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敬
也许有一天,中国的创业板能够超越美国的纳斯达克,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板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它离纳斯达克还很远。
美国纳斯达克,因其孕育了微软、IBM、Google等企业,成为了中国创业板的榜样。创业板刚刚推出时,不少人就将其定位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更把上市企业比肩微软、IBM。
然而,从投资环境、市场成熟度、企业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看,中国创业板与纳斯达克还相去甚远。
投资者
不是“巴菲特”
“现在还不能将中国的创业板看做‘纳斯达克第二。”在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看来,中国创业板与美国纳斯达克的差距首先表现在投资环境上。如纳斯达克这类成功的科技创新板块,投资者看中的是企业的发展潜力,做长远投资。而当下创业板的游资,多抱着投资“老板块”的思路入市,考虑的主要是硬性的指数和市场的波动信息,而很少考虑所投企业的潜在实力。
“做生意有一个铁律,就是不熟不做,比如说巴菲特,他从来不会投资他不懂的领域。”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缺乏对企业的理解,凭借小道消息,自认“股神附身”的盲目追高,难免导致泡沫。
在当下的中国创业板,新股发行的平均市盈率达到了56.7倍,而纳斯达克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只有30多倍。但由于国内投资者的不成熟,超高市盈率发行的新股仍然受到追捧,进一步放大了创业板的风险。
此外在徐晨看来,券商对创业板企业评价的不完善,甚至个别承销商放大企业优势,刻意弱化一些企业发展中潜在的风险,更是加剧创业板非正常波动的因素。
“微软”
不是好当的
即便投资人都趋于理性了,中国的创业板明星企业也会发现,“微软”、“IBM”不是好当的。
“判断这个板块未来会如何发展,可能还是早了一点。”徐晨表示,第一批上市的企业并不一定就是最成功的企业,板块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慢慢积累。
“10万支股票才会出一个微软,中国投资市场不是没有孕育另外一个纳斯达克的可能,只是它也可能要经历10万支股票出一个微软那样的公司的过程。”李大霄直言不讳地说。
而徐晨进一步指出,在美国纳斯达克发展较好的,都是在美国本土市场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的企业,比较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促进中国创业板,一方面投资人要发掘具有潜质的企业,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
创业板制度
还须完善
纳斯达克市场的成功,起作用的是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整套独特的制度,这构成了其核心竞争能力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其一是多层次的股票市场构架。纳斯达克的三个层次分别为: “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这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结构,吸引不同层次的企业上市。
其二是各层次市场之间灵活的转板机制。在低层次市场中得到成长的公司,一旦满足高层次市场的相关上市条件,即可以通过简单的程序到高层次市场上市,不满足高层次市场维持上市标准、但满足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要求的,可以申请在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中挂牌。
其三是便捷快速的上市审核程序。注册成功的证券或者获得豁免权的证券就可以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其四是强化上市公司治理。2002年7月30日,美国《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颁布后,纳斯达克提出25条公司治理修订建议,增加董事会的独立性、增加审计委员会的权力、增加独立董事权力等,以增强财务的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而对于刚刚面世的创业板,著名经济专家兼媒体人胡舒立撰文指出了其弊端。她认为,首先,在发行环节,创业板采用的仍然是审批制而非核准制。这种基于实质内容而非信息披露程序的审查,看似对投资者负责,但从制度层面抑制了市场选择的自有功能。
其次,人为控制市场供需也加剧了市场的不理性。创业板公司从申报伊始,就出现排队报材料的情况,上百家公司等待审核。管理部门在左右权衡之后,确定了首批上市的名单,随后一个月停止召开发审会,专心等待创业板开盘。这种由担心市场波动而人为控制市场供需的操作在主板市场运转多年,历史经验早已证明,此举从来无益于市场本身,深为市场诟病。
再者,退出制度的模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投机气氛。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在多种情形下,创业板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其中第13章提到,若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可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这意味着,尽管深交所屡次强调创业板将实施严格的退市措施,但仍然为重组即炒作壳资源预留了后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