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NVIDIA Ampere、 NAVI 21、缺货2020年游戏显卡市场年终盘点
2020年的显卡市场堪称近年来竞争最激烈、反转的弯“转得最大”的一年。NVIDIA方面,随着NVIDIA Ampere架构相关计算产品和图形产品的发布,NVIDIA迎来了数年一次的产品换代期。全新的NVIDIA Ampere架构产品带来了远超以往的计算能力和大量全新功能,再加上颇具性价比的定价,迅速成为玩家眼中的香饽饽。NVIDIA这边按部就班,AMD那边则显得颇为“惊心动魄”。一开始传说中的“big NAVI”各种消息满天飞,其产品定位众说纷纭,直到AMD发布会上人们才一窥产品真实性能,虽然能对战RTX 3080,但仍然有点令人遗憾,直到“one more thing”(特别惊喜)的登场,Radeon RX 6900直面RTX 3090,人们才发现AMD真是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当然,说这么多似乎都没什么用,缺货的2020,GPU靠抢,买不买得到全看命。
NVIDIA: Ampere上阵,RTX卡皇降临
近年来,NVIDIA新品发布的节奏出奇地稳定。比如麦克斯韦架构的GTX 9系列产品发布于2014年9月,2年后的2016年5月NIVIDIA推出了帕斯卡架构的GTX 10系列产品,又一个2年之后的2018年8月,NVIDIA发布了带硬件光线追踪加速的RTX 20系列产品。在今年9月,RTX 30系列显卡正式发布,这也成为本年度图形市场最重要的事件。
从架构角度来看的话,RTX 30系列顯卡所采用的NVIDIAAmpere架构实际上发布于2020年5月,当时发布的是NIVIDIAAmpere架构的计算产品:NVIDIA A100 Tensor Core GPU,这款产品采用的是台积电的7nm工艺、包含540亿晶体管,拥有极高的双精度计算能力、支持新的Al数据格式、支持稀疏计算优化等新的功能,其Al计算能力极为强大,但是这款产品不支持视频输出、没有集成视频核心,纯粹面向Al计算和HPC、云计算等场合,并不是为消费市场准备的产品,甚至很少有消费级用户知道NVIDIA取消了“TESLA”这个之前面向计算设备的副品牌。NVIDIA Ampere计算架构产品的发布,意味着面向图形的NVIDIA Ampere产品也近在咫尺了。
等待的时间不算长。在经历了RTX 30系列显卡外观恶意泄漏的事件之后,2020年的9月,全新的GeForce RTX 30系列显卡终于正式发布了。首发产品包括RTX 3090、RTX 3080和RTX3070,2个月之后的11月,NVIDIA又增补了RTX 3060 Ti。这4款显卡组成了目前RTX 30系列产品阵列,分别面向顶级、高端、中高端和中端用户,价格分布从12000多元到3000多元不等,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中高端产品线。
从工艺角度来看,RTX 30系列显卡采用的是三星8nm工艺,其实际的工艺代次是属于10nm级别工艺的改进版本,优势在于其性价比较高,但关键参数较台积电7nm工艺落后。比如三星8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仅为4458万每平方毫米,相比之下,台积电7nm工艺在NIVIDIA A100张量GPU上可达6537万每平方毫米。另外,在功耗方面,RTX 30系列显卡功耗相对前代产品有所上升。比如RTX 3080在1.7GHz频率下TDP功耗达到最高320W,RTX 3090的TDP功耗则达到350W,都属于近年来GPU的相对高值。
架构方面,虽然在之前的发布会上,NVIDIA宣称面向图形的Ampere架构和面向计算的Ampere架构存在“巨大的重叠”,但就实际产品而言,两者存在差异更为显著一些。NVIDIA在RTX30系列GPU上重点宣传的是全新的SM、全新的RT核心和全新的张量核心。其中全新SM单元的独特之处在于新加入双功能计算单元,这种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计算INT或者FP数据(以前的计算单元只能执行一类计算)。由于CUDA单元往往是指GPU中能够计算FP32的单元,在双功能单元引入后,配合原有的FP32单元,NVIDIA在宣传中将RTX 30系列显卡的CUDA单元的数量直接翻倍,比如RTX 3090的CUDA单元数量高达1 0496(5248个FP32单元加5248个FP/INT双功能单元),是之前RTX 2080 Ti所拥有的4352个CUDA单元的2.4倍,在增加了计算效能的同时,在市场宣传上更为吸睛。
在光线追踪计算方面,RTX 30系列显卡的光线追踪加速单元除了更为出色的计算效能,还加入了新的增强异步计算效能的功能,该功能允许在每个NIVIDIA Ampere架构GPU的SM中同时处理光线追踪计算、图形计算和数学计算的三者之二,此外还带来了光线追踪动态模糊加速。虽然从光线追踪的实现上来说,现在所有号称能够计算光线追踪的GPU只是模拟了真实光线运动过程的极少部分内容,但是依旧能够带来比较明显的画质改善和鲜明而独特的市场宣传效应,这也是NIVIDIA长期以来宣传的重点内容。Al计算方面,RTX 30系列显卡使用的是和之前面向计算的NVIDIA Ampere架构基本相同的第三代张量核心,带来了稀疏性优化、BF16数据格式支持等,在部分计算中速度可达第一代张量核心伏特架构的20倍。其他功能方面,新的RT×30系列显卡还首次启用了高带宽的GDDR6X显存、支持RTX lO、支持8KHDR、HDMI 2.1以及AV1解码等功能,诚意满满。
性能方面,RTX 3090的性能相比之前的RTX 2080 Ti大约增强了30%-40%,RTX 3080比RTX 2080 Ti快了大约20%,RTX 3070大约和RTX 2080 Ti性能相当,RTX 3060 Ti则持平RTX 2080 SUPER。价格方面,RTX 3090首发价格11999元,贵得一点都不意外,但是低了一档的RTX 3080首发价格仅为5499元,紧随其后的是RTX 3070首发价格3899元,RTX 3060 Ti首发2999元。相比RTX 2080 Ti的大约9000多元,性能显著更为出色的RTX 3080的性价比令人惊讶,更不要说三干元级别的RTX 3070和RTX 3060 Ti,其出色的性价比成为大量玩家关注的重点,并迅速在市场上掀起了一阵热潮。
总的来看,NVIDIA的RTX 30系列显卡在性能、功能方面表现都一贯优秀,特别是RTX 3090再度推高GPU图形计算的性能,坐稳“卡皇”宝座。在价格方面,NVIDIA在RTX 30系列显卡上放弃了之前RTX 20系列显卡上的高价路线,回归了相对平实的定位,这和其工艺采用有关,也展示了NIVIDIA在GPU架构设计和工艺应用上出色的能力和优异把控水平。对NVIDIA来说,RTX 30系列显卡的发布,即在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它如此强悍在意料之中,它竟然如此強悍又在意料之外。2020年,NVIDIA的确不虚此年,再度超越自己,值得钦佩。
AMD:最大的反转,意外的惊喜
AMD在2020年可谓反转多多,惊喜多多。在2020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GPU市场的走向和脉络乃至于性能峰值都被NVIDIA掌控,虽然NVIDIA在产品诚意上一直很足,但是缺乏竞争的市场就像没有风景的旅途,一直在向前,但很少有亮点。在2020年,这样的态势被打破了。从年初开始,市场中就在流传有关AMD大核心“NAVI 21”的消息,尤其是在2019年AMD发布了全新的RDNA架构之后,NIAVI 21大核心、采用第二代RDNA架构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并且被部分爆料博主先后爆出了外观三风扇、芯片面积巨大等消息,令人颇为期待。
时间终于来到2020年10月9日,在AMD锐龙5000系列CPU的发布会上,AMD CEO苏姿丰一并介绍了全新的Radeon RX 6000系列显卡,并初步给出了一些性能数据,但没有展示相关的型号和细节。随后的传言显示,RX 6000系列GPU采用256bit显存位宽,定位RTX 3080级别。这样的消息令市场颇为失望,难道RTX 3090又会无人挑战吗?
20天后的1 0月29日,AMD正式发布了全系列Radeon RX 6000系列显卡和全新的RDNIA 2架构。除了之前对阵RTX 3080和RTX 3070的RX 6800系列显卡,AMD还准备了一个大招——Radeon RX 6900XT,这款显卡采用了完整版本的NAVI 21核心,拥有5120个流计算单元,依靠2.25GHz的高频率直面RTX 3090。这也是AMD重新迈向高端首战,颇受市场和玩家关注。
从架构角度来看,AMD在NAVI 21或者RDNIA 2架构上带来了大量的革新,根据AMD的描述,RDNIA 2是一个面向游戏设计的架构,它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技术优势,一是更为出色的功率效率和更高的频率,二是全新设计的无限缓存带来的GPU技术突破,三是大量高级技术包对括硬件光线追踪技术的支持。
首先,从最基本的CU单元开始,AMD重新平衡了CU单元的计算负荷、优化了能源控制、配备了新的硬件光线追踪单元,并吸收了大量在锐龙CPU上高频率设计的经验,带来了整个GPU运行的极高频率。其次,AMD在RDNA 2上使用了全新的片上128MB高速缓存,再加上整个缓存体系的改进,形成了LO、L1、L2以及无限缓存(lnfinity Gache)、显存控制单元5个层级,带来最高2.17倍传统显存的峰值带宽和更小的电能消耗,改善了GPU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完成的实际工作量或性能、大幅度降低VRAM读取的频次,以及显著提升整个GPU系统的能耗比。第三,AMD终于开始提供对DirectX 12 Ultimate全面支持,加入了硬件光线追踪模块,配合无限缓存等带来了高效率的硬件光线追踪计算。在其他功能方面,AMD还带来了自动超频技术(Rage Mode)、有利于CPU访问GPU数据的SAM,以及图形优化工具包FidelityFX,后者还包合作用类似NIVIDIA DLSS技术的Super Resolution。
从最终的实际测试来看,在传统游戏中,旗舰级的RX 6900XT的性能和RTX 3090综合比较大约只有6%-7%的差距,考虑到其价格只有后者的66%,因此这样的性能表现是超出预期的。当然,由于AMD在光线追踪等技术上投入较晚,其光线追踪游戏的性能表现还是较RTX 3090显著落后的。
AMD在2020年可谓大放异彩,如果说AMD在CPU轻取性能王者宝座几乎没有悬念的话,那么GPU则的确带来超出预期的惊喜。RX 6000系列产品在设计思路和产品实现上充满奇思妙想,显示出AMD在新一代GPU的发展上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技术路径,也使得AMD数年来首次拥有和NVIDIA在技术、性能和市场全方位抗衡的能力。接下来的2021年,AMD还将带来面向中端和中低端市场的RX 6000系列产品,考虑到AMD新架构在效能和缓存上的优势,令人非常期待。
缺货的2020,加价的2020
对GPU用户来说,2020年是不友好的一年。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20年晶元产能出现多年来最严重的紧缺,台积电的7nm产能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三星的8nm工艺也马力全开,依旧难以满足AMD、NIVIDIA、苹果、索尼等厂商的需求,尤其是今年是CPU和GPU这类电子产品新品发布的“大年”,再加上游戏主机更新换代、苹果和高通新品发布等因素,使得整个半导体产业界的产能紧缺状况愈加严重。更糟糕的是,由于全球不稳定因素增多,避险情绪增强,数字加密货币不降反升,因此各种数字加密货币对矿机和GPU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半导体产能紧缺的状况堪称雪上加霜。
