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数据背景下在线学习用户的隐私保护研究

时间:2024-05-04

张建珍, 牛煜艳, 李 强

(1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 山西 长治 046000;2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治市分行 办公室, 山西 长治 046000)

0 引 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数据足迹中蕴含的巨大价值不断被发掘,如个人在购物网站上某商品页面停留时长及浏览商品种类可能成为购物平台下次推送特定种类商品广告的依据;个人在某新闻网站对某类新闻的点击及浏览时间也成为了新闻网站筛选并推送特定新闻的依据。信息技术大发展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并为有学习意愿的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提升职业能力,充实兴趣爱好。自2012年盛行的MOOC成为在线学习的主要模式。借助大数据技术,MOOC平台为教育机构改善教学设计、支持教育决策,完善课程建设、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等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用户进行课程推荐、学习效果预测提供依据。

在现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1]进行以提升产品功能、服务质量等为目的的研究中,不仅通过数据获得了个人真实的行为习惯信息,越来越多的个人敏感信息也被发现。

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医疗及金融平台由于涉及商业利益,人们对用户隐私的警惕性普遍较高,因此,以上平台大数据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即已成为平台本身、同时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但就在线学习而言,大多均以知识和技能提升为目的,关于用户隐私信息较少引起关注,进而在线学习用户在大数据背景下可能涉及的隐私泄漏及隐私保护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本文研究以下3个问题:

Q1:在线学习用户网络隐私。

Q2:在线学习用户的网络足迹。

Q3:在线学习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1 研究现状

国内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对CNKI数据库的挖掘分析。考虑到2012年MOOC在中国开始呈现的普及态势,因此,选取了2013~2018年的时间范围发表的文献,并在结果中检索同时包含“大数据”、“隐私保护”两个关键词,而据2018年12月26日中国知网检索结果可知,一共获得353篇有效文献。大多数文献都比较新,被引频次仍在逐步提高。如图1所示,除2017年出现小幅度下降外,整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以“大数据”、“隐私保护”关键词基础上,添加“教育”关键词,仅检索到2篇文献,以“大数据”+“隐私保护”+“在线学习/网络学习”关键词则没有检索到任何有效文献。

图1 2013~2018年中国知网收录相关论文情况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以“获得知识与推测趋势”、“分析掌握个性化特征”、“辨识真相”为主要目标。社交、医疗、工作、学习、娱乐行业活动生成的大数据,经过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回归分析等技术处理可以形成个人特征信息,刘雅辉等人[2]提出对个人信息采用分类分级保护技术,将个人信息分为4类,可以直接识别出特定个人的个人身份信息、与个人生活紧密相关的准标识符信息、通过某些信息可以关联得出的敏感信息、泄露可能导致风险的日志信息,同时还提出应划分企业和个人在隐私保护中的职责。

数据收集、分析、发布过程均存在隐私泄漏的安全隐患[1]。如根据用户签到行为或社交网络上下文推演用户兴趣点[3-4],冯登国等人[5]提出通过修正数据精度,数据匿名发布、数据水印人工加扰等方法来保护隐私数据;最佳的隐私保护方案是加密所有数据。曹珍富等人[6]提出通过减少公钥加密使用次数来设计高效隐私保护外包的密文计算方法,并提出支持大属性集合的短密文高效可追踪可撤销属性基加密方案以控制密文访问。在数据分析和数据发布过程中涉及的隐私保护问题上,袁健等人[7]提出减少数据关联的冗余信息,通过自适应加噪技术为差分隐私保护生成合适数量噪声的方法。

教育大数据中用户隐私的保护尚未得到广泛的研究,就目前检索到的2篇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用户知情权方面研究,如赵慧琼等人[1]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数据收集过程中用户知情同意原则、数据分析过程中匿名原则、数据解释的公正原则提出大数据学习分析的安全与保护框架。周孟等人[8]以学生为对象,从隐私安全基本需求、隐私等级设置、隐私安全风险等3个维度研究教育隐私保护,讨论了教育数据采集中学生的知情权、所有权、选择权和控制权。

国外与本文研究主题较为相关的是Jones等人[9]在《Users or Students? Privacy in University MOOCS》进行了大学MOOCs中用户隐私的研究。研究中依据美国家庭教育权利和法案(The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 FERPA)对MOOCs平台可能涉及学习用户隐私信息进行分析,并对比了Coursera、 Blackboard CourseSites、EDX三大平台用户数据收集政策,指出随着越来越多大学参与并陆续建设了自己的MOOC,但没有具体指出在线学习用户隐私保护具体措施及可执行方案。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对隐私保护的研究,主要以从技术角度对数据加密算法研究和从法律角度对隐私保护立法角度研究为主,对在线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用户隐私泄漏及保护技术尚未得到技术及学者们的重视。

2 在线学习用户的网络隐私

2.1 隐私及网络隐私

隐私内涵根据社会、文化、技术背景不同而不同[10],利益诉求也是影响隐私判别的重要因素。

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网络隐私,即个人隐私在网络中的延伸,自然人在网上的私人信息、私人空间和私人活动应当受到保护,不得随意搜集、复制、转载、下载、传播所知晓的他人隐私。

