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城市边的度假区,到处都有暂时摆脱了生活烦扰的人群。
在某個春日的下午,我观看着湖边熙攘的人群,脑海中浮现出修拉那幅《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于是,“社会的风景”这样的词语也不免很俗套地成为“城市边的度假区”这个摄影项目的逻辑起点。
度假区之二 周麒 摄
事实上我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摄影语言去拍摄我所在城市边度假区内一些司空见惯的场景,那些日出日落时瑰丽的风光,自然不是我想要的,我也无法从山水间体会古人“天人合一”的意境,或者可以说,现在以人造风景为主的度假区让我无法从景观中找出一些超凡脱俗的意象来。
国人传统中的“寄情于山水”让很多城市建设者们热衷于就地取材,开辟出可供休闲娱乐的度假区,这迎合了国人的需求,于是一切合理的、不合理的场景让人目不暇接。
从摄影的范例来说,这更接近于马丁·帕尔和格隆斯基的影像,但我无意于批判什么,有些时候我甚至带着欣赏的态度看待这个山水搭建的“舞台”。显而易见,这个“舞台”里的那些景和人以及他们的互动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本质,这让我有了拍摄的冲动。当然,我一直记得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师的一段话:“以独立人格的自我思考为出发点,反映当下国人真实情感或社会现实,而并非表面的文化符号,同时必须是世界同行的摄影语言。”能否达成目标姑且不论,至少于我而言,在拍摄方法上这似乎是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说法。
度假区之三 周麒 摄
在开始拍摄前,我大致列了一个拍摄范围,游乐园、停车场、人造沙滩、宾馆、餐厅、公园、草坪、人工湖、老人、青年、小孩等等,希望通过对这些对象的拍摄形成一些属于我个人的观看经验,无论是意象也好,隐喻也罢,发现符合对象本质意义的普遍性,从而接近于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无蔽的真理”,这大概也是我对于摄影美学的理解。
我使用一台8×10大画幅胶片相机来完成这个拍摄项目,仪式感和凝视的相互作用让我在拍摄中更专注于理性的表达和技术的使用。尽管出现了很多的瑕疵,但我仍满足于胶片呈现的那种质感。比较困难的是人像的拍摄,相机对于景深和速度的要求使得预设场景成为完成拍摄可靠的手段之一。当然,虚拟场景正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可供讨论的空间很大,于我而言,对于大型的布景拍摄只能心向往之。
这个拍摄项目仍在进行中,期间突然地经历了疫情风暴,在慨叹艺术无用的同时,时常翻看底片的我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在一些我所拍摄的场景中,人类的社会性正在遭受病毒的攻击,未来会如何呢?
度假区之四 周麒 摄
度假区之五 周麒 摄
度假区之六 周麒 摄
度假区之七 周麒 摄
度假区之八 周麒 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