上游产能紧缺,下游用户遭殃。产能紧缺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抬升。NIVIDIA的RTX 30系列显卡发布后迅速成为黄牛和炒家的目标,RTX 3080更是没有8000元根本看不到卡。虽然随着时间推移,部分需求得到缓解,这样的炒卖加价行为逐渐退潮,但随着AMD发布了RX 6000系列显卡,并显示严重缺货的状况后,显卡加价现象再度上演。一些数据显示,截至12月初,已经下单的德国市场的新一代显卡需求量只满足了不到15%,国内2020年12月和即将到来的2021年1月RTX 3080的供货量甚至还不到2000张。AMD受困于7nm工艺产能不足等原因,短时间内也无法大批量上市RX 6000系列显卡,各大电商网站上的RX 6000系列显卡基本也都是秒光售罄的状态,让人颇为无奈。
不仅如此,这种高端显卡拾升价格的情况甚至蔓延到了中低端产品和上一代产品。包括RTX 2080系列、RTX 2060系列在内的显卡都有价格上涨的迹象,甚至入门级的GTX 1650、RX5500这类入门级显卡价格也在“蠢蠢欲动”。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除了市场需求变化外,还有可能存在产品生命末期货源减少以及部分商家抬价等原因,总之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业内分析显示短期内显卡缺货的状况可能得不到太多改善。甚至有预测认为,即使是显卡生产端的情况缓解后,2021年由于医药物资占据大部分运力等原因,在运输端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也会导致显卡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存在供应缺口。不够省心的2020年,和可能继续不省心的2021年,用户应该如何选择呢?等待还是继续等待?是个问题。
小结
2020年显卡市场终于回归了两大巨头的竞争态势,也可能是竞争的原因,2020年高端显卡的价格相比前一代产品大幅降低,玩家可以选购到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这是一个好消息。技术端方面,NIVIDIA和AMD在这一年都在不断通过全新架构和更大的计算规模加强GPU的基础性能,并通过加入光线追踪计算、Al加速等方法,带来GPU在使用体验上的整体效果提升,这也是玩家喜闻乐见的。坏消息自然是缺货和继续缺货了。吹得天花乱坠,买不到都等于零。希望这种不正常的市场状况早一点结束,让2021充满期待吧!游戏显卡重点产品技术回顾
华硕显卡的“全、超、冷”
在最新一代的ROG Strix系列显卡上,华硕为其赋予了全新的特质——“全超冷”,基于三大主题概念打造的ROG Strix RTX显卡不仅拥有非常出色的稳定性,同时也给用户提供了非常强悍的性能。
所谓“全”,指的就是华硕Auto Extreme全自动化生产制程。这可以说是华硕独家的PCB品控保证特色技术,它能够确保每一片显卡PCB的质量都得到最好的控制,从而提升显卡PCB的成品率与质量上的稳定性。在非常精准的全机器自动化工艺控制下,能够比人工手动工艺实现更精准的制造规范要求和流程工艺上的美观性。比如焊锡残留等问题在Auto Extreme全自动化制程下就几乎消失。
“超”,则是指的Super Alloy Power ll第二代超合金供电电路设计。ROG Strix RTX显卡的第二代超合金供电电路设计能够使显卡散热效果相比普通电路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ROG-STRIX-RTX3090-024G-GAMING为例,这张显卡采用了非常夸张的22相第二代超合金供电设计,虽然考虑到GA102核心的功耗有一定上升,但22相供电设计也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同时还赋予这款显卡不错的超频潜力。
顾名思义,“冷”显然就是指的ROG Strix RTX显卡在散热方面的改善。在这一代RTX显卡上,华硕仍然采用了MaxContact镜面直触散热技术,以提升热传递的效率。此外,ROG-STRIX-RTX3090-024G-GAMING采用的是2.9槽设计,而前一代Strix RTX显卡采用的却是2.7槽的设计。在散热鳍片上,厚度增加了大约0.2个槽位,以便让Strix RTX显卡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最新一代ROG Strix RTX显卡还将显卡还将其轴流风扇进一步强化——中央风扇额外的扇叶与全高阻隔环可大幅提升的静压,左右两侧风扇的阻隔环则变得更加纤薄,从而提供更多的侧面进风量,而且反向旋转的中央风扇还能进一步提升整体散热性能。Zen 3、10代酷睿、国产处理器2020年CPU市场年终盘点
如果说2019年的CPU市场相对平和、波澜不惊,那么2020年的CPU市场则是烽烟四起,竞争惨烈的修罗场。在这一年,英特尔推出了全新的第十代酷睿系列处理器,首次将英特尔主流消费级桌面处理器的核心数量推高至10核心20线程,频率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5.3GHz,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为游戏玩家的心头最爱。也是在2020年,AMD先是推出了锐龙3000XT系列处理器加强产品竞争力以逸待劳,随后在年底直接发布了基于全新Zen 3架构设计的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直接拿下了最强性能和最强单核心性能两大桂冠,举世皆惊。在AMD和英特尔的激烈竞争之下,国产处理器也悄悄上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虽然一时间还无法和两大巨头抗衡,但初生牛犊不怕虎,尚有成长的空间。2020年的CPU市场,颇有趣味!
AMD: Zen 2越战越勇,Zen 3雄霸天下
AMD在201 9年就凭借Zen 2和锐龙3000系列处理器将英特尔逼得节节败退,尤其是Chiplet设计带来了12核心、16核心的锐龙3900X、锐龙3950X处理器之后,英特尔引以为傲的综合性能王座终于易主。为了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力并补全产品线,AMD在2020年5月发布了面向中低端市场的锐龙3系列产品,首发型号包括锐龙3 3300X和锐龙3 31 00两款。
除了中低端市场外,高端市场方面,AMD又在2020年7月发布了三款全新的“XT”系列锐龙3000处理器,分别是锐龙3900XT、锐龙3800XT和锐龙3600XT。这三款新的处理器通过优化工艺、挑选核心、提高频率,带来了更高的频率、更好的性能以及更为出色的超频潜力。相比之前的对应产品,锐龙3900XT、锐龙3800XT和锐龙3600XT的加速频率分别被提高到了4.7GHz、4.7GHz和4.5GHz,其加速频率分别提高了100MHz、200MHz和100MHz,整体性能提升了大约4%-5%。超频能力方面,新的处理器相比之前的产品,更容易超频至全核4.5GHz以上的高度,也得到了超频玩家的青睐。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AMD真正的年度重头戏终于在2020年10月9日上演。这一天,AMD发布了基于全新Zen 3架构的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产品,首发的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包含4款,分别是锐龙9 5950X、锐龙9 5900X、锐龙7 5800X和锐龙5 5600X,新的处理器采用了全新的Zen 3架构。根据AMD的介绍,Zen 3架构在前端、执行、读取和存储等CPU的各个部分都做出了加强,带来了包括2倍容量(1024单位)的L1 TBL,更高的分支预测单元的带宽、分支预测单元的“无气泡”模式,可以从错误预测中更快速地恢复、op缓存更快的排序速度、更细粒度的op缓存管道切换,为整数部分专门添加的分支预测和地址选择器,整数部分拥有更大的执行窗口(增加了32个单位),降低了整数和浮点指令通过Ops选择的延迟,浮点计算部分现在变化为6个单元,浮点部分MAC计算降低了1个周期,更高的读取和存储带宽(分别增加了1个单位),更为灵活的加载和存储操作,改进的内存依赖性检测,TLB部分的walker表从2个增加至6个等15项架构或者性能改进。通过大幅度优化架构设计,Zen 3架构带来了相对于Zen 2架构高达19%的IPC提升,这也是AMD近年来最大幅度的CPU架構性能提升之一。不仅如此,锐龙5000全新的CCX设计方案使得1个CCD中的8个核心可以共享32MB L3缓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延迟,提高了L3的命中率且最终提高了性能,使得AMD-改上代产品出现的同CCD但不同CCX的核心之间访问延迟较高的问题,在SoG层面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性能。
全新架构和SoC设计、极高频率这些优势因素加在一起的结果就是令人惊讶的强悍性能。实测显示,全新的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能够提供主流消费级桌面x86处理器最强的单核心性能、最强的多核心性能以及最强的游戏性能。其中,锐龙9 5900X和锐龙9 5950X面对频率更高的英特尔酷睿i9-10900K时,大部分测试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性能优势,游戏测试中甚至能够带来超过20%的性能胜出幅度,网络游戏性能优势甚至可以扩大至最高40%,这种性能差距是之前处理器代次更新中几乎从未出现过的。不仅如此,8核心的锐龙7 5800X和6核心的锐龙5 5600X也带来了相对前代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更为出色的性能表现,其中锐龙7 5800X完胜酷睿i7-10700K,甚至在部分测试中能够越级挑战酷睿i9-10900K且略有胜出,锐龙5 5600X不但轻松胜出酷睿i5-10600K,也能夠越级挑战酷睿i7-10700K,令人昨舌。
总的来看,AMD在2020年的两次产品发布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尤其是Zen 3架构和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的发布,让AMD全面占据了性能优势,在消费级处理器市场上形成了对英特尔的全方位压制。毫不夸张地说,2020年AMD凭借Zen 3处理器大获全胜,未来需要做的一是确保供货,二是继续补完产品线,推出APU、锐龙3 5000系列产品,让更多的用户和更广泛的市场都能够享受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优势。
英特尔:十“核”十代酷睿,5.3GHz史无前例
英特尔在2020年桌面平台最重要的产品是第十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相比寥寥数款的第九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2020年5月发布的新的第十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产品则多达30多款,涵盖了从入门级的赛扬、奔腾到中低端的酷睿i3、i5以及高端的酷睿i7、i9等全系列产品。工艺方面,由于英特尔10nm工艺依旧表现不佳,因此新的处理器还是使用的14nm++工艺。不仅如此,虽然新的处理器核心代号更换为Comet Lake-S,但微架构依旧采用了小改版本的Skylake,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当然,这也是从第六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延续下来的“传统”了。
