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杨光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应用。教育信息化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每一节课中去,使之成为一种常态课,而不仅仅是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展示课。教育资源是制约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重要环节,信息化教学能不能普及,关键在于是否有丰富的、组织结构良好的有效资源,供教师日常备课时使用。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持,谈普及教育信息化只能是纸上谈兵。由此可见,对教育资源建设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合理体系尚未形成
很多老师反映,要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去找资源,进行资源的整合和筛选。可能有些人会疑惑,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怎么可能找不到资源?的确,资源的极大丰富常常会导致资源的极度匮乏。目前资源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市场上有很多资源库产品,从量上看可谓是“资源丰富”,但教师又普遍反映不易找到合适的资源,有效资源内容匮乏,要忍受着资源缺乏的饥渴。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余胜泉教授认为,造成这种结构性缺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新课改以后,教材趋向多样化,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教材,使得公司不知所措。二是公司课件开发人员对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实践不了解,绝大多数资源是停留在帮助教师讲授的层次上,而没有真正实现以促进学为主体的服务,技术和教育的融合很不理想。三是资源内容建设合理体系尚未形成。一方面,绝大部分厂商建设资源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源,而非制作资源,并且由于其收集的资源与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不相符合,使其可用性比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使得不同资源产品出现内容雷同的局面。再者,由于原创性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大投入不能大产出,打击了原创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
三种途径丰富教育资源
南京教育资源平台在建设工作中探索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新模式,通过三种途径解决教育资源平台里资源的建设问题。一是通过自建的方式,由市里统一规划,整体的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乃至职业教育阶段资源建设总体的规划。市电教馆和教研室开展深入合作,执行三零行动计划(正在报市政府批)。三零行动计划里将会成立一个南京市数字化教学资源评审委员会,这个评审委员会资源进行评估,可能有很多资源可以在平台里呈现,评审委员会会找出哪些资源是更有利于教师使用,它既符合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的基本要求,又符合教育教学管理层面上的要求,也符合教师更快的获取获得的要求,这就相当于把资源分两级。一级资源就像海量资源,教师可以自己去找。还有一类资源是经过精选的资源在资源平台中呈现出来,老师能看到这个资源是经过评估委员会认定的一种比较优质的资源。第二个途径是采取征集方式。学校很多老师手上有很多好的资源,所以南京电教馆建立一个征集的机制,征集教师手中已有的优质资源,并对其进行评估,对提供优秀资源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教师即是资源的使用者,又是提供者。第三种是购买的方式。通过征集、自建、购买的方式来建设资源库能够做到全学科、全年段覆盖。“希望这样能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服务,但可能不是一个小段时间里就能完成的,在2015年之前,资源库按照这样一种工作方式和思路可能会有比较好的为教师提供服务的可能。”南京市电教馆馆长陈平如是说。
现在市面上不缺资源,缺少的是对资源的一种梳理。公共服务平台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种良好机制,其次从操作的层面来说要尽可能做到简单,资源平台的定义一定是绿色的生态平台,因为越简单的操作越利于老师的使用,信息化也是有逐步培养的过程,开始建的几个平台操作都要很简单,由易到难,等到了十个平台的时候操作复杂了,但老师也已学会了使用,所以其实平台的资源建设是对简单的事情不简单的坚持,而这种坚持一定要靠机制来完成。
坚持商品化与自主性原则
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地区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并充分发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工作,在一定区域内资源内容的建设应该采取由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出面组织,以本地的教材的知识点或目录作为组织纲要,以教师建设为主、购买为辅,分布建设、共享使用的资源内容建设模式。
资源的建设应处理好购买和自主开发的关系,总体上应该是搜集购买与自主开发并行,若开发的难度比较大,但购买的价格又不高的话,可考虑购买,但是为了更好地与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相结合,应该尽量发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购买的素材库的基础上,根据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开发。根据以上原则,一方面可以进行自主开发。例如建立网上应用研究开发项目的申报制度,形成开发项目面广、立项多、质量高的局面,使资源建设充分体现出群体性参与的特色。另一方面是积极引进。收集国内外的教学平台、教学软件,购进成熟的教育教学资源产品并经过标准化改造后放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除了自建资源之外,还通过与国内大型的教育资源开发商合作,采用购买方式并使用会员制加密码的形式,供整个地区的教师使用。
此外,资源建设还要坚持“开放、共建、共享”原则。开放就是资源要采用比较方便修改的方式组织,比如用网页的形式来组织,Flash动画提供源代码等,不能像以前的CAI软件,铁板一块,不能拆分;共建就是要发动所有的老师,按照本地区所使用教材目录将资源建设的任务以课或单元为单位分解,每个教师或学校承担部分建设任务;共享是要将教师所做的资源有效组织,为所有教师免费使用。实现这个原则的基础是资源整合规模要适中。一提到共享,人们就想到全市共享、全国共享,其力度、规模太大,组织者无法深入一线,与实际做资源的老师距离太远,不具备可操作性。实际上整合的单位应该是小而精,最理想的是以基层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为主体,即以学校的上一层机构为单位,比如一个区或县为单位,对辖区学校直接管理,有实际的号召力和组织力。
相关链接:
为进一步发挥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激发有效教学的新生活动,山东临港经济开发区在精致化管理工作上下功夫,建设了智力资源、课程资源与课题资源三维资源库,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是构筑智力资源库,在人气上下功夫。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基于此,区教体局实施了智力资源库筹划行动。将获得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的教师、省市级教学能手和临港名班主任编入智力资源库,并将其组织起来,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课巡展,举行“名优教师校校行”活动,加大名师公开课、示范课、下水课的带领力度,以切实发挥名优教师“传帮带”的辐射引领作用,狠抓教育智慧和教学理念的传播。
二是汇聚课程资源库,在课堂上做文章。课程资源是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精品资源。为解决课程资源评选后出现无人问津的闲置窘况,区教体局组织全区教科室工作人员把评选出来的优秀课程资源,添加进全区课堂教学资源库中,做好数字化资源的“云共享”工作;对于弥足珍贵的教学实物实行复制、仿样,将能够体现乡土文化气息的手工制作进行摄像记录,切实让每所学校、每名教师都能享受到这一优秀成果,以“随手拽入”教学活动设计中。
三是建设课题资源库,在学术上急行军。去年,教体局推行了微型化、校本化课题研究,为解决“零散”问题,以做大课题研究的教科研“蛋糕”,区教体局实施了收编整理工作。对全区微型化、校本化课题的研究项目进行鉴定审核,并将有价值的课题成果编入临港区课题研究资源库,使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得到了资源共享和智慧流通,有效解决了课题研究成果出现的散兵游勇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