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YOCSEF:重要的是为学科和产业建言

时间:2024-05-04

马文方

1999年夏,在硅谷惠普实验室工作的许鲁回国探亲,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计算所)徐志伟约好在YOCSEF(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活动上见面。当时,许鲁还搞不清楚YOCSEF是干什么的。参加那次活动的既有中国计算机界的前辈张孝祥先生,也有企业界的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更多的是青年学者。论坛平等、开放、畅所欲言的氛围让许鲁很快下定了回国工作的决心。这些都是计算所研究员许鲁在《YOCSEF十年》纪念册中的回忆文字。

制度是YOCSEF成功之本

“1988年,在从法国巴黎到马赛的高速火车上,我从报纸上读到一篇有关中国的报道,说中国很差,连饭都吃不饱。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我当时就痛哭起来。访问学者到期后,我一天都没延长就回国了。”在5月12日举办的《YOCSEF十年》发布暨YOCSEF发展座谈会上,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计算所研究员杜子德透露了自己十年如一日地坚守YOCSEF的原因。

十多年前,中国计算机学会远不如今天这样开放和活跃,一些优秀的青年计算机工作者无法参加学会的工作,常常来到学会办公室跟杜子德探讨产业政策、科研体制、学术评价、科研与产业融合等问题。杜子德深感应该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

在张孝祥院士、汪成为院士等中国计算机学会领导的支持下,一群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年轻人——他们中有学成回国的,也有土生土长的——带着对计算机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产业政策、最新技术动态以及创新的机制、思维和人才等问题的脑力激荡的渴望,聚到了一起。

学会没给一分钱,于是杜子德只好四处找企业赞助,在吃了不少闭门羹后,杜子德找到联想品推部的乔健。乔健问杜子德凭什么让联想相信他能把事情做好。杜子德还真拿不出什么理由,只好对天起誓。杜子德的真诚打动了乔健,乔健拉着杜子德找到杨元庆,杨元庆第一年就支持了6万元,之后又多年持续赞助。实际上在YOCSEF初期,联想还曾赞助十多万元支持YOCSEF在全国其他城市举办分论坛。由于当时分论坛没有办好,杜子德把钱退给联想,这让联想有些惊讶“没想到YOCSEF这么讲信用”。多年来,正是凭着这份真诚和信用以及日益提升的影响力,YOCSEF赢得了多家中外IT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支持。

万事俱备,1998年8月22日,YOCSEF正式开坛。

如今,YOCSEF已经走过了11年,从北京一个主论坛发展到各地十多个分论坛,名声在外。一批活跃的成员已经成为学科带头人、教育的中坚。

“一个好制度胜过一个好领袖”是座谈会上被重复最多的一句话。这也是YOCSEF创立之初,大家长时间讨论甚至争论之后的结论。于是,根据“年轻、民主、按规则办事、要干事、充分开放”的理念制定的相应规则,确保了YOCSEF今天的活力。

YOCSEF应该成为智库

翻开《YOCSEF十年》,除了大量前沿技术动态的专题报告,“18号文件给我们带来什么”“中关村和硅谷的差距何在”“影响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面对新世纪,中国IT发展的机遇何在”“软件学院的热潮与困惑”“从SCI反思中国的学术评价体制”“长三角的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背后的生态失衡与自主创新困境”等论题,显示出YOCSEF对产业和学科发展的关注。

在谈到YOCSEF未来发展时,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李国杰在座谈会上说,他最近读了一本书,书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成功的创新有一半是来自远见”。因此,他建议YOCSEF要多注意宏观问题,要加强战略研究。国外有很多智库,国内在技术上有中科院、工程院这样的智库,但YOCSEF是一个有特色的智库。要尝试以YOCSEF的名义承担国家级的咨询课题,在学科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1997年,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为纪念成立50周年,邀请十多位计算机领域的顶尖学者畅想“未来50年的计算”,最后集结成书《超越计算——未来50年的电脑》。因为对未来的展望是对过去最好的纪念。

希望到了YOCSEF成立20周年时,我们不仅能看到一本展望未来20年计算技术发展的书,还能看到作为民间智库的YOCSEF在产业和学科乃至更广泛的领域中的真知灼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