虽然第十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的工艺和架构都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依旧得到了部分市场和玩家的青睐。其主要原因就是英特尔显著提升了新处理器的核心数量和核心频率,性能更为出色。核心数量方面,第十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最多可拥有10颗核心和20条线程(之前最多为8核心16线程),频率方面,新的处理器的最高频率竟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5.3GHz,更高的频率带来了处理器更强的综合表现、单线程性能和游戏性能。在这里,不得不佩服英特尔在14nm工艺上如臻化境的水平,频率竟然可以提高到如此的高度。而在多核心满载频率上,虽然英特尔官标频率还在5.OGHz以内,但根据大量用户的实际使用来看,英特尔新处理器的全核心满载频率也是能稳定工作在5.OGHz甚至更高的。由于核心数量增加、频率提升,因此第十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的顶级产品酷睿i9-10900K整体性能相比前代酷睿i9-9900K系列有显著进步。当然,频率的提升对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这款处理器配备顶级风冷甚至水冷散热器甚至成为了必要选项。
除了顶级产品外,第十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另一大优势在于放开了超线程技术和睿频技术的普及范围。之前,只有酷睿i5以及以上等级处理器才会同时拥有这两大技术,但是在第十代产品上,英特尔为全系列第十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同时加入了超线程和睿频技术,这对于酷睿i3这类入门级产品来说意义巨大。回顾2020年,在工艺无法提升的情况下,英特尔只好通过增加核心、提升频率来增强处理器的性能和竞争力,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试图依靠单核心性能来维持自己在游戏市场的优势并形成用户粘性。但是,Zen 3的降临基本抵消了英特尔在2020年的努力。
国产处理器:悄悄崭露头角
2020年的桌面处理器市场,除了英特尔和AMD的双人舞蹈外,国产处理器正在悄悄崭露头角,成为一股新生的力量。先来看兆芯。2020年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兆芯在10月26日宣布花费1.38亿美元获得了威盛也就是VIA的部分x86处理器技术和资料。结合之前兆芯宣布的品牌为开天、型号为KX-6000系列的处理器,相信这是兆芯布局整个x86产业生态链的一次正常交易。除了一些商业运作手段外,2020年兆芯还结合包括惠普、联想、柏睿数据、英众科技、芯杰英等厂商,就旗下KX-6000系列处理器推出了多款台式机产品。目前市场上比较多见的兆芯处理器型号是KX-U6780A,8核心8线程、主频3GHz、L2缓存为8MB,集成了C960显卡,TDP功耗为70W,整体表现和酷睿i5-7400相当,完全能够满足一般企业和家庭的办公、上网等需求。
ARM架构方面,华为在2020年也推出了基于鲲鹏920处理器的台式机产品。鲲鹏920处理器是华为自研用于台式机和服务器的处理器产品,其核心配置数量从8个到64个可选,目前已知用于台式机的鲲鹏920处理器以8-24个核心为主,比如型号为黄河K680 G1的产品采用了8核心的麒麟920处理器、8GB DDR4 2666内存、256GB SSD、搭配AMD Radeon R7 430独立显卡。操作系统方面,根据不同的用户需要预装银河麒麟或者统信UOS操作系统。华为宣称目前已经完成了数干种软件的适配,能够基本满足大部分用户的日常使用。
除了x86和ARM架构外,采用MIPS扩展架构的龙芯在2020年也有不少新品。包括中科龙芯、比亚迪、航天科工集团等厂商都推出了基于龙芯3A4000和龙芯3A3000系列处理器的台式机产品。其中在重庆生产、航天科工和西南计算机公司推出的天珥TR117x系列台式机采用中科龙芯3A3000 1.2-1.5GHz四核心处理器、最大16GB DDR3内存、最大4TB硬盘,搭配了独立显卡。龙芯中科也推出了“福珑2.0微型电脑”,其中极客版采用1.5GHz龙芯3A4000处理器,集成显卡,搭配龙芯7A1000芯片组,用户需要自己配硬盘使用,其余还有专门用于远程开发和办公的版本。龙芯目前匹配统信操作系统或者中标麒麟系统,短期的目标也以满足办公和日常应用为主。
写在最后
2020年的CPU市场竞争堪称惨烈,颇受关注的AMD则依靠锐龙3000的XT加强版和全新的Zen 3架构的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拿下了单核心、多核心等几乎所有场合的性能王者宝座。英特尔则发布了30余款第十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新品“拼死”抵抗。国产处理器在这两大巨头的厮杀中,也在特定场合开始慢慢渗入,拓展着自己的用户群体和市场范围。2020年,这个处理器激烈竞争硝烟四起且至今未散的年头,还在继续着战争的余火。即将到来的2021年,奋起反击的英特尔又将发布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系列处理器,这不,又有好戏看了。AMD 500系主板、Zen 3 BIOS、 Intel 400系主板2020年主板市场年终盘点
相比处理器市场的激烈厮杀,主板产品市场在2020年的发展却要平淡很多。根本原因是尽管处理器新品不断,但AMD却并没有要求用户必须更换新的接口、新的芯片组,用户使用去年的X570主板就能很好地支持新的Zen 3处理器。AMD今年只是为了降低用户组建Zen 3平台的成本,推出了B550、A520两款新芯片组。英特尔平台方面,虽然它为第十代酷睿处理器推出了全新的LGA1200接口以及与其匹配的2490、B460、H410等400系主板,但由于第十代酷睿处理器表现一般,规格老1日,也没能在主板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波澜。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顾—下2020年的主板产品有哪些亮点。
为Zen 3而生AMD 500系主板全面布局
AMD平台方面,今年重点就是提前布局Zen 3的产品体系。按照官方说法,AMD 500系主板可以直接支持Zen 3处理器,但在之前只有价格较高的X570主板可以支持,因此在今年年中,AMD首先发布了定位稍低的B550主板。它的规格相比X570有所缩减,但是相比定位高性价比、主流市场的B450又有显著提升。B550正式提供了对PCle 4.0总线的支持,但B550芯片组本身并不支持PCle 4.0,其提供的PCle 4.0总线来自CPU自带的20条PCle 4.0通道,其中1 6条通道用于显卡。Zen 2、Zen 3锐龙处理器还额外提供了一个PCle 4.0 x4通道与处理器直连。在B550主板这4条通道一般被设计为一个PCle 4.0 x4 M.2 NVMe SSD接口,这也让B550主板具备同时支持PCle 4.0显卡与SSD的能力。因此,B550是主流市场上首个正式支持PCle 4.0规范的主板芯片组。目前已经有包括华擎、华硕、微星、技嘉、映泰等多家厂商推出了B550主板,总计有60多款,价格从600元到2000多元,覆盖不同定位,提供给用户的选择非常多。
同时,AMD也向入门级市场提供了新的产品-A520。A520最大的升级是把AMD主板芯片组的技术下限提升到PCle 3.0标准。毕竟,上一代AMD 400系主板中,即便是X470这样的旗舰产品自身也只能提供8条PCle 2.0通道,而A520这款新的入门级主板则能提供最多6条PCle 3.0通道。不过就像A320主板一样,AMD对A520主板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它不支持双显卡交火,也不支持处理器超頻。好消息是A520主板仍然支持内存超频,不少A520主板的内存支持能力都达到了DDR4 4000以上。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在兼容性方面,与B550芯片组类似,A520芯片组不仅支持采用Zen 2架构的第三代锐龙处理器(不包含采用Zen+架构的锐龙3000系列APU),更能支持采用Zen 3架构的AMD锐龙5000系处理器,所以它更适合准备组建新机的入门级用户。到2020年年底,市场上已有大量A520主板上市,价格多在500元左右,具备一定性价比。
除了这两款新品,AMD主板方面在今年最重要的动作就是发布专为Zen 3设计的BIOS。虽然在官方规格中,500系主板可以直接支持Zen 3,但所有先于Zen 3处理器上市的500系主板也都需要升级BIOS。这些主板需将BIOS中的AGESA升级到1.0.8.0版本,当然如果想获得更好的体验,则需用户将AGESA升级到1.1.0.0或更新的版本。更激动人心的是,AMD确认X470、8450这类400系主板也能使用Zen 3处理器,不少主板厂商都与AMD合作为400系主板联合开发支持Zen 3处理器的BIOS,目前已经有一些厂商的400系主板放出了支持Zen 3处理器的BIOS,预计在2021年1月大批400系主板的新BIOS就能上线发布。
为10代酷睿量身打造英特尔400系主板登场
由于英特尔第十代酷睿处理器增加了核心数量、开放了超线程技术,并支持Wi+i 6、雷电3等技术,处理器有更高的供电需求,因此第十代酷睿处理器必须搭配针脚数量增加49根的LGA1200插槽使用。这也就意味着要使用第十代酷睿处理器,用户必须更换主板。而搭载LGA 1200插槽的,正是英特尔在2020年5月下旬发布的400系新主板。目前其中的主力产品主要有2490、B460两款。
相对于之前的高端主力2390,2490主板内置了新的英特尔CNVi无线交流解决方案,只要主板厂商搭配AX201 (Gig+)模块伴射频(CRF)模块就可以让主板支持Wi-Fi 6无线网络,在5GHz@160MHz频段下的理论传输带宽可提升到2.4Gbps,相对带宽1.73Gbps的Wi-Fi 5有明显提升。同时,2490芯片组在主板上提供了雷电3接口,主板厂商可以通过这个接口扩展出更多的雷电3接口。性能上,2490主板的标称内存支持频率提升到了DDR4 2933,当然,不少2490主板都可以轻松支持频率超过DDR4 4000的内存。此外,2490主板还增加了对英特尔2.5G有线网卡1225-V的支持。
2490主板芯片组自己提供的PCle通道仍然是3.0标准、24条,加上处理器提供的1 6条,总共有40条。不过2490主板也能支持明年即将发布的第十一代酷睿:Rocket Lake处理器,部分中高端2490主板更配备支持PCle 4.0标准的插槽(注:PCle通道由处理器提供的插槽)、时钟发生器、带宽切换芯片。在安装Rocket Lake处理器后,这些2490主板上的PCle 4.0显卡、M.2 SSD插槽就能支持PGle 4.0技术,带宽直接翻倍。
英特尔在今年的另一主推主板就是定位主流的8460,8460芯片组的PCle 3.0通道数只有16条。因此B460主板所能提供的扩展接口、功能都要少一些。B460主板原生不会提供1225-V 2.5G有线网卡,也不会整合CNVi无线交流解决方案。此外B460芯片组无法拆分CPU的PCle通道,不支持显卡并联技术。B460芯片组也不支持处理器超频,不过官标最高内存支持频率则与2490相同,均达到了DDR4 2933,相对于之前支持DDR4 2666的8365主板有一定提升。当然,8460主板仍然无法对内存超频,所以B460芯片组更适合与不具备超频能力的非K系普通处理器搭配。目前B460主板的售价大多在500-1000元左右,在与酷睿i5-10400F处理器捆绑的干元级板U套装中,销量不错。
老旧规格的“最后一夜”
总体来说,主板产品在2020年没有太大的进步,大部分还停留在DDR4、PCle 3.0的技术时代,只有部分产品支持PCle 4.0。但从技术发展来看,在明年随着Rocket Lake处理器的发布,主板产品将全面导入PCle 4.0。而在明年下半年,如果英特尔第十二代酷睿Alder Lake处理器、AMD Zen 4处理器能按时发布,主板也将进入DDR5内存时代。因此平静的2020年只不过是这些老规格产品的“最后一夜”,主板的下—次进化即将开始。96层堆叠、第二代傲腾、第二代PCle 4.0 SSD、国产闪存与内存2020年存储市场盘点
作为一个非常稳定且持续发展的行业,存储市场在2020年的主要变化在于随着制造工艺升级和PC系统进步而带来的提升和创新。比如不断增高的闪存堆叠层数、QLC开始大规模上市、第二代PCle 4.0 SSD上市等。当然,2020年的存储市场也不乏亮点,比如:英特尔宣布出售NAND工厂只留“独苗”傲腾,完全国产化的内存以及SSD上市等大事件也让2020年值得我们铭记。
