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格局释放新动能

时间:2024-04-23

袁阳平

核心提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步入新常态,将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将成为当前中国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要支点。大战略下,湖北将迎来大机遇时代。

上月底,一个满载着机电产品的集装箱缓缓起吊,装船启航赴上海港准备报关出口。

这是武汉新港——阳逻港繁忙码头一角。去年该港已有超过100万个集装箱发往全球各地,成为长江中上游港口中第一个突破百万标箱的内河港口,并迈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可与杜伊斯堡、芝加哥、莫斯科、蒙特利尔等主要内河港口的集装箱运量比肩。

随着中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特别是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身居中部、坐拥长江干线近四成“黄金水岸线”的湖北,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助力企业走出去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互利互惠。如今,一个新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加速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也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传统产能过剩的水泥行业早已发掘“一带一路”商机,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消化过剩产能,并转型升级。在塔吉克斯坦,湖北百年企业——华新水泥已走进该国亚湾市,建设投产了年产100万吨首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市场需求还在不断扩大。去年9月,中塔两国元首共同见证华新水泥与塔国签署投资协议,确定在塔建设和运营第二、三条水泥生产线,两项目将分别于2015年底前和2016年建成投产。

华新水泥彻底扭转塔吉克斯坦水泥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塔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并可辐射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

无独有偶。走出国门,挺进中亚,还有更多湖北企业在分享“一带一路”红利。

在武汉吴家山集装箱中心站,每周至少4列“汉新欧”铁路列车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由新疆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出境进入欧洲腹地,总行程10500公里。

据“操盘方”武汉汉欧国际物流公司介绍,自去年4月恢复运营以来,除武汉本地货源外,“汉新欧”运输线还吸引了上海、苏州、顺德的小家电,佛山的瓷砖等沿海外贸货源来汉中转,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总裁马明表示,“汉新欧”班列为中国货物经哈向欧洲运输打通了又一个通道,将带动两国经贸和互联互通合作,也有助于哈萨克斯坦进一步发挥本国过境运输潜力。

使用“汉新欧”运去的电子产品、饮用羊楼洞青砖茶、吃安琪酵母制作的面包、住中建三局修建的酒店、在华新水泥援建的学校上学、使用烽火通信的网络冲浪……如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湖北元素已全面融入当地居民生活。

资料显示,“一带一路”涉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44亿人口,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将占全球29%。根据最新初步测算,201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进出口双边贸易值接近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7%左右,占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之一。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表示,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湖北应面向中亚、俄罗斯、欧洲等市场,输出光电技术、空间地理信息等湖北优势产业,并建设以汽车、机械电子等特色装备制造向西出口的基地。此外,还应充分利用会展、论坛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推动湖北企业赴西部、中亚及欧洲等地开展经贸合作。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沿海地区向内陆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也是新的区域空间格局的突破口,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关键性作用。

以水为媒,一座城抬头向北

在中国过去30余年发展历程中,作为内陆省份,湖北更多是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承接其产业转移。如今,湖北正抬头向北,走进京津冀,挖掘新的战略机遇。

去年3月,湖北谷城县敏感地“嗅”到京津冀产业转移商机。当地围绕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新能源等6大主导产业展开招商,有20余家企业有意投资谷城。

在湖北云梦,一批外地皮草服饰生产企业“空降”。大批有志于回乡创业的云梦籍企业人士,将全国皮草主要生产销售地及裘皮最大外销市场——北京雅宝城引入当地,逐步形成了湖北省皮草出口基地。

湖北不仅在“引进来”,还在“走出去”,掘金京津冀地区。目前,武汉卓尔集团正在天津西青区兴建大规模电商城,已经对北京动物园、大红门等批发市场的商家产生吸引力。

凭借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以水为媒,湖北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十堰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区。

一座城市开始抬头向北。去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堰市召开丹江口库区转型发展现场办公会,随后湖北省高层奔赴北京、天津、河北,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发展生态型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深化经贸交流合作、加强生态环保合作等方面,寻求京津冀等受水区的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支持。

巧借发达地区的资源,促进山区农业转型发展,正是南水北调工程带给湖北的发展机遇。十堰市已提出打造北京“厨房”的战略,通过与北京等地建立良好的对口协作长效机制,大力实施茶叶、核桃、中药材、山羊等特色产业工程,实现建设重要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专供基地的目标。

