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烈火中永生

时间:2024-04-23

田夫

2019年6月19日23时30分,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管局根河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在扑救森林雷电火灾过程中不幸因公牺牲,享年56岁。

林海留忠魂,丹心照汗青。是什么样的情怀,让于海俊迎难而上、身先士卒,不惜牺牲生命守护这片林海?是什么样的理想,让他32年如一日扎根林海深处,为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奉献一切?又是什么样的人生轨迹,让亲友同事乃至千万网友潸然落泪、同声悲挽?

让我们沿着于海俊的足迹,追溯这名优秀共产党员被初心和使命照亮的人生历程,寻找问题的答案。

有一种忠诚叫坚守——他走遍了大兴安岭林区的每一个角落,用32年韶华兑现了“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的承诺

“作为林业人,必须把改善林业局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担起建设美丽根河的历史使命,坚持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这是于海俊在牺牲前一天,撰写的最后一份思想汇报。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学林业、干林业、忠于林业,守森林、爱森林、殉职于森林,他用32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生命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

对于海俊来说,忠诚意味着坚守岗位,恪尽职守。自1987年7月从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后,于海俊就来到大兴安岭林区,走遍了10.67万平方公里兴安大地上的每一座山岭、每一个角落。在牙克石林业规划院工作期间,每到春夏两季,于海俊都要和同事们深入各个林业局生态功能区内,背着帐篷、给养和工具,爬高山、穿密林、蹚河道、走沼泽,不辞辛苦地测绘、设计。在滴水成冰的寒冬季节里,他还带领森林外业调查大队深入北部原始林区进行林区防火工程基础设施的勘察、设计。2003年和2004年的10月,大兴安岭林区气温已降到零下,于海俊带领团队在原始林区喝刨冰水,吃冻白菜和土豆,坚持工作了40天,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对于海俊来说,忠诚意味着坚守初心,不计个人得失。2011年,组织提出让他调到林区一线工作,担任根河林业局副局长。彼时,他已是牙克石规划设计院任职4年的副处级干部。对于组织提出的调动,他欣然接受了。根河林业局组织部部长刘顺起还提醒他:“你不是党委常委,但考虑你的专业,你可能会是责任最重的一名副局长。”于海俊说:“担子重不要紧,我更看重自己到底能做点什么,眼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重大安排都得在林区落地,那才是我的用武之地啊!”

对于海俊来说,忠诚意味着坚守使命,身先士卒。在根河林业局工作期间,他带领扑火队参加扑救火灾12场(次),其中援外扑火5场(次)。作为指挥员,他一直在扑救火灾一线冲锋陷阵。2018年6月,于海俊率队乘坐直升机去往火灾现场时,一个铁块掉落下来,重重地砸在于海俊的脚面上。此后整整十几个小时,于海俊硬是咬着牙,强忍着疼痛,爬山、过河,带头指挥扑火作战。直到次日休整时,大家才发现他的脚已经肿得如馒头大,皮肤泛着深紫色。

2019年6月19日,于海俊在指挥扑救火灾时,被一根过火的站杆砸中。当场休克的他,手里仍然紧紧地攥着GPS定位仪……

有一种担当叫精业——作为大兴安岭林区首屈一指的林业专家,他用心血和智慧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于海俊常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所追求,我的追求是让青山常绿。”他牢记***总书记“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的殷切嘱托,尽职担当,精业有为,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学者型领导干部,担当与精业恰如“英雄气”与“宝剑锋”。担当精神铸就了于海俊敢于亮剑的勇气,而精湛的业务水平就是他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底气所在。

1998年,国家启动一期“天保工程”的时候,于海俊带领牙克石林业规划院全体设计人员承担了国家林业局、林管局下达的各项工程规划设计任务。困了用凉水洗把脸、累了趴在满是图纸的桌子上打个盹儿。他的家离办公楼不足200米,于海俊却一连七天七夜没有回家。在没有具体模式可供参考的情况下,于海俊充分结合林区实际,大胆采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带领团队准确核定了各林业局公益林、商品林的建设规模,为上级决策和工程建设单位施工提供了翔实的基础依据。

在规划院工作期间,于海俊先后参与编制4项国家标准,带领科研团队完成重大项目100余项,其中8个项目获评全国和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创造性提出的“补植补造”概念及森林经营措施在全国五大国有林区全面实施。他还先后获得过“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近20项荣誉。

在根河林业局工作期间,于海俊主持推动构建起森林资源监管“一体两翼”新格局,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推动林业改革、促进林区发展的具体行动: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电子档案,为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了翔实准确的数据支撑;建立健全了森林四级管护责任体系;积极推动阳坡造林,让万亩荒山荒地披上绿装;主持废除、完善、制定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百余个(部)……

有一种干净叫无我——他舍小家、顾大家,忍弃床前尽孝,用忘我的奉献实现了“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第一次走进哥哥的办公室,第一次走进哥哥的宿舍,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于海瑞一次次泪流满面:哥哥生前戴的手套都磨出了窟窿,办公椅的扶手磨破了一个大洞,喝水的白瓷缸子掉了碴;冰箱里除了方便面,只有吃剩下一半的冻馒头,衣柜里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

于海俊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普通农家。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常年生病,晚年又患了骨结核,于海俊和妻子每隔几个月就把攒起来的工资邮给弟弟妹妹去给母亲看病。2011年,于海俊的父亲又确诊为肝癌晚期,老父亲在电话里说:“儿啊,你这些年给你妈看病没少花钱,爸的病就不要治了,爸就想临走前好好看看你……”挂了電话,从来没在妻子面前掉过眼泪的于海俊失声痛哭。

“无情未必真豪杰”。为了供他读书,父亲在生产队拼命劳作,弟弟妹妹相继辍学回家务农,于海俊对自己的亲人充满深深的感激和无尽的愧疚。但为了祖国的生态安全,为了青山长青、林海长绿,于海俊将对家人的爱深埋心底,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大爱。对他来说,干净意味着无私奉献,意味着廉洁自律,意味着党性的升华和灵魂的洗礼。

与于海俊生命一同定格的,有一本厚厚的《林火扑救记事》,他在扉页上写着:“本记录本,经过烟熏、火燎、油渍、尘埋、汗浸、水淹、雨浇等多道工序……”

这不正像于海俊那颗纯洁而璀璨的初心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