96层堆叠颗粒、QLC产品大量上市
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几乎所有主流厂商都在大规模量产96层堆叠的NAND颗粒,包括东芝、SK海力士、美光等厂商。96层堆叠的3D NAND TLC颗粒除了堆叠层数相比64层增加50%,存储密度更高外,96层堆叠闪存还借助新的传输界面,拥有更高的性能。如东芝与闪迪的96层颗粒传输带宽为800Mbps,而64层堆叠颗粒的传输带宽则只有最高533Mbps。除了NIAND堆叠层数提升外,QLC在2020年开始逐渐占据市场份额。三星甚至为QLC产品的顺利上市采用了全新的92层堆叠方案,以降低成本、加快推进速度。相比TLC产品,QLC产品的读写速度更低、寿命更短,但是单位面积容量更大,这使得厂商能推出更大容量但单位价格更便宜的产品。因此2020年,不少采用QLC颗粒的大容量SSD上市,包括三星、希捷、东芝、英睿达、长江存储等厂商都在积极布局QLC产品,推出的SSD容量最高甚至可以达到8TB,一般也在2TB-4TB之间。QLC SSD的出现,大幅度拉近了HDD和SSD之间的价格差距。
从2020年的技术发展来看,堆叠层数的提升、存储单元数据容量的提升依1日是未来的发展重点。目前三星136层堆叠的V6 V-NAND堆叠颗粒已经在980 PRO SSD上得到了采用,铠侠发布了1 12层堆叠的第五代BiCS闪存,美光更在2020年底发布了创纪录的176层堆叠第五代3D NAND。根据目前的堆叠技术路线来看,闪存的堆叠潜力还非常大,甚至有厂商提出最高500层堆叠,再加上PLC这样的技术进一步增加容量,未来的SSD产品可能会更为便宜,非常令人期待。
英特尔:卖掉NAND闪存,全力投身傲腾
为了集中资源发展处理器、GPU等重点项目,英特尔为2020年的存储业界带来了最大的新闻:将以约9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所有的NANID产业给SK海力士。本次收购的内容包括英特尔所有固态硬盘、NAND和相关晶圆业务的所有工厂以及英特尔品牌的SSD等。
在剥离了NAND业务之后,英特尔在存储方面就只有傲腾一根“独苗”了。相比NAND来说,傲腾采用相变技术,在整个产品的技术实现和最终性能上要远远好于传统的NAND,尤其是对数据中心和高密度计算等任务非常有帮助,因此英特尔决定持续推进傲腾技术。2020年,英特尔发布了两类第二代傲腾系列产品,它们均采用了4层堆叠的3D Xpoint介质,带来了性能上的提升。其中代号为Alder Stream的傲腾SSD还借助新主控的采用升级为PCle 4.0接口,根据英特尔官方数据其IOPS提升了三到四倍;而代号Barlow Pass的第二代傲腾持久内存则借助频率的提升,提升了约25%的内存带宽,性能也获得了相应的增加。
性能更强大第二代PCle 4.0 SSD上线
在AMD的带领下,2020年的高端平台已经逐渐过渡到PCle 4.0时代。今年推出的第二代PCle 4.0 SSD均采用了全新的主控与闪存,在性能上有很大的提升,如三星980Pro。這款SSD采用了支持PCle 4.0技术的三星Elpis主控。该主控由三星自研的8nm生产工艺打造,支持NVMe 1.3c技术标准、PCle 4.0 x4传输带宽。闪存方面,这款SSD则使用了三星最新的136层堆叠V6 TLC闪存颗粒,相对上代的92层堆叠颗粒,增加了40%的存储密度,并减少了15%的能耗,其传输速度最高读取速度可超过7000MB/s。WD BLACK的SN850则采用了新一代Sandisk PCle 4.0主控,搭配闪迪96层堆叠的BICS4闪存,其最高连续读取速度同样可超过7000MB/s,最高连续写入速度可达5300MB/s,相比去年传输速度在5000MB/s以内的第一代PCle 4.0 SSD进步非常明显。
国产NAN D颗粒和内存全面上市
2020年也是国产闪存和国产内存值得纪念的一年。固态存储方面,长江存储推出了商业化、采用了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3D NANID颗粒,并发布了面向消费级的致钛品牌,还推出了一系列基于长江存储自研颗粒的致钛SSD产品。同时光威也率先推出了基于长江存储颗粒的光威弈pro系列SSD,产品分为SATA和NIVMe M.2 SSD两类。性能方面,国产NVMe SSD在搭配忆芯科技STARlOOOP NVMe主控时的最高连续读取速度可达3200MB/s以上,连续写入在2700MB/s以上,达到了目前市场上中高端产品的性能。其性价比上的表现也非常不错,512GB产品的售价仅在450元左右,打响了国产闪存和国产SSD产品的第一炮。
国产内存和相关内存产品也在2020年崭露头角。长鑫存储在2020年发布了全新的国产DDR4 DRAM颗粒,这是一款具有自主产权的10nm级(实际生产工艺为19nm)内存颗粒,其生产工艺水平已接近同样在使用10nm级生产工艺的国外内存颗粒。随后,国内光威、铭瑄、七彩虹、台电等厂商都推出了基于长鑫存储DDR4颗粒的内存产品,包括适用于普通玩家的普条和面向游戏玩家、超频玩家带散热片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单条容量以8GB和16GB为主,频率以DDR4 2666和DDR4 3000为主,后期可能还会有更高频率的产品上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产内存条的性能表现达到了国外同频内存的水准,230元左右就能买到8GB DDR4 3000产品,具备一定性价比。
写在最后
2020年的存储市场看起来波澜不惊,整体产业随着PC技术和市场变化而持续进步,包括多层堆叠颗粒、PCle 4.0,都属于之前技术的正常演进。最值得关注的反而是真正的国产核心元件开始从2020年进入消费级存储市场,包括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闪存和内存产品,通过不错的性能、规格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积累了不少人气,希望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国产产品能够更进一步、再上一层楼。TWS、主动降噪2020年耳机市场年终盘点
2020年,无线化依旧是音频行业的发展主轴,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耳机自然也不例外。但相比音频行业中其他产品线的波澜不惊,耳机市场却有着更加值得我们关注的趋势变化。在2020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就让我们梳理—下。
TWS:从细分到主流
要说今年耳机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必然是TWS耳机(也被称为真无线蓝牙耳机)。TWS耳机从最初只是耳机行业中的一个细分品类,到正式蜕变为市场中的销售主力,这个过程也就仅仅用了两三年时间。TWS耳机到底有多火?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综合IDC、Strategy Analytics、Counterpoint、艾媒咨询等行业分析、市场调研机构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球TWS耳机的出货量仅有918万台,2017年这一数字就实现了翻倍,达到2000万台。2018年这一趋势继续延续,出货量数据为4600万台。到了2019年,全球TWS耳机的出货量更是突破1亿台,达到了1.29亿,近几年实现了118%、130%、180%的年增长率,每年都完成翻倍量级的快速增长,整个市场规模也达到了百亿美元级别。2020年虽然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TWS耳机市场增速减缓,但仅在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TWS耳机出货量依旧达到了4380万台,同比增长86%。如果扩大到整个无线耳机市场,仅在中国,2020年上半年TWS耳机就占据了无线耳机市场出货量的64%,成为了该市场毫无疑问的主流产品类型。
TWS耳机为什么这么火?2016年苹果发布iPhone 7时取消3.5mm接口并发布AirPods耳机是一个关键因素。这种左右两个耳机单元各自独立,不需要靠传统耳机线连接的产品,就被我们称为TWS耳机。AirPods虽然不是第一款TWS耳机,但在苹果IP的加持下,这一类型的产品迅速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嗅到市场商机的各大品牌自然也纷纷加入这一战场。如果说最早由苹果带动的TWS耳机热潮,跟随者更多还是Bose、索尼这类在耳机产品线有耕耘的传统品牌,那么在2020年,这一市场局面早已发生变化。随着耳机OEM/ODM的门槛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了TWS耳机的市场竞争中。在2020年的TWS耳机市场中,我们不光看到了大量傳统音频品牌、手机品牌、电商品牌,甚至也不乏跨界的时尚、奢侈品牌推出TWS耳机。
但是与音频行业一直以来给我们的印象不同,在产品销量排行榜上,排名前列的并非那些传统音频品牌,反而是我们熟悉的各大手机品牌形成了“霸榜”的趋势。在2019年,TWS耳机市场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苹果、小米、三星、JBL与华为。而在2020年这一状况依1日延续,根据IDC公布的数据,上半年的国内市场,苹果占据无线耳机设备市场18.1%的份额,华为市场占有率达到10.1%。此外,小米和夏新市场份额均为8.3%,漫步者市场占有率为5.6%。除了漫步者,市占前四的品牌都不是传统音频品牌。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主要是越来越多安卓阵营的手机品牌在新款手机上取消3.5mm耳机接口,并顺势推出TWS耳机。消费者在购买手机的同时,自然会更倾向于“官配”耳机,在手机作为消费类电子第一大市场的情况下,手机用户的基数决定了这些品牌的TWS耳机潜在消费者的庞大数量。另外,手机品牌推出的TWS耳机价格比较亲民,大多数都在500元以内,甚至不少在百元左右。对于负担不起苹果、Bose、JBL等国际品牌中高端TWS耳机的消费者来说,这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无疑会更吸引他们购买。
TWS耳机在2020年继续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技术上的进步。LE Audio低功耗音频技术标准发布,多重串流音频(Multi-StreamAudio)将允许智能手机等单一音频源设备向多个音频接收设备间同步进行多重且独立的音频串流传输。这意味着蓝牙连接将从根本上支持低延迟的双耳同传,彻底解决了低延迟连接方案的技术难题。而上游厂商也早已先行一步,在2020年推出的新品TWS耳机中,以往困扰用户的左右耳单元容易断连、音画不同步等现象也有了明显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变得更好,这也进一步促使消费者对于TWS耳机的接受度变得更高。
主动降噪:让TWS耳机更多样
除了TWS耳机本身是2020年耳机市场的热点之外,TWS耳机上的功能也是厂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这其中主动降噪算是今年与TWS耳机“捆绑”较多的关键词。主动降噪本不是个新鲜玩意儿,它—直都作为耳机产品的—项特色功能,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偏爱,特别是许多商务人士。但以往在有线耳机,头戴式或颈挂式无线耳机这些产品类别上,要不额外有空间设计降噪电路,或者本身产品就给降噪电路的放置留有了充足的空间。但在TWS耳机上,本来单元、电池、蓝牙相关电路就已经集中在耳机上,以往应用在其他耳机类型上的降噪电路很难放进去,所以主动降噪功能在TWS耳机发展的前几年并没有出现。不过在2020年,随着上游方案商在芯片研发与设计上的突破,将主动降噪电路缩小到能放入TWS耳机中,使得消费者在今年看到了越来越多具备主动降噪功能的新品。