欧盟1995年10月通过《个人数据保护指令》,要求欧盟各国根据该指令调整制定本国的个人数据保护法。2013年11月26日,联合国通过由巴西、德国发起的保护网络隐私权决议。中国有学者基于网络隐私提出了数据权的概念,数据权包括数据管理权、数据控制权等[11],另外郭兵等人[12]基于银行个人货币资产管理模式及架构提出个人大数据资产管理。

2.2 在线学习用户的网络隐私

在线学习用户网络隐私包括广义网络隐私和狭义网络隐私。注册在线学习账户时使用的个人登录身份、邮箱地址、教育背景等属于广义网络隐私;而由在线学习用户的学习行为,经大数据技术分析生成的学习兴趣、常用登录地点、固定学习时间、发言讨论特点等属于狭义网络隐私。

3 在线学习用户的网络足迹

3.1 在线学习平台对用户数据收集情况

本文以国内较为流行的在线学习平台,如学堂在线(http://www.xuetangx.com/)、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华文慕课(http://www.chinesemooc.org/),国外较早起步的三大平台,如Coursera(https://www.coursera.org/)、Futurelearn(https://www.futurelearn.com/)、Edx(https://www.edx.org/),分析在线学习平台可能涉及对用户隐私信息收集的统计见表1。

表1 著名平台对用户信息收集情况统计

由表1可知,六大平台均支持邮箱注册,可以得出在线学习平台对用户电子邮箱的收集是必然的。作为个人信息的完善,大部分平台要求或希望用户完善年龄、教育背景、所在地区,职业目标或个人简介。随着在线学习平台商业化运营的走行态势,对注册用户信息的收集日渐精细,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不仅收集用户邮箱、手机号,还收集用户身份证号。华文慕课是公益性开放共享慕课平台,以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华文高等教育为使命,以为有学习和提升愿望的在校生、社会生、大学教师、大专院校提供学习机会,并不注重用户信息收集。

3.2 对比在线学习平台对个人数据的管理权限

在线学习用户在六大平台上对个人数据的管理权限见表2。由表2可知,六大平台均支持用户修改个人信息和对数据管理的问题联系。中国大学MOOC、Coursera、Futurelearn和Edx四个平台提供删除个人信息的服务,但需要专门与平台联系,用户不可以自主删除自己的注册信息或学习记录。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Coursera和Edx四个平台为用户提供查看自身学习记录的监视数据功能。

表2 在线学习用户在著名平台上对个人数据的管理权限对比

3.3 隐私政策

在线学习平台用户注册时,一般会有隐私政策告知用户平台收集哪些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如个人信息、学习表现、学习模式、上网IP、以及使用、披露、分享用户信息的目的,但是,对于可能存在的用户隐私泄露并没有做出明确责任划分。

以上六个平台除华文慕课纯公益性质、未提供隐私政策外,其余五个平台均提供了隐私政策或服务条款,如可能收集的信息、如何收集和使用信息、可能分享、转让和披露的信息、如何保留、储存和保护信息、如何管理用户的信息。

4 在线学习用户隐私保护策略

用户搜索和浏览习惯、学习行为特点、年龄及教育背景、位置信息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进行营销推广的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进行隐私保护、防止第三方信息窃取的关键,如何平衡二者,是一个博弈[13]过程。

4.1 在线学习用户隐私保护模型

依据赵慧琼等人[1]的研究将大数据学习过程划分为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等3个阶段,研究提出在线学习用户隐私保护应贯穿大数据学习的三个阶段,并且分别从用户和平台两方面加强隐私保护,保护模型如图2所示。

4.2 平台方面

在线学习用户一旦注册成为某平台用户后,接下来在该平台的一切学习行为均成为分析依据。平台通过特定分析模型进行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探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情境,总结其学习规律,进而根据学习者特征及平台商业利益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意见[14]。因此,如果平台基于用户数据与第三方开展合作研究时,存在用户数据漏洞问题。付玉香等人[15]提出基于迁移学习的多源数据隐私保护方法研究,不失为平台用户数据保护的优秀方法,就是先在本地使用PATE-T模型对隐私数据训练分类器,接着集合多方分类器,建立一个准确具有差分隐私的全局分类器,达到在不共享本地私有数据的情况下共享双方数据开展合作研究。

图2 在线学习用户隐私保护模型

4.3 用户方面

任何隐私数据均来源于用户自身有意无意的提供。要想控制在线学习用户的隐私漏洞,最有效的方法在于用户对自身隐私的高度敏感。一方面,向平台提供信息时,能保持谨慎态度,非必要情形不予提供,或有选择性提供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对强制要求提供的信息或带有倾向性推荐意见,能保持警惕,防止落入网络陷阱。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文献,提出在线学习用户的网络隐私范围;通过分析国内外较著名的六大在线学习平台,研究了在线学习用户的网络足迹,提出在线学习用户隐私保护应贯穿大数据学习的3个阶段,并且分别从用户和平台两方面加强隐私保护。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把双刃剑,在为平台提供决策依据,为用户提供私人定制同时,也可以被用来挖掘个人隐私,从而导致在线学习用户的隐私泄露。因此,要想将在线学习这一现代学习模式效益最大化,平台必须重视注册用户信息保护,个人也必须谨慎对待一切要求提交的个人信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