“机遇跟着交通走,任何投资都是根据交通的半径和选择方式决定的。”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说,京津冀地区在服务业和消费业领域潜力很大。

这种潜力给湖北的生态产业带来发展良机。鄂西地区,有着“大山、大水、大人文”的自然优势,可大力发展旅游业,突破性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大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美丽乡村”和国家级、省级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仅向北方供水,而且向北方供氧”,吸引更多人来鄂西观光休闲,把鄂西建设成北方人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和享受自然的“大氧吧”。

长江经济带引来“资本海洋”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是投资的风向标,他投哪里,哪里就有机会。

去年5月20日,长江国际商会在武汉揭牌,李嘉诚出席仪式并接受商会首任名誉会长一职。

“李先生来了就是信号,相信他的眼光!”揭牌仪式上,一位企业家如是说。这被外界解读为李嘉诚提前布局大陆中部市场,要投资长江经济带的信号。

“李嘉诚效应还将持续发酵,更多项目将入驻武汉。国家提出打造长江经济带,武汉正以长江中游支点城市的姿态,为全国乃至国际所关注。”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刘萌称。

“让中国企业走出去,让美国企业走进来。”史带中国总经理陈晓言简意赅地形容了长江国际商会的定位。刘萌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从长江直接流入大海一样,企业可以通过商会直通世界的资本海洋。

长江国际商会成立仅两个月内,已有3个大型国际项目通过该商会落户武汉,会员企业已经增长到200余家,覆盖金融、商贸、医疗等诸多领域。

“湖北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部,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部崛起的一个闪亮支点。”招商银行前行长、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认为,湖北的金融实力在长江经济带名列前茅。而且,隐藏其后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更不可忽视。

坐拥长江干线37%以上的岸线长度,湖北担纲支点重任。掂量实力,湖北经济总量位居长江中游地区第1位,在沿江11个省市中居第4位,工业体系比较齐全,科教文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有实力成为贯通中三角、长三角、成渝城市群以及建成经济新支撑带的重要支点。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许多机遇重叠在一起。长江经济带的湖北段,将会成为长江经济带、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与结合部。这种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曾在湖北工作多年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说,湖北拥有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多种优势,特别是先天的丰富水资源优势和后天的科教资源优势,这在全国都不多见。

辜胜阻指出,除了利用好这两大优势,湖北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还将迎来三方面的机遇。首先是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建设的机遇;其次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机遇,将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此外,还要迎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需要金融支持,金融业应是服务业的中心和重点。”

抢占后发优势制高点

以围棋术语来形容,武汉是中国的天元。面对国家三大区域战略布局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长江中游节点城市,地处“龙腰”位置的武汉令人期待。

1月28日,筹建不到三年的上海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一期项目正式竣工投产。该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上海通用汽车从沿海向内陆延伸的全国战略布局更趋完善。

与此同时,总投资额75亿元人民币的通用武汉二期项目动工兴建,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

伴随上海通用汽车而来的,还有10余家通用汽车核心供应商正在向武汉江夏区聚集。这种聚集效应将给武汉带来超过2000亿元的年产值。

利好消息不止于此。去年4月,TCL集团子公司华星光电携手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投资160亿元,在武汉打造国内第6代显示面板生产线,再次刷新企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投资纪录。次月,联想集团宣布在武汉投资50亿元生产手机和平板电脑,打造全球最大移动互联产业基地。

新常态蕴含新机遇。湖北拥有交通区位优越、绿色资源丰富、科技人才密集等突出优势,经济新常态也将成为湖北内在加快转型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重大机遇。

“过去30年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趋势为何不能维持下去,学术界有多种解释。但我认为增速下降是由于后发优势递减引起的。”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熙保称,后发优势包括资本、人力、技术、制度和结构五种类型。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后发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是湖北各级政府决策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郭熙保看来,湖北抢抓机遇还需要把湖北特有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如区位和交通便利优势、科技人才盆地优势。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湖北经济增长也会趋于下降。但是,湖北经济仍然能够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因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后发优势依然存在。只要充分利用各种后发优势,挖掘潜力,就能够促进湖北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郭熙保如是说。(支点杂志2015年3月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