除了主动降噪技术在TWS耳机上出现可以认为一个标志之外,我们也留意2020年的TWS耳机新品在智能佩戴、语音交互以及运动健康等功能方面也进一步丰富、普及。结合前面提到的TWS技术进步,2020年TWS耳机新品相比早期产品已有了迭代般不一样的面貌。TWS耳机的功能拓展逐渐与用户需求相碰撞,在技术的引领下,用户痛点在一步步被击破。未来随着居家办公和学习需求的涌现,有望进一步刺激TWS耳机的市场需求。
TWS耳机称王的2020
单从销售数据以及增长速度来看,在2020年TWS耳机已经不光是耳机行业的领头羊,即使放大到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来看,它也是最受人瞩目的发展主线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TWS耳机早期的问题被一一解决,它的优势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2020年,这样的趋势已经呈现得非常明显。未来一段时间,TWS耳机都会是无线耳机市场的主流,它带给用户的体验也会越来越好。Wi-Fi 6、电竞、Mesh2020年无线路由器市场年终盘点
2020年,IT市场上有两个关键数字——“5”和“6”。“5”自然是指5G,而6则是Wi+i 6。这意味着2020年对于无线路由器市场来说是一个“大年”。因为对于任何市场来说,基础的技术标准迭代必然会成为贯穿市场的主轴,而今年正是Wi+i 5向Wi-Fi 6过渡的元年-Wi+i 6标准在今年快速普及,大量Wi-Fi 6新品上市,产品价格迅速进入普及通道。2020年的无线路由器市场,迎来了“Wi-Fi 6时刻”。
Wi-Fi 6終迎普及时刻
其实Wi-Fi 6的“前身”IEEE 802.11ax在两年前就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不过此前推出的802.11ax路由器的品牌还比较少,新品定位也多是旗舰级。明显的变化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一方面Wi-Fi联盟正式开启了Wi-Fi 6认证计划,开始全力推广Wi-Fi 6。另一方面,高通、博通、英特尔等上游企业在Wi-Fi 6芯片上开始全面铺开。反映到终端产品上,就是Wi-Fi 6无线路由器价格的快速下降。在2020年上半年,小米、华为陆续加入战局,推出自家Wi-Fi 6路由器,—下把Wi-Fi 6新品的价格拉到普通消费者也能接受的地步。同时像华硕这样早在两三年前就陆续推出Wi-Fi 6路由器,但主推中高端产品的品牌,也在今年投放了新品到500元以内的Wi-Fi 6路由器市场中。经过“6·18”“双11”等购物节的推波助澜,Wi-Fi 6路由器得到了极大普及。可以说在2020年底再来看无线路由器市场,其产品已经形成了涵盖高中低不同价位段,满足各类消费者应用需求的齐全产品矩阵。
另一方面,Wi-Fi 6路由器之所以能在2020年快速普及,还少不了各种终端设备对Wi-Fi 6的支持。毕竟无线路由器只是Wi-Fi 6网络中的一环,用户要体验Wi-Fi 6的各种优势,光有无线路由器唱独角戏是不行的,各种终端的支持必不可少。前两年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几乎还看不到Wi-Fi 6的影子,在手中设备都是Wi-Fi 5的产品时,即便市场中早已有Wi-Fi 6路由器,消费者也缺乏去更换它的动力。但当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开始支持Wi-Fi 6时,也就吹响了其普及的号角。从最能“带货”的苹果在去年下半年上市的iPhone 11系列上提供了对Wi-Fi 6的全面支持开始,三星S10系列也在差不多同时期。而在2020年从第一季度开始直到最近,安卓阵营的各家国产手机品牌陆续推出的新品手机,越来越多都提供了对Wi-Fi 6的支持。在笔记本电脑方面,今年上市的大量笔记本电脑特别是游戏本普遍内置了英特尔AX200/201无线网卡,实现了对Wi-Fi 6的支持。可以说,Wi-Fi 6路由器在今年的高速增长,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队友”的助攻功不可没。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运营商以及应用层面对于Wi-Fi 6普及的促进作用,在今年5月17日的世界电信日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分别召开发布会,宣布2020年将进一步推进Wi-Fi网络升级,布局Wi-Fi 6新业态。而作为“三干兆”网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家运营商的推动补上了千兆Wi-Fi的这一空缺,所谓的“三千兆”即是千兆5G、千兆宽带、千兆Wi-Fi的服务总称,这意味着不论是室内室外、有线或无线,运营商的网络均能提供支持全场景的千兆服务。而W卜Fi 6标准单流带宽提升至120IMbps,并且可以同时支持8个终端上行/下行,理论吞吐量最高可达9.6Gbps,这些特质能很好地满足千兆Wi-Fi应用落地的需要。同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020年远程视频会议、远程办公、网课等新网络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成长。而这些应用对于网络速度、网络延迟的要求比较高,用户要想获得良好的体验,除了开通更快的宽带之外,配备支持Wi-Fi 6的无线路由器和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对于良好的体验会更有保障。这使得市场对于Wi+i 6路由器的需求继续增长。
电竞、Mesh成为无线路由器功能热点
2020年的Wi-Fi 6路由器市场,已经呈现出参与品牌众多,新品价格从低到高可选范围较广的特点。一方面,低价W卜Fi 6路由器在市场中越来越多,特别是和同类Wi-Fi 5路由器路由器不再有明显价差,这会使得消费者在新购无线路由器时首先考虑支持最新技术的产品。另一方面,定价相对较高的中高端Wi-Fi 6路由器为了应对大量入门级产品的冲击,也会在功能方面追求差异化。在这类产品上,对Wi-Fi 6的支持只是其中一部分特色,它们更多的特点往往是在对用户细分需求的功能支持上,比如游戏玩家看重的游戏加速功能、大户型家庭用户需要的全面信号覆盖等。
在2020年不少品牌都推出了以电竞/游戏为主要卖点的Wi-Fi 6路由器。这类产品不光有区别于普通产品的酷炫外观设计,更重要的是在硬件、功能方面为游戏应用提供有针对性的设计,比如集成游戏专属端口、内置各种游戏加速软件等,以此来提升玩家在游戏中的体验。同时这类产品也普遍会采用性能更强的处理器、无线芯片来提供给用户更好的多用户使用、高带宽体验。
而针对有超出常规信号覆盖范围需求的用户,厂商也会选择推出基于Mesh技术的Wi+i 6路由器,让用户可以用它们构建基于Wi+i 6的分布式网络系统。这些都是低价Wi+i 6路由器所不能胜任的用户个性化需求。所以,低价Wi+i 6路由器越来越多确实有助于让Wi+i 6走近更多普通用户的生活中,对于普及Wi+i 6是必要的。但在如今用户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細分的情况下,中高端Wi-Fi 6路由器仍旧有着属于它们的广阔市场。
小结
2020年可以说是Wi-Fi 6路由器的普及元年。目前路由器市场中已形成品牌众多,新品数量丰富,入门产品的价格门槛大大降低的局面,同时针对有着更高要求的消费者,产品上诸如电竞/游戏、大户型信号覆盖、家庭用户管理等细分功能,也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接下来,Wi-Fi 6将逐渐一统市场,完成标准过渡后,不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对于路由器产品的关注重点,都将集中在网络体验以及满足各种细分需求的功能上。5.0GHz. Wi-Fi 6、7nm2020年笔记:电脑市场年终盘点
与往年一样,我们依然将2020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划分为游戏本、轻薄本两大特色鲜明的阵营,其他一些类似设计本的细分品类我们就不做详细总结了。总体上,今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是正向的,增长的。行业分析机构IDG在今年9月发布预测称,2020年全球个人计算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到4.257亿台,同比增长3.3%。其中,2020年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达到1.983亿台,占据个人计算设备市场46.6%的份额。这背后的原因估计大家也能猜到,那就是全球居家办公、学习以及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多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的游戏本、轻薄本市场呈现出了很多亮点。
游戏本的大繁荣时代
除了受笔记本电脑本身发展趋势所推动,游戏本市场趋势往往还跟上游芯片厂商息息相关。早些年,游戏本市场往往由芯片巨头英特尔所引领,熟悉游戏本的玩家可能也知道,英特尔通常会在每年4月份发布新一代处理器,用新处理器来带动这一年里游戏本行业的发展。不过,今年英特尔的步伐却被竞争对手AMD追赶上了。
这还得从今年1月份的拉斯维加斯CES展会说起,AMD在CES 2020展会上隆重推出了全新的锐龙4000系列移动处理器,该系列移动处理器基于7nm生产工艺,采用全新的Zen2 CPU架构与Vega GPU架构,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锐龙74800H。和AMD以往的“PPT”产品不同,本次AMD的动作很快,仅仅两个月后我们就在游戏本市场中看到了首发锐龙7 4800H的全新产品——华硕天选游戏本(MC也是首批拿到测试样机的媒体之一)。而同期英特尔第十代酷睿标压处理器在4月2日才正式发布,相关游戏本新品更是在4月15日之后才相继上市,“友商”锐龙游戏本至少占据了半个月的先发优势。
华硕天选游戏本的上市为锐龙4000H系列移动处理器带来了很高热度,同时从各大媒体的测试来看,采用7nm生产工艺和Zen 2架构的锐龙7 4800H不仅在核心数量上碾压竟品,在整体性能上也呈现出无懈可击的态势,甚至还补足了AMD移动处理器往日在单核心性能上的短板。更重要的是,与搭配相同独显的竞品相比,搭载锐龙7 4800H的锐龙游戏本还有更低的价格,玩家入手门槛更低。性能上的大幅提升再加上价格上的优势,让玩家们更加青睐锐龙4000H系列移动处理器,甚至冠以“真香”的赞许。
另一边,英特尔也按惯例进行了更新。这家芯片巨头在今年4月正式推出了第十代酷睿标压处理器,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酷睿i7-10750H、酷睿i7-10875H。尽管依然采用的是14nm++生产工艺,但代号为Comet Lake H的第十代酷睿处理器还是带来了很多新特性,比如提升了CPU频率和睿频加速、内存频率,增强并简化了超频,同时还提升了无线网络规格等。特别是在频率上,除了酷睿i5系列,第十代酷睿处理器中的其他产品(比如酷睿i7-10750H)的单核最高频率都在5.OGHz以上,其中酷睿i9-10980HK的单核最高频率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5.3GHz。这正如英特尔所宣扬的那样:第十代酷睿处理器开启了游戏本的5.OGHz时代。
对于和游戏玩家的游戏体验息息相关的独显,巨头NVIDIA今年没有带来万众期待的GeForce RTX 30系显卡,依然凭着去年发布的RTX系列显卡“打天下”,不过NVIDIA依然按惯例升级带来了诸如GeForce GTX 16系、GeForce RTX 20 Super系显卡新品。值得一提的是,AMD也推出了全新Radeon RX 5600M/5500M显卡,在游戏本市场发起猛烈攻势。
在AMD、英特尔、KIVIDIA三家芯片厂商的助推下,今年的游戏本市场变得更加繁荣、有活力。对广大游戏玩家而言,市面上可供挑选的游戏本产品非常多,而且荣耀、Redmi等游戏本行业新“玩家”的入局也为市场带来了微妙的改变。
