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精彩的体育照片有点象射击,如果能将意识中将发生的瞬间、实际发生的瞬间和手指头按快门的瞬间合在一起,肯定就是一张好照片。
戚恒,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时,他做编辑,曾抽机会小试牛刀,这次悉尼奥运会他将成为新华社体育摄影记者中的一名正规军。但是,单兵作战的游击战术是戚恒最擅长的。这得益于他能熟练地驾驭英语、驾驶、相机、以及电脑。见到戚恒时他刚刚从甘肃回来,并且第二天又要到黑龙江。天上飞,地上跑,已经是他的惯常状态,老老实实在北京呆着他已经很不习惯。
中韩国奥队 戚恒摄
我的状态的确是象在打游击,这也是工作的需要。就拿那次在美国拍摄女足比赛来说吧,那是我第一次单枪匹马上阵。在国外拍摄很多前期工作大赛新闻中心都会帮助你解决,比如,发场地证、买机票、安排车等。可是那次女足在赛完一场后,下一个赛场换了个城市,而且没有预定机票,我赶紧去买去那里的机票,一看,到那里的机票已经没了,怎么办?情急之下,我决定自己租车,开车去。在美国汽车租赁公司是在各个城市联网的,你可以从这个城市租车,到另一个城市去还。不过租车时要看看是不是有异地返还的车,如果有,你把车开到你想去的城市就等于给租赁公司还车去了,这样价钱就很便宜,我们在租车的时候都要问一问是不是有这样的车,然后讨价还价。日本的记者就很牛,从来不问价,开车就走,我们的经费当然还没有达到那个地步。在租车之前就研究好了地图路线,计划在路上需要多长时间、找酒店、做准备以致于进场需要多长时间,都以分钟计算。一般情况下,我把住的地方选择在离机场和赛场之间的地方。这样,有利于赶路和发稿。那天,我顺利第拍摄了女足的比赛,当天夜里回到酒店用电脑将照片发回社里。这些事情做完也就在24小时之内吧而在高速路上飞车就得用5.6个小时。
我们现在的工作方式和状态和国外的同行基本上是一样的,新闻第一,追求时效性。不同的是我们是为新华社服务,我们只向新华社供稿,而国外一些摄影记者有时同时服务于好几家报刊,他有多重身份,他只关注赛场上的新闻点,我们就必须首先要照顾中国运动员的表现,然后再去关注其他新闻点,因为国内的广大读者还是更关心我们国家的运动员的表现如何。国内的大型体育比赛,新华社的记者肩负的使命也与其他记者不一样。比如全运会的长跑比赛,如果拍新闻,其他记者拍第一名或者一些精彩花絮就可以了,但是新华社记者不行,前八名你都要拍,因为也许第三名是浙江运动员,浙江的报纸会向新华社要照片,你手里不能没有吧!
基于这样的原因,实际上记者在赛场上创意的空间是很小的,精彩的体育照片有点象射击:三点一线,命中。在拍体育的时候,你要对你所拍摄的体育项目有所了解,如果能将意识中将发生的瞬间、实际发生的瞬间和手指头按快门的瞬间合在一起,肯定就是一张好照片。另外一些比较有创意的摄影的角度,也许不会被读者接受,编辑在从读者的角度去选照片的时候,有可能就不会选。比如,我知道的一个著名的摄影记者,他当时拍摄一个女子跨栏的比赛,赛前也已经预测好了谁将是这次比赛的冠军。比较好的跨栏的照片拍摄角度一般都在栏上跨越的一瞬间,可是,他却拍摄了这名女运动员在上栏时的后背,现在女运动员穿的运动服几乎能将背肌展现出来,而上栏时背部肌肉是很有表现力的,这样的照片,在圈内大家肯定觉得有创意,可是读者也许还没有对这项运动理解得那么深入,大家一般情况下还是喜欢看最关键的动作和那时的表情。
现在我们的工作虽然很辛苦,很累,但竞争还算不上激烈,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竞争对手很快就要来了,而且是来自圈外。中国的报刊杂志是越来越多,而且体育存在着很大的自由性和新闻性,老百姓越来越喜欢体育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象国外的那种自由职业摄影师,为多家报纸发稿的体育摄影记者。这些是真正的游击队员。现在的市场还没有成熟,他们的队伍还不够强大,器材还跟不上,但是,这是一支很有竞争实力的队伍。他也许就存在于《大众摄影》的读者群中。
在谈到这些时,70年代出生的戚恒表现出老成持重的样子,他说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我将来的竞争就是同他们竞争。戚恒还说,当他完成一项拍摄任务的时候生理上会有先兆反应:拍得糟糕时身体感觉特疲惫,头脑很轻松;拍得好时,身体没感觉,可是头特沉,还有点疼。如果是这样,悉尼回来,我希望戚恒跟我说:“我头特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