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消费释放支撑中速增长期

时间:2024-04-23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以消费释放支撑中速增长期

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转型路径

未来10年,如果人口城镇化蕴含的45万亿-50万亿元的消费潜力能比较充分释放的话,那么,这将足以支撑中国7%-8%的经济增长。

在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特定背景下,未来10年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何在?转型与改革的动力何在?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潜力,既是转型发展的重大挑战,又是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

以人口城镇化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尤其是消费需求潜力,是未来5-10年中国转型发展的最大优势和主要动力。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需要把扩大消费作为稳增长的战略重点,加快推进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新阶段

当前的经济走势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正处在由高速向中速转换的历史拐点。2011年以来的经济放缓,既有短期周期性因素,更有中长期增长条件变化的因素;既是短期经济波动的表现,更是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反映。由此,需要从长计议,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和拉动消费的战略重点。

中国:消费增长远低于GDP增长

中国7%-8%的中速增长趋势已经形成。当前,支撑以往两位数高增长的低成本优势正逐步消失。而在起步阶段,由于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速相对偏高,随着总量加大,经济增速难以保持高增长。

从国际经验看,二战后成功追赶型国家在实现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潜在经济增长率大都会下一个台阶。从国内情况看,潜在经济增长率已开始由10%左右下降到7%-8%。此外,世界经济格局进入全面调整期,发达国家负债消费、新兴经济体出口拉动、资源输出国出口资源的世界经济发展模式被打破,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需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寻求新的平衡点。

欧美市场的萎缩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有可能是5-10年的中长期趋势。在这些特定背景下,投资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扩大内需成为稳增长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在这种情况下,保持10年的中速增长成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首要目标。从总量上看,如果保持10年7%-8%的增长,能使中国的经济总量接近美国的水平。

假设未来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8%,人民币汇率年升值3%,美国GDP年均增长3%,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可望达到美国的97.9%。从人均收入水平看,如果保持10年7%-8%的增长,2019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11900美元,开始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以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7%-8%的增长,既是世界经济再平衡对中国的需求,更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贡献。

以消费释放支撑未来10年的中速增长

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蕴含着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与其他国家不同,未来10年中国仍处于上升通道,关键在于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中国开始进入消费释放的历史新阶段。国际经验表明,消费对GDP拉动的主导地位往往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5000美元之间得到确立并逐步加强。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

从中国的情况看,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即由生活必需品到耐用消费品的升级,由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的需求升级。

与其他脏腑的关系:除肾外,前阴与肝、心、脾、胃关系最为密切。肝主疏泄,调节男子排精、女子月经,亦参与尿液排泄的调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维持前阴功能健旺,若脾失健运,或湿热下注,或气不摄精,就会出现男子阳痿,女子子宫脱垂等病证。心为君火,主神志,心肾相交,才能保证肾能封藏。若君火动摇于上,就会影响肾失封藏,而出现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小便失常等病证。

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从以人的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全面进入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

在这个新阶段,尽管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由主要追求温饱向教育、医疗等转变。

在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下,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同公共服务尚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成为社会生活的突出矛盾。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把改善民生、加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

未来10年中国潜在的消费规模巨大。首先,中国消费率的提升空间巨大。中国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相比(如金砖国家),消费率相差15-20个百分点。如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3.8%,2010年印度为63.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费率相差得更大一些,有近30个百分点。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消费率水平的差距,更要看到未来5-10年消费率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消费占GDP比重越来越低

其次,中国潜在的消费规模巨大。摩根士丹利预判,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迎来消费的黄金时期,2020年中国消费总量将达到美国的2/3,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2%。我们的初步分析是:2020年潜在居民消费需求有可能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这个初步分析的数字表明,10年左右中国有望从投资生产大国转型为消费大国。

消费需求释放能够支撑未来10年7%-8%的经济增长。有效需求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增长的潜力与前景。

不过,中国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能否支撑中长期增长,在理论和实践上仍存质疑。有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次扩大内需,都是为了应对外部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这说明中国扩大消费的政策都是针对短期问题,尚未形成中长期扩大消费的政策体系。

未来10年,如果人口城镇化蕴含的45万亿-50万亿元的消费潜力能比较充分释放的话,足以支撑中国7%-8%的经济增长。就是说,分析中国未来5-10年的经济增长趋势,需要建立在对消费需求增长规模的客观判断和相关政策上。

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释放消费,需要一个坚实的平台作为依托。从中国情况看,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平台支撑。

第一,城镇化拉动投资需求,初步估计每增加一个市民,需新增综合投资至少10万元;城镇化率每提高1-1.5个百分点,需新增1500万-2000万人,年综合投资大概在1.5万亿-2万亿元。

第二,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约为3.3∶1,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合理转入城镇就业和生活,其收入与消费必然会明显增加。

为此,破题新型城镇化,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扩大内需的战略性选择。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率在30%-70%的时期,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3%,正处于加速发展区间,未来10年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具体来看,中西部城镇化率与东部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未来10年中、西部城镇化率仍有15-2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有可能成为中国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亮点。预计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有可能每年提高1或1.2个百分点,2020年将达到60%以上。

下一步,需要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点。因为,城镇化意味着农民变市民,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和集聚;城镇化为中等收入者的逐步增多创造了条件,它是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载体。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人口城镇化率的水平是比较低的。2011年城镇化率为51.3%,其中包括1.6亿的农民工,若按户籍计算只有35%左右。这个比重明显低于世界银行统计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48.5%的水平。这也表明:一方面中国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大有空间,大有可为;一方面中国人口城镇化的差距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重在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而要真正解开这个“二元方程”,涉及多方面的体制问题,需要统筹解决。例如:能不能在未来的5年左右初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并由此为流动人口管理寻求新路。此外,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人口政策的调整、行政区域调整、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社区体制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制度创新。

只有这些方面的改革得到破题,才能为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发展提供动力和条件。

总之,未来5至10年,以城镇化为支撑,加快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走向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战略目标。把握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历史机遇,需要我们在转型改革上取得共识,更需要转型改革有实质性突破。

世界城市化率对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