除了上游产业链带来的全新产品和技术,下游OEM厂商们也在争相比拼工业设计实力。比如对于高端顶级游戏本,OEM均毫不吝啬地加入顶级硬件配置,诸如ROG枪神4 Plus、Alienware m17 R3等机型纷纷加入酷睿i9处理器+RTX 2080 Super顶级显卡。不过今年的高端顶级游戏本还有另一个亮点-AMD以锐龙9 4900HS处理器为敲门砖跨入了高端顶级游戏本的行列,其代表机型为ROG幻14。
另一方面,今年的游戏本市场中还出现了很多硬件和产品上的创新,进一步丰富了游戏玩家的使用体验。比如双屏的加入,其中ROG冰刀双屏游戏本在C面加入了一块触控副屏,为游戏体验带来新的可能。另外在屏幕规格上,今年诸多游戏本(比如ROG枪神4 Plus、雷神911 P1 Plus)都采用了300Hz/240Hz高刷新率,进一步将去年开启的“高刷新率屏幕之战”引向白热化。
另外,Wi-Fi 6是今年无线网络领域主要的热点。尽管英特尔在去年的第九代酷睿标压处理器中加入了对Wi-Fi 6的原生支持,但去年真正搭载Wi-Fi 6无线网卡并支持Wi-Fi 6的游戏本并不多。今年开始,市面上的游戏本纷纷加入了对Wi-Fi 6的支持,具体表现为都配备英特尔AX200/201无线网卡,这无疑会进一步提高玩家们的使用体验。当然,游戏本轻薄化也是整个行业和市场一直以来的发展趋势,得益于NVIDIA Max-Q技术以及AMD锐龙4000H系列處理器引入的HS设计标准(比如锐龙7 4800HS,TDP为35W),OEM厂商们打造出了更强劲的游戏本,在提升游戏体验的同时,也让游戏本变得更加纤薄和轻便。
以“芯”较量的轻薄本
今年轻薄本市场很有看点。上游产业链方面,今年英特尔在轻薄本市场没有太大亮点,虽然它在9月份发布了全新的第十一代酷睿低压处理器,但搭载全新处理器的轻薄本在今年第四季度才相继上市,仅仅赶上了“双十一”“双十二”以及年末的盛大购物季,给人一种只是抓住了2020年尾巴的感觉,既让人惊喜又让人略感遗憾。
让人惊喜的是,英特尔第十一代酷睿低压处理器(代号Tiger Lake)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其采用英特尔全新的10nmSuperFin生产工艺以及全新的Willow Cove CPU架构,并内置英特尔锐炬Xe显卡。可以说从生产工艺到底层架构,从规格参数到应用性能,第十一代酷睿低压处理器全都焕然一新,堪称英特尔近些年来最大的一次飞跃。从我们之前的测试也能看出,英特尔第十一代酷睿低压处理器不仅带来了性能上的提升,全新的英特尔Evo认证更有可能将轻薄本的使用体验带上新的台阶。不过,第十一代酷睿低压处理器的迟到似乎让它错过了2020年,仅一个季度的销售时间恐怕也不会对今年的轻薄本市场带来太大的波澜,从市场和用户角度来看,这难免让人略感遗憾。
在第十一代酷睿低压处理器面市之前,英特尔阵营的轻薄本主要靠第十代酷睿低压处理器(Comet Lake和lce Lake)去抢占市场,但这两款处理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AMD锐龙4000U系列产品也毫无招架之力。AMD强势崛起,这是今年轻薄本市场最大的变化,也是最大的惊喜。我们知道锐龙4000U系列移动处理器采用全新7nm生产工艺和Zen 2架构,这两个“法宝”为锐龙4000U系列移动处理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性能上的极大提升、能效的提升、安全性的增强、电池续航的优化等,从整个平台的角度全面提升了锐龙笔记本的潜力。特别是在性能上,面向轻薄本的锐龙4000U系列在同价位无论是CPU还是GPU性能都能压制英特尔第十代酷睿低压处理器。
在这样的性能优势和背景下,联想、华硕、荣耀、惠普、acer、戴尔、Redmi等笔记本厂商纷纷推出高性能、高性价比的锐龙本,其中联想小新15 2020锐龙版、华硕灵耀14锐龙版、荣耀MagicBook以及RedmiBook 14二代等锐龙本更是成为今年的热销产品。锐龙轻薄本出色的性能再加上超高的性价比,让众粉丝和用户直呼“AMDYES”。
此外,英特尔还在今年6月10日正式推出采用混合技术的新款酷睿处理器,其代号为“Lakefield”。Lakefield处理器采用“大小核心”架构并使用Foveros 3D芯片堆叠技术打造。作为英特尔近十多年来改变最大的处理器产品,Lakefield在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上给我们带来了全新思考,这款堪称里程碑式的产品也将在整个处理器的发展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独有偶,苹果在11月正式推出的自研M1芯片也让今年的轻薄本市场变得更加精彩。苹果M1芯片采用5nm生产工艺,基于ARM架构经典的“大小核心”设计(4+4大小核设计),再加上神经引擎和强大GPU加持,能够为Mac提供了更强的性能。目前采用苹果M1芯片的轻薄本苹果MacBook Air已经上市,可以说苹果M1芯片的面世再次掀起业界对ARM和x86架构的讨论,也令其成为今年轻薄本市场中的一大亮点。
总体来看,今年轻薄本市场呈现出来的显著特点是各家都在比“芯”。你方唱罢我登场,无论是第十一代酷睿、锐龙4000U系列还是苹果M1,不同阵营的角逐共同带来了繁荣的市场,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另外,在产品层面,今年的轻薄本市场基本延续了去年的趋势:外观大多采用一体化金属材质,机身做得更轻更薄更精致;纷纷配备Wi+i 6无线网卡,支持Wi+i 6;普遍支持USB-C接口PD充电,并加强了手机与电脑的互联互通。
当然,今年的轻薄本市场中也不乏一些颇具前瞻性的产品,比如折叠屏笔记本、5G笔记本等,让人看到未来轻薄本形态和技术上变革的曙光。
展望2021
尽管英特尔第十一代酷睿低压处理器今年赶了个晚集,但相信明年我们能看到关于它们的更多精彩,不过据悉锐龙5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即将在明年1月份推出,如果处理器架构升级到全新的Zen 3,还真让人期待。
在轻薄本市场,明年最吸引入的估计是锐龙5000系列大战第十一代酷睿(甚至下半年可能还会大战第十二代酷睿),全新的Vega显卡能否战胜锐炬×e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而游戏本市场,据悉明年英特尔会推出采用10nm生产工艺的Tiger Lake-H处理器,英特尔阵营的游戏本终于来到10nm时代,其实际性能表现如何呢?明年锐龙5000H系列在游戏本市场能否再造辉煌呢?
此外,有了苹果M1的先头部队,明年ARM阵营会有更多厂商加入吗?这些问题相信都是大家所期待的,与其当下去胡亂猜测,我们不如一起静观明年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风云变幻!无线、定制外设、降价2020年外设市场年终盘点
相比起其他PC硬件,外设市场的整体变化不算大。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整个游戏外设市场开始向低延迟无线方向发展。在市场倾向性层面,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厂商开始在产品推广的方向上出现明显变化,比如不少外设厂商开始针对女性用户打造特色外观涂装,或者专为女性推出新外设系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外设市场还迎来了新一轮价格下探,无论游戏机械键盘还是游戏鼠标都有较大的降价空间。
无线游戏鼠标的乱战愈演愈烈
受限于较高的延迟与功耗,以往入门级游戏鼠标产品很少搭载无线功能。而部分稳定性和功耗相对平衡,搭配了无线功能的高端游戏鼠标在性价比方面又不太让人满意。但随着原相科技推出PAW3335、PAW3338、PAW3399以及PMW3389等具备高性能、低功耗特点的光学引擎,上游出色的解决方案让无线游戏鼠标不再被续航和稳定性桎梏,所以各大外设厂商在今年也愿意开始研究低延迟无线游戏鼠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能够看到的结果便是:除了罗技LIGHTSPEED无线技术、雷蛇HYPERSPEED无线技术和赛睿QUANTUM WIRELESS无线技术之外,越来越多游戏外设品牌开始设计推出自己的低延迟无线技术,诸如美商海盗船的SLIPSTREAM无线技术、ROG的SMARTHOP无线技术等,并且随之推出了美商海盗船暗影DARK CORE RGB PRO SE、ROG烈刀2等低延迟无线游戏鼠标产品。当然,低延迟无线技术除了应用在鼠标产品之外,还被用在无线游戏耳机与无线游戏键盘上,但相比起无线游戏鼠标领域愈加激烈的竞争,另外两个产品领域则要显得温和不少。
除了低延迟无线鼠标市场之外,传统有线游戏鼠标的热点话题仍旧在老生常谈,比如我们去年就提到过“部分游戏鼠标产品仍旧在堆积分辨率数值”。今年甚至有部分厂商将光学引擎的CPI数值堆积到了30000以上。这样做是否真的具备实用意义?我们也希望厂商能够进一步去深思,毕竟消费者在购入外设时需要对这些过剩的性能买单。同时,我们也相信那些不盲目追求CPI数值的玩家更愿意购入同价位,且具备低延迟无线功能的游戏鼠标。
女性用户渐成外设市场生力军
随着女性用户数量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外设厂商开始争夺这个新的市场增长点。为此,诸如雷蛇、ROG、罗技、Filco、Cherry、黑爵等诸多品牌纷纷在旗下主流外设产品中设计了软萌气息浓烈的图案与装饰点缀,让原本采用“直男”设计、经典黑色系的“大老粗”外设呈现出更加青春洋溢的模样,比如雷蛇推出了粉晶、哆啦A梦、宝可梦系列,ROG推出了樱花粉系列,Filco推出了糖果粉定制系列等等。相比起前面这些品牌,雷柏则更为干脆,在今年直接推出了专为女性用户设计,符合她们审美、人体工学与使用习惯的ralemo系列,代表产品是设计质感非常出色的ralemo Air 1和ralemo Pre 5。由此不难看出,女性用户的需求正越来越被重视,我们猜测,在未来几年会有更多专为女性玩家打造的系列产品诞生。
为求份额,价格下探
由于众所周知的不可抗力因素,今年玩家的购买力相对紧缩。除了推出更多的入门级产品之外,游戏外设厂商如何才能维持甚至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呢?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降价或许是一个颇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随着众多一线外设厂商开始将旗下部分热门产品的价格下探至200元内,迫于无奈的诸多二线品牌也不得不跟着调整外设产品的价格,当年需要花费上千元才能买到高达16000CPI的游戏鼠标如今100多元便能买到,比如黑爵i305 Pro双模游戏鼠标、雷柏VT200S等产品。除了游戏鼠标之外,机械键盘同样在今年也出现许多高性价比产品,比如黑爵K870T双模机械键盘、雷柏V860机械键盘以及罗技K835、Tt G521等。因此对于玩家而言,选择在今年购入游戏外设确实能节约不少预算。
不止如此,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能看见外设厂商继续大打“价格战”的场景。因为今年的无线游戏外设售价同样进一步下探,比如搭载着低延迟技术,同时还具备高续航能力的Rival 3 WIRELESS、Razer巴塞利斯蛇X极速版、罗技G304 LIGHTSPEED等诸多无线游戏鼠标出现在主流玩家以及入门级玩家面前,对于有无线游戏外设需要的玩家而言,这无疑是个福音。
小结
随着技术的更迭,大多数主流外设厂商已经抛弃了单纯堆砌性能数值的设计思路,开始转向各自专精的方向。殊途同归的是.它们的变化仍旧旨在迎合目前用户实用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比如,当前玩家的购买力下降,于是厂商在今年推出的多是主打高性价比,好用、耐用的产品;再比如,随着女性用户数量的增多,于是厂商开始着手设计专属于她们的产品,希望通过更贴切的审美与使用习惯来打动她们。即便是从推陈出新的速度来看,今年的厂商们有些彳亍,但顶着“寒流”仍旧能倾听市场的声音与反馈,进行市场策略调整,这样的态度依然是我们乐见且值得肯定的。Nano IPS/Fast IPS、DSC、360Hz2020年显示器市场盘点
