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Bete Demeke:三驾马车驱动IBM智慧软件

时间:2024-05-04

原诗萌

2009年2月24日,IBM在北京正式发布“智慧的地球”战略,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更透彻感知、更全面互联互通和更深入智能洞察”的全新世界。有评论者认为IBM此举是继“软件+硬件”、“软件+硬件+服务”之后的第三次重大转变,旨在进行更大范围的整合,重构产业生态链。在整个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的IBM软件,将如何破题,在中国把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IBM在3月6日给出了答案。这一天,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联合IBM中国开发中心(CDL)在北京召开IBM智慧软件2009年策略发布会,会上所公布的2009年三大重点策略——行业为要、携手伙伴及区域扩展,正如三驾马车,驱动IBM“智慧的地球”落地中国、切实帮助中国客户。会后,中国计算机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刘保华与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Bete Demeke就新形势下IBM软件集团战略方向及“智慧软件”如何在中国落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关于整合的方法论

在2009软件策略发布会上,Bete Demeke特意提到IBM在2008年7月对ILOG的收购。收购完成后,IBM将把其业务流程管理(BPM)、业务优化、以及SOA技术与 ILOG的业务规则管理系统(Business Rules Management Systems)结合起来。这一举措可以使 IBM 帮助客户实时交付关键业务信息,使客户更迅速地做出业务决策。1995年以来,IBM软件共完成了74次收购,其中有11次收购是2008年完成的。IBM通过并购方式,不断丰富自身业务能力,向高价值领域转变。

刘保华:IBM软件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收购,去年年中又收购了ILOG。我们也看到,这些收购的企业已经很好地融入IBM,IBM也拥有了更丰富、更有价值的业务产品。IBM在收购软件企业时,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又是如何做好整合的?

Bete Demeke:IBM在收购的时候有几个标准,其中一个很主要的衡量标准是收购是否有助于IBM补足产品组合上的缺陷,或是否能够帮助IBM增强某一项能力。因此,我们对于软件企业的收购,是基于我们自身技术发展的架构和路线图的。此外,IBM的收购大都是建立在开源和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收购的公司也基本认同我们这个理念。

对于整合,IBM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实现的。首先是产品,IBM会对产品开发在技术层面进行整合;其次是团队整合,IBM会对客户所面对的技术团队进行整合;最后是后端整理,包括产品的定价、运营等等。IBM软件集团已经拥有70多次的整合经验,关于整合,我们掌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流程和方法论。每次在整合的时候,我们会拿这套方法论去衡量,看看整合是不是在各方面已经做得很完备了。此外,为了将整合过程更好地推行下去,我们在收购一家公司之后,会在全球的层面上设立一个负责整合的总监,在每个地区设立一个负责整合的领导。

刘保华:我们知道一个公司的成长,除了兼并收购之外,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近年来,IBM一直是由5条产品线支撑其软件业务的成长。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整个新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增长模式会发生很大的改变,IBM作为信息服务提供商,如果要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就必须扩充自己的产品线。IBM如何把新的应用需求整合进原有的技术架构中来?

Bete Demeke:我们先来回顾IBM软件产品线形成的历史。1995年IBM收购Lotus,1996年收购Tivoli,DB2在1983年推出,WebSphere大约在1998年基于客户需求形成。后来我们又收购了Rational,由于它满足了一部分客户特别的需求,所以我们把它作为第五条产品线。而我们收购Cognos之后,并没有把这个品牌单独列出来,因为我们认为这个品牌里面的产品线所解决的客户的痛点,恰好是我们已有的IM(Information Management)产品线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把它融入到IM产品线当中去。

一些新的业务需求,比如与Web 2.0协作相关的框架和技术,与传统意义上的协作技术确实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技术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技术所代表的能力,即我们能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IBM正是看到了现在的环境跟过去不同,所以推出了“智慧软件”愿景,既有的五条产品线也好,新兴的技术手段也好,对IBM来讲,最重要的是创新。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IBM才能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他们节约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管理上的问题。

与合作伙伴共建“智慧的地球”

IBM现在的高价值合作伙伴达到600多个,完成的解决方案超过400个。2008年,IBM提出“BPLT”(Business Partner Leads Territory),即IBM让业务合作伙伴来引领产品实现的领域,现在这样的领域已经扩展到了15个。而IBM“智慧的地球”战略的实施,同样离不开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

刘保华:IBM“智慧的地球”涉及了多个行业,也会涉及到更多领域的合作伙伴。对于实现“智慧的地球”这样的愿景,合作伙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Bete Demeke:IBM发现,中国的业务合作伙伴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分布在不同省份的合作伙伴,对于当地的市场和客户需求,有着非常深入的认识,这也是他们独特价值所在。IBM所具备的能力,是提出一个行业解决方案的框架,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但我们缺少的是对本地解决方案和本地客户的支持,而业务合作伙伴正具备我们所缺乏的这种技能。此外,我们的合作伙伴对IBM产品线都有非常深入的认识,也有非常丰富的开发经验和实施经验。IBM很乐于和合作伙伴一起,将行业的应用整合到IBM五大软件品牌中,去服务我们的客户。

我们再回到“智慧的地球”的定义,IBM到底和哪些业务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一起推动我们的客户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呢?我们要求这些业务合作伙伴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有三个衡量标准:第一,是不是具有可感应、可度量的技术;第二,有没有互联互通的技术;第三,有没有智慧洞察的技术。这也是我们实现“智慧的地球”的三个技术标准。

对于和IBM一起来实现“智慧的地球”愿景的业务合作伙伴来说,他们的能力是可以体现在不同领域的,比如说有的是应用开发者,有的是服务的专业人员,还有的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员,还有一些行业的咨询人员。他们可以来自多个行业,因为“智慧的地球”是适应多个行业的。

拓展行业 深入区域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宣布在中国推出12项行业框架和行业解决方案,成立IBM中国开发中心下辖的面向8大行业的中国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并计划在全国6个城市建立区域软件成长中心——一方面是行业的细分,另一方面是区域的深入,IBM如何二者兼得?

刘保华:今年IBM推了十几个解决方案。我注意到原来IBM在五大方向上推解决方案,今年IBM将行业分得更细了,形成了12个解决方案。行业的细分,意味着IBM要为行业提供更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需要IBM付出更大的努力。专业化细分和规模收益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矛盾,当IBM把五大行业细化为12大行业的解决方案的时候,IBM如何在付出成本上升、给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的同时,保证IBM的利润不受影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