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吴顺煌(香港长泰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人在外国旅游名声似乎不太好,“不文明”行为很多。不过,碰到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后,中国游客好像变得“太文明”了,竟不敢吃印度饭。曾见到两位中国老太太,听说这里的东西吃不下去,居然带来了大米。
印度人的菜谱和中国人有很大差异,很多蔬菜、瓜果、大豆都磨成粉,或者用水和油熬熟,然后加上各种各样的香料,做成咖喱,分辨不出做出来的菜里面有什么东西。吃的时候就着一种印度大饼或和着米饭一起吃,而且直接用手进食,结果中国人一看撒腿就跑。在印度人看来是美食,甚至是盛情款待客人的东西,结果让中国人皱起了眉头。
有几位到印度旅游的中国人对我说,他们住酒店的几天时间里,天天都吃蛋炒饭。我见过一位往返中印的中国商人,他每次来印度都扛着一箱方便面和一个烧水壶。在他看来,在印度最好的美食是方便面。
吃是个问题,行也是个问题。印度一直被赋予一层神秘的面纱,每个中国人来印度之前,几乎会带着美好的想象。可惜,这种美好的想象往往都在踏出印度机场时就灰飞烟灭了。
“我2008年时第一次降落到新德里机场,就感到很失望,那简直就像个巴士站啊。”经常到印度访学的黄博士说,还有一个无法忍受的就是生活不便利,已经入住新德里三天了,还找不到可以买拖鞋和毛巾的地方。
印度的高大上标签有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IT外包中心、全球经济增速第二快的大型经济体等等,这些标签怎么说都无法与“脏乱差”、生活不便利联系起来。
印度的基础设施确实糟糕,印度人的公共意识也相对落后。
有一回,我陪两位中国商人去孟买考察,本来说好前两天事情办好后就去观光旅游,结果事情还没办好,两位商人已被“折服”,开始窝在中国人办的私人旅馆里面,宁愿每天在旅馆里吃中国菜、泡中国茶,也不踏出旅馆一步,还提什么观光旅游。
我曾经在印度报纸上看到一位美国人谈在印度工作的体会,“印度很有竞争力,是一个很好的工作目的地,只不过,什么东西都要重新学起,就连在大街上走路和过马路都要学习。”笔者有个加拿大朋友,第一次到新德里,也为其交通之混乱感到头疼,他每次过马路都如临大敌,战战兢兢。
印度政府其实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为了消除中国游客的“恐惧”心理,印度政府在2007年专门开辟了一趟保证“安全和全空调”的巡游列车,路过四大佛陀足迹和泰姬陵,力图吸引中国游客。如今,印度的新政府开始发动“清洁印度”运动,希望为印度的发展谱好前奏。
每个到印度旅游的中国人都会去一趟泰姬陵。笔者从来听到的都是对泰姬陵的赞叹,美到难以想象。泰姬陵和阿格拉城里的脏乱差对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其实,泰姬陵的美就是因为她保持了原样。在印度,大部分古迹都保留原样,没有商业化,是难得的清净之地。由于印度缺乏理想的公共场所,旅游景点甚至成为印度人谈恋爱的最佳场所。
与外面舟车劳顿形成强烈对比,印度寺庙会还你一块恬静的心田。或许,正是有了吃住行的艰辛对比,游客才能体会到进入目的地的愉悦。强烈的对比与心灵的撞击,让“文明”的中国人相形见绌,或许这才是印度文明的张力。(支点杂志2015年1月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