转眼时间又来到了2020年末,纵观近几年显示器行业的发展,它带来的创新和发展从表面上看虽然有些波澜不惊,但每一年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比如在去年,显示器行业带来了全新比例的32:10显示器、ELMB-SYNC(Extreme Low Motion Blur Sync)极低运动模糊同步技术等。那么今年显示器行业带来的创新技术又是什么呢?可能有的读者已经想到了,是DSC显示流压缩技术、是Nano IPS与Fast IPS-也正是因为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赋予了显示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接下来,我们就来回顾和盘点—下今年显示器行业中的创新技术。
DSC显示流压缩技术
MC在去年底曾评测过一款不到五千元的4K@144Hz电竞显示器,这款显示器有一个特点,要想以4K@144Hz运行就必须同时使用两根DisplayPort连接线。这其实是比较麻烦的,因为往往显示器附带的也只有一根线缆,还需要自己再购买一根。显示器想要输出超过120Hz的4K分辨率信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DisplayPort 1.4也无法达到这样高的带宽。要在144Hz刷新率下达到4K分辨率,就需要做出妥协,比如使用两根DP连接线,而DSC( 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技术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诞生的。
DSG技术是AMD研发的,并且与华硕ROG合作,率先应用于ROG系列电竞显示器中,XG27UQ就是其中之一。DSC是一种用于DisplayPort的压缩技术,通过压缩显示流数据,既最大化地保存了图像色彩信息,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单位空间内的信息容量,大幅节省了数据带宽,提高了视频传输效率,这项技术使得144Hz的4K分辨率无须色度子采样,便可以实现原始的4K@144Hz。此外,DSC技术虽然由AMD研发,但是并非只有AMD显卡才支持,官方Dev要求是NVIDIA GeForce RTX 20或AMD Radeon RX 5700及以上的显卡才支持。
Nano IPS-5Fast IPS成电竟主流
在往年,电竞显示器几乎都清一色地采用了TN面板,虽然TN面板的响应速度快,但是可视角度和色彩表现差,一直被众多玩家吐槽。后来,面板厂商在现有IPS面板上通过技术革新,让IPS面板也能拥有与传统TN面板相同的响应速度,同时显示效果也优于传统的IPS面板,它们就是目前被电竞显示器所广泛使用的Nlano IPS和Fast IPS。
Nano IPS是LG Display前几年推出的一种面板,通过不断改进,直到近两年才被各大显示器厂商广泛使用。它名字中的“nano”是不是会让你容易联想到“mini LED”,其实它并非将背光缩小,而是在背光的LED中加了一层新型纳米颗粒,能让背光中的蓝光相比普通W-LED更低,甚至仅次于已经淘汰的GGFL背光和价格高昂的RGB LED背光。而蓝光的减少对人眼是有一定好处的,比如能缓解长时间用眼疲劳现象。此外,Nano IPS还提升了色彩表现。采用Nano IPS面板的显示器色域通常能达到98%左右的DCI-P3色域覆盖面积。同时,Nano IPS面板的色位深度几乎都采用了原生8bit,并且可支持抖动技术达到10bit。最重要的是,之所以很多电竞显示器会选择Nlano IPS面板,是因为该面板的原生响应速度快,能达到1ms。注意,它的1ms并非通过“MPRT”(响应时间加速)技术实现的,而是原生的灰阶1ms,在IPS面板中属于最高级别。
另外一种Fast IPS可以看作是它的競品,其特性与NanoIPS可以说是不相上下。Fast IPS来自另外一个知名面板大厂一友达光电(AUO)。通过名字可以知道,Fast IPS直译过来就是“快速液晶”的意思。Fast IPS的液晶分子排列、电极排布与普通IPS整体来说都比较相似,通过降低液晶层厚度与优化电压等方式来实现更快速的响应时间。通常Fast IPS液晶分子偏转速度差不多是普通IPS的4倍左右,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Fast IPS的原因。Fast IPS面板官方标称GTG灰阶响应时间可以达到真正的1ms,这和以往的TN面板以及Nano IPS相同。目前所采用Fast IPS面板的电竞显示器通常都是采用的友达6.6代面板,即M270DAN06.6。而在色彩方面,由于同样是基于IPS面板,所以Fast IPS在色彩方面的表现与Nano IPS基本相仿。
360 Hz刷新新高度
今年,电竞显示器依然是各大厂商主推的机型。早在2017年,我们就看到很多电竟显示器纷纷推出了基于240Hz刷新率的电竟显示器。时过境迁,随着显示器技术的不断提升,刷新率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今年NIVIDIA发布的GeForce RTX 30系以及AMD发布的RX 6000系显卡,在游戏中想要达到240fps并不是难事。所以,包括宏暮、Alienware、华硕在内的多家厂商在今年推出了360Hz高刷新率电竞显示器。360Hz刷新率比之前240Hz刷新率快了50%,更快刷新率的作用就是能让游戏体验更加顺畅、丝滑。同时,凭借超低延迟还可以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
目前已有厂商推出360Hz刷新率电竟显示器,采用的是由NVIDIA与友达光电合作开发的新一代IPS面板,该面板支持双驱动,即使在360Hz刷新率下,这种新型IPS面板也能在整个面板中保持快速、一致的响应时间和色彩表现。同时,这些厂商还联合了NVIDIA,在显示器上采用高性能超低动态模糊(ULMB)技术,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运动画面,并支持NVIDIA Reflex延迟分析器(一种系统延迟测量方法)。NVIDIA Reflex延迟分析器功能会检测鼠标的点击频率,然后测量相应像素在屏幕上变化所需的时间。以往,游戏玩家必须根据画面帧率的变化来估算系统的响应时间,而有了Reflex延迟分析器之后则可以让玩家更全面、更精准地了解鼠标、PG、显示器的性能是怎样的。
写在最后
每一年,显示器行业总能为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技术创新,纵观今年在显示器上的新技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新技术仍旧围绕着一个关键词:电竞。的确,不论是DSC显示流压缩技术,还是全新的Nano IPS与Fast IPS,抑或者是360Hz超高刷新率,这些都是服务于电竟显示器的。可以看到,“为电竟行业服务”仍将是未来显示器发展的主旋律。
显示器重点产品回顾
AGONI爱攻AG273QXP作为一款“爆品”小金刚,它受到了众多游戏玩家的青睐。它不仅具备“四大金刚”的素质,还加入了一些专业性的设计,比如遮光罩、人体工学支架、G-Menu定制软件,并且还加入了号称色彩表现更好的Nano IPS面板。根据MG实际测试,AG273QXP的色彩表现非常优秀,它的sRGB、AdobeRGB、DCI+3、NTSC色域覆盖面积分别达到了100%、90%、96%、87%,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广色域显示器。此外,AG273QXP的色彩准确性最小值仅0.09,最大值仅1.3,平均值为0.52,色彩准确性已经达到了上万元专业级显示器的水平。
也正是由于采用了Nano IPS面板,让它的响应时间达到了1ms(灰阶),更快的响应时间能避免在高速运动下的画面产生拖影。同时,它还支持MBR低运动模糊技术,该功能使用背光选通信号进一步减少感知的运动模糊,不过它仅适用于固定刷新率。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在游戏中的帧速率应与设置的刷新率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启用该功能还会在激活时降低显示器的最大亮度。细分市场,技术驱动2020年智台旨手机年终盘点
2020年是手机市场的里程碑,不仅是5G普及的关键时刻,也是SoC制程迭代的节点。手机厂商将传统的线下发布会改成线上形式,推陈出新的速度并没有减缓。在中低端市场上,5G逐渐进入干家万户,支持双卡5G的联发科借此重回主流市场;巨头逐鹿的高端市场成为技术的盛宴,旗舰产品或以拍摄作为突破口,或大跨步进入5nm时代,或提升屏幕素质,或冲刺百瓦快充瓶颈。回顾2020年的智能手机市场,都有哪些产品或技术让你印象深刻呢?
2020年手机大事记
关键词:5nm
回顾2020年,明星SoC当属高通骁龙865、海思麒麟9000和联发科旗下多款5G芯片。作为2020年顶级旗舰处理器之一,骁龙865被广泛应用于除华为之外的安卓旗舰机型上,占据“双十一”期间销量排名靠前的机型不乏有骁龙865的身影。可能是华为最后一代自研芯片的麒麟9000仅搭载在华为Mate 40系列上,但依然供不应求,市场上一机难买。联发科则凭借着多款中高端的天玑系列5G芯片重归第一梯队,获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肯定。
在智能手机的快速迭代中,SoC的制程工艺正在向着5nm大跨步发展。SoC既是手机运算处理中心,又是主要耗电大户。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可以降低芯片的功耗,同时单位面积里能够容纳更多的晶体管数量,从而可以集成IPS、NPU、DSP、基带等相关元器件,提升整体性能。9月16日凌晨,苹果召开秋季新品发布会,发布了首款基于台积电5nm制程工艺的处理器A14 Bionic,晶体管数量达到了118亿颗。与之相比,基于7nm EUV工艺的A13 Bionic处理器仅集成了85亿颗晶体管。除了晶体管密度的提升外,新工艺、新架构还带来了约16%的CPU性能提升和约8.3%的GPU性能提升。密度提升后,苹果为A14Bionic加入更多Al计算核心,从之前的8核NPU提升到了16核NPU架构,机器学习速度提升了70%。
去年首发7nm SoC的华为,紧随苹果之后发布年度旗舰手机华为Mate 40系列,同时推出自研芯片麒麟9000。麒麟9000同样基于5nm制程工艺,集成多达153亿个晶体管,CPU部分包含1个Cortex A77大核、3个Cortex A77中核和4个Cortex A55小核,GPU為24核心Mali-G78,此外还集成了2+1核心NIPU和4核心ISP。和苹果A14 Bionic采用外挂基带不同,麒麟9000内置巴龙5000 5G基带芯片,加入四网协同技术,可将Wi-Fi 2.4GHz、Wi-Fi 5GHz、主卡5G和副卡4G网络进行高效融合。综合来看,麒麟9000是一款集成晶体管多、功能全面的5G SoC,速度更快、发热更低、能效更强。
眼看着苹果和华为拔得头筹,三星和高通也坐不住了。11月12日,三星正式发布了与vivo合作开发的5nm SoC-Exynos 1080。CPU部分,它集成了1个Cortex A78大核、3个Cortex A78中核和4个Cortex A55小核,GPU部分采用10核心Mail-G78。这颗芯片还内置了5G双模(NSA/SA)基带,由NPU和DSP组成的AISP解决方案,带来出色的网络连接表现和图像处理能力。
在12月2日-3日的2020高通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也推出了全新的骁龙888 5G旗舰移动平台。作为2020年最后出场的旗舰芯片,高通骁龙888为业界树立了2021年旗舰智能手机的新标杆。在CPU部分,骁龙888首发主频为2.84GHz的超大核心——Cortex X1,此外还有3颗2.4GHz主频的Cortex A78、4颗1.8GHz主频的Cortex A55.整体性能提升高达25%。GPU升级为Adren0 660,图形渲染速度较前代平台提升高达35%。和过去历代骁龙旗舰芯片不同,骁龙888还集成骁龙X60基带,支持5G Sub-6GHz载波聚合和毫米波,能够提供高达7.5Gbps理论下行速率。融入Hexagon 780的第六代高通A吲擎具有业界领先的能效和效能,可以实现每秒26万亿次运算(26TOPS)的强大算力。此外,骁龙888还是首款支持三ISP的骁龙移动平台,能够以每秒处理27亿像素的速度,支持三个摄像头的并发拍摄。
