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杨超 崔秀娜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加快数字山东建设,推进5G通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这是在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上确定的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时代,山东制造业是如何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呢?不妨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去探访一下!
从18天到3天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南时,曾考察浪潮集团高端容错计算机生产基地,这个基地就位于济南孙村产业园的浪潮智能工厂。它由2条柔性智能产线、1座智能立体仓库等五大核心部分组成,是浪潮定制化产品及高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
2019年3月8日,我们来到智能工厂一探究竟。一进到车间,首先被它的整洁、明亮所吸引,没有嘈杂声,也没有传统的生产流水线上那一排排身着统一服装的工人。两条柔性智能生产线上只有不到30人,他们被分成了10个生产单元,每个生产单元上只有3个人。辅助他们工作的是来回穿梭于车间的黄色AGV小车、智能分拣机器人、智能装配机器人和智能锁附机器人。
这10个生产单元独立作业,可以同时生产十类不同类型的产品,不但节省了企业在人力方面的成本,还大幅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原来传统的流水线是一个环节上的工人必须等待上一个环节上的工人,而这10个生产单元是独立的,所以完全可以满足定制化的需求,因为生产的产品是不一样的。”
黄色AGV小车在行驶中不停地发出滴滴滴的声音,它们按照设定好的指令将物料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你看它们之间不会相撞。当一辆小车快靠近另外一辆小车时,一辆车会等待另一辆车先通过。”车间工作人员介绍道,“而且它们会自动充电,没电了,就会乖乖地回到充电桩那里充电。”
据浪潮集团市场部的张榕博介绍,“以BAT三家公司的需求为例,这些顶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年采购规模均超过10万台,过去这些客户一年集中采购的服务器类型数量不超过10款,如今暴增到了40款甚至过百款之多,浪潮智能工厂的柔性生产线功不可没。目前,浪潮为互联网行业预研、定制服务器,累计超过100款已批量落地,全面引领了互联网行业技术创新风向标。”
最让人惊讶的是,整个智能工厂只需要100多个工人就可以达到原来400多人的生产能力。而这座工厂把原来整机柜云服务器整体交付周期从18天缩短至了3到7天——生产效率提高30%,产能提升四倍,成为我国信息产业与数字经济的“发动机”。
“3”与“71.4%”
高新区的经十东路上有众多的高新企业,鲁能智能就是其中一家,该企业生产的电力机器人正夜以继日地守护着全国电网。在春晖路拐个弯一路向北,就能看到一个500千伏的变电站。来到这个变电站,我们恰好与正在进行巡检的机器人“相遇”。
“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第五代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它可在高原、寒冷等地理环境中,或大风、雾天、冰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通过自主巡检,代替或辅助人工完成变电设备的巡视,有效降低运维人员安全风险。”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景聪向我们介绍道,“变电站内的设备是非常多的,如果完全靠人工来巡检的话,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并不安全,所以依靠机器人巡检是必须的。”
正在巡检中的这台“萌萌哒”机器人摇晃着脑袋,仿佛是在跟我们打招呼。它不仅有两只圆圆的眼睛,而且有两只圆圆的耳朵,造型萌趣。“这两只眼睛可不简单,它们一个是红外热像仪,一个是可见光摄像头,在机器人行驶过程中,通过搭载的检测设备来巡视变电站内的仪表数值、设备温度、开关及指示灯状态等,如果有异常,后台就会自动报警。”景聪表示,“巡检机器人实现了变电站全天候、全方位、全自助智能巡检和监控。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例,机器人巡检频度可提高3倍,人工例行巡视工作量下降71.4%。”
变电站不仅有室外环境,还有室内环境。这里有众多更为精密的电气设备。在这个环境下,能否实现机器人自动巡检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鲁能智能成功研发出的“室内轨道巡检机器人”,已经完全实现了继电保护室、开关柜室的巡检。
其实,除了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目前鲁能智能已经研发出了隧道及综合管廊巡检及消防机器人等多种机器人,并且所有机器人产品正在进行迭代研发,为建设智能电网提供更好的巡检工具。
“7”与“15”
依然是顺着经十东路,过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就能见到力诺科技园。在这里,我们实地采访了它的智能互联工厂。在这里没有传统工厂的巨大嘈杂声、震耳欲聋的轰鸣聲、油腻腻的地面以及汗流浃背忙着焊接的工人,这里只有身着整洁工装的工人、辅助工人们工作的机器人以及穿梭于工作区的AGV小车。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觉得,难道与浪潮的智能车间很像?其实,并不像。只是都有机器人和AGV小车的参与,具体的工厂设备的搭建还是有很多流程上的差异。
在力诺瑞特的互联工厂里,有两条生产线。一条是热泵智能生产线,另一条是平板集热器生产线。
“热泵主要应用的是空气能,将空气中的能量进行压缩,然后对水温进行加热。”据力诺瑞特市场部的张涛介绍,“这种热泵能最大的优势是清洁能源,完全适应‘煤改电的需要,目前在商河县已经建成了示范点。”在智能工厂里的热泵生产线上,通过7台川崎机器人,与周边设备构成了7个工作站,各工作站通过视觉系统实现线体和产品的精确定位,机器人根据设定的产品型号通过伺服系统调整夹具姿态实现自动换型,产品通过自动输送线实现自动周转和运行。
据了解,在整个热泵生产线上,原来需要60名工人,而随着智能化的提升,现在已经减少了1/3的人力。
而在另外一边的平板集热器生产线,有15台机器人和11名员工一起工作。“这条生产线可年产20万台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人均年产值达700余万元,生产效率在行业首屈一指。”张涛介绍道。
两条生产线,7台机器人与15台机器人的搭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轰鸣、嘈杂的工作环境。机器辅助人,机器与人力完美结合与搭配,让我们看到了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新亮点与新动能。
(编辑/公晓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