在五大主流手机芯片厂商中,先发制人的苹果和华为海思都属于“自产自销”的类型,所以在目前的市场上,我们仅能看到苹果新款iPhone、iPad以及华为Mate 40系列采用了5nm SoG,搭载三星Exynos 1080和高通骁龙888的终端产品应该会在不久之后扎堆上市。2020年获得不俗成绩的联发科似乎在5nm节点上慢了半拍,在对手们已经完成“抢滩登陆”之后,它会如何应对,我们拭目以待。术,一方面通过大光圈提升进光量,另一方面引入全新的防抖技术确保画面稳定,双管齐下地强化主摄像头的全时全焦段拍摄能力。
紧随硬件的发展,手机拍照的Al优化能力也更加强大。独立ISP的运算能力日益增强,用户能够明显感知到多帧合成的速度变得更快。过去使用超级夜景模式拍摄时,手机面对大量的图形运算略感吃力,拍摄完成后往往需要停顿数秒才能进入相册查看处理后的照片,而现在夜景模式成像速度明显提升。面对大光比场景,部分拥有双原生ISO技术的手机会分别通过高ISO和低ISO获取亮部和暗部的细节,Al引擎参与其中承担噪点去除、坏点修补、曝光校正等工作,最终合成为一张动态范围更大、宽容度更好、噪点控制优秀的超动态照片。此外,使用iPhone 12 Pro Max、OPPO Find X2 Pro等机型拍照后,Al引擎也会第一时间对照片进行智能优化,让成片画质比取景框中看到的更加出色。
关键詞:摄影
短视频平台的火爆,不仅改变了许多行业的营销方式,也让手机厂商愈加重视手机摄影功能。5G网络的快速发展和Wi-Fi 6功能的加入,让移动互联网摆脱了带宽的限制,用于分享的视频自然需要更高质量。不少旗舰手机逐渐支持拍摄4K/60fps高清视频,还在拍摄方面加入了10bit色深。iPhone 12 Pro系列、OPPO Fing X2 Pro和索尼Xperia 1 11就搭载了10bit视频拍摄,这使得它们能够捕捉到更丰富的颜色范围,用户所看到的视频能够呈现出更自然和细腻的颜色过渡。
相对拍照而言,摄影更需要相机防抖功能的参与。前面提到的双光学防抖、微云台防抖同样在录制视频时起到了重要作用。OPPO Reno系列手机一直不断在加强视频防抖性能,今年推出的OPPO Ren0 4 Pro就搭载了最新一代视频超级防抖3.0技术,后置广角主摄和超广角镜头支持视频超级防抖+视频超级防抖Pro,前置摄像头也加入视频超级防抖,出色的防抖性能还带来了移动延时视频拍摄等更多玩法。vivo X50 Pro则深入提升主摄像头的防抖能力,将微云台技术与EIS电子防抖结合,实现5轴视频防抖,辅以智能运动追焦功能,让用户在运动场景下也能轻松获得更加稳定、清晰、流畅的摄影体验。iPhone 12 Pro/12 Pro Max也在主摄像头上加入传感器位移式防抖功能,利用感光元件的移动加强防抖效果,在视频拍摄时有效减少电子防抖带来的画面裁切。
针对不少短视频用户的需求,手机厂商强化了视频编辑功能。除了基础的剪辑、滤镜、参数调节外,许多国产品牌手机还人性化地加入配乐、添加文字以及转场效果功能,甚至内置一键Vlog功能,可以自动识别视频中的人物声音,并转化成文字以字幕的形式添加到视频中。这些Al功能不需要专业视频编辑能力,让普通用户能够简单快速地制作用于分享的有趣视频,秒变视频达人。
实际上,在强大算力和5G技术的加持下,高通骁龙865等旗舰SoC已经能够支持8K视频拍摄,现在我们仅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创作专业级的影像作品。今年8月份举办的首届中国野生生物视频年赛上,中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还使用搭载骁龙865的智能手机,拍摄了一系列珍稀野生生物的8K视频。随着手机视频拍摄功能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用户会习惯用这种方式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美。
关键词:柔性屏
从去年的FlexPai柔派到三星Galaxy Fold,再从小米MIXAlpha到华为Mate X,我们不难发现柔性屏正逐渐走向市场。从概念机变成量产机,从噱头变为实用,2020年柔性屏正在稳步升级。
自去年发售Galaxy Fold后,三星今年为我们带来了3款全新的折叠屏产品,分别是Galaxy Z Flip、Galaxy Fold 2和W21。除了Galaxy Z Fold 2是以1代为原型进行了改良以外,另外两款产品都采用了全新的折叠方式。从产品成熟度来说,三星今年发售的折叠屏产品无疑更加成熟耐用。以Galaxy Fold 2为例,它将屏幕表层材质从塑料改为超薄玻璃,拥有更高的耐刮擦和耐摔性,并且还重新设计了机身内部的铰链,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内开合,并同时支持多角度“悬停”。
如果说Galaxy Fold 2和W21是改变了智能机本身的形态,那么Galaxy Z Flip在形态上更像一款传统翻盖手机。Galaxy Z Flip采用上下翻折的屏幕折叠方式,折叠后的手机仅有巴掌大小,可以轻松放入口袋。在铰链部分,Galaxy Z Flip在屏幕边缘压上了保护圈,防止用户撕掉屏幕外层的保护膜,导致屏幕损害。值得一提的是,Z Flip因为需要经常翻开上盖查看信息,所以还在折叠部分的两侧安装了缓冲垫,让用户在闭合屏幕时可以减小碰撞力。
作为折叠屏的先驱者之一,华为今年更新的Mate Xs也在屏幕和铰链方面有所升级。Mate Xs在延续上代Falcon Wing Design鹰翼式折叠造型的同时,其屏幕采用了聚酰亚胺柔性材质,屏幕强度提升80%。另外,Mate Xs在铰链材质上采用了锆基液态金属,相比上代更加可靠耐用。
除了折叠屏,今年还有一种柔性屏产品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卷轴屏。在今年3月时,TCL通讯带来了一款名为云卷屏的概念机型,其采用了抽拉式设计,可以通过内部机械结构让柔性屏收缩在手机内部,让手机尺寸介于6.75英寸和7.8英寸之间。不过将“卷轴屏”这一热点彻底引爆的还要数OPPO在11月发布的概念产品-OPPO X 2021。OPPO X 2021采用自研的Roll Motor动力总成、双矩阵嵌入式离合结构和WarpTrack屏幕动态区骨架叠层,在三项技术的加持下可以让屏幕从6.7英寸到7.4英寸无级调节,为用户带来了更畅爽的视觉体验。与折叠屏手机不同的是,采用卷轴屏的OPPO X 2021在屏幕尺寸变化过程中,背部玻璃、电池以及盖板都会随屏幕一起移动,使整个内部结构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自然也不会出现屏幕折痕的问题。
关键词:色彩
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多,拍照能力的增强以及手机身份逐渐向生产力工具的转变,让越来越多用户开始重视屏幕的色彩表现。在今年,不少手机厂商推出了拥有10bit色深屏幕的手机,甚至还有家厂商推出了更专业的色彩管理系统。
在今年发售的OPPO Find X2和一加8上,除了我们熟悉的高刷新率和高分辨率外,它们还带来了10bit色深,相比普通手机8bit的1670万色,10bit的屏幕拥有1024个色阶,可显示10.7亿色,是8bit的64倍。在大范围色彩过渡的照片中,10bit能够显示更多的色彩,让色彩间过渡更顺滑,减少断层的出现。尤其是对喜欢拍摄和影视后期工作者来说,10bit屏幕在进行后期处理时能更好地还原素材,减少色彩断层问题。
直到小米10至尊版的出现,又为消费者普及了原生10bit和抖动10bit的差异。作为首台采用原生10bit色深显示的手机,小米10至尊版没有采用FRC( Frame Rate Control)抖动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切换点亮/熄灭的状态来实现更多色彩的显示。通过FRC抖动技术,可以让8bit显示效果接近10bit,但并不能做到完全相同,因为在抖动的过程中会生成不该出现的伪色。原生10bit色深显示的小米10至尊版拥有更真实的色彩和清晰的显示,搭配DCI-P3广色域和出厂色彩校准技术,可以实现更专业的显示效果。
不过要论哪家厂商对色彩管理造诣更高,OPPO今年推出的全链路色彩管理系统显然当之无愧。在11月以“跃迁-致善”为主题的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正式推出了全链路色彩管理系统,其包括全链路10bit和色彩管理两大核心技术。其中全链路10bit覆盖采集、编码、存储、解码、显示整条图像处理过程,在各环节均具备处理10bit数据能力,解决底层系统对于10bit图像信息不兼容问题。同时,这也是手机行业里首次实现全链路的10bit图片及视频拍摄。在图像采集方面,OPPO的全链路色彩管理系统将搭载硬件级堆栈式DOL-HDR技术。DOL-HDR技术支持长中短曝光帧连续输出,能消除不同帧的输出时间间隔。相较于传统的时域多帧HDR技术,DOL-HDR技术拥有更高的信噪比、更高的动态范圍,且更能规避鬼影现象。另外,OPPO的全链路色彩管理中将会采用更加先进的HEIF格式进行封装存储,并会对原生8bit图像解码器进行重构,研发出兼容10bit图像的解码方案。
色彩管理作为OPPO全链路色彩管理系统中另一项核心技术,是通过统一不同色域的色温一致性及对色域坐标数据进行分次处理,从而解决采集端和显示端因色域描述方式不同而造成的色彩偏差问题,能带给用户更精准的视觉体验。值得期待的是,OPPO表示2021年Find X3系列将会首发搭载全链路色彩管理系统。
关键词:快充
快充技术在201 9年已经走向成熟,但在2020年迎来了技术上的井喷式发展,各大手机厂商不仅在有线快充上加大力度,在无线快充和反向快充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
就充得“快”而言,2020年国内涌现出三家厂商均拥有100W及以上的快充技术,分别是小米120W快充、vivo 120\N快充和OPPO 125W快充。今年小米在小米10至尊版上搭载的120W快充技术使用独家定制的电荷泵芯片,充电转换效率可达98.5%,搭配全新的4:2大功率充电架构,通过将大电流分解为双路小电流充电,组成双电荷泵并联架构。
vivo旗下的iQOO子品牌则在iQOO 5 Pro这款手机上搭载备受大家期待的6C规格电芯和经德国菜iTuV安全快充认证的120W快充,同样也使用独家定制的双电荷泵芯片,并且拥有98.5%以上的充电转化率,但iQO0 5 Pro峰值充电时间更长,只需6分钟即可充入53%的电量,全部充满只需16分钟左右。
OPPO最新发布的125W快充则采用转换效率高达98%的并联三电荷泵方案,20V/6.25A功率的充电器经三个并联的电荷泵降压转换成10V/12.5A进入电池,每个电荷泵只需要转换20V/2.1A进入电池,有效避免大电流造成的电荷泵过载、过热的情况。在电池规格上,OPPO也将电池规格从3C提升到6C,电芯升级到充放倍率更高的双6C电芯。电芯的每一层都有正负极,电荷的运动路径大幅缩短,电芯阻抗进一步降低,有效降低电池充电时的发热。
在有线快充的充电功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无线快充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从去年小米9 Pro支持30W无线快充之后,OPPO便在无线快充领域一枝独秀。今年4月,OPPO旗下的Ace2首发了全球第一款40W大功率无线充电方案:40WAirVOOC,串联双电芯的架构减少了无线转换的降压过程,专用的无线接收线圈降低阻抗的同时提高了能量转化效率,最终能达到40W的无线充电功率。值得一提的是,OPPO Ace2还支持反向无线充电,最高可提供10W的功率。不过40W显然不是无线充电的终点,OPPO在今年7月还发布了65W AirVOOC无线充电技术,其通过双发送、双接收的双无线充电引擎架构,让OPPO在上一代闪充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功率通路,大幅提升了无线充电效率。另外,65W无线闪充采用OPPO独家的隔离型电荷术,能够有效阻断潜在的直流电路,降低电芯受到高压击穿电池的风险。可以看到的是,今年无论是有线快充或无线快充,功率和效率相比去年都有不小提升,并且这种提升并非跃进式的,而是在保证安全可靠的情况下稳步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