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新媒体产业在当今网络发达的时代蓬勃发展起来,并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发生改变,逐渐由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呈爆炸性的增长趋势,这也使得新媒体环境当中各类增加信息让人难以辨别,因此也使得许多学生受到许多虚假和不良信息的干扰。论文就将具体的分析互联网中的新媒体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并探讨目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当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以此来寻找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 当代大学生 新媒体信息
引言
新媒体技术使得人人都可以获得传播信息的机会,信息的制造和发布变得更加便捷和低门槛,这一状况也导致许多虚假信息更容易获得大范围的传播。互联网信息传播环境对各类信息的审核不够充足,导致许多未经证实的信息散布在互联网上,许多有害的不良信息也会得到广泛传播的机会,这会对浏览这类信息的学生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和人格素养培养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大学道德教育的相关教师应当更加注重新媒体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有利的指导和引导。
一、互联网环境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互联网的快捷速率能够使得学生随时随地的了解社会上的新鲜动态,新媒体也使得各类社会新闻的报道变得更加广泛和全面。学生能够通过智能的设备及时的了解社会上各类事件的最新动态,因此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便拥有一定的经验,了解各类社会事件发生的原因所在。学生也能够通过各类恶性社会事件了解社会的共同行为准则和法律约束所在,同时通过查看互联网网友对各类社会实践的评论而对社会整体舆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中可以更好的探知整体社会的道德标准是怎样的,学生也可以以此来对自身的道德行为准则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规范。新媒体的出现还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网络当中的互动,使得学生进入到各式各样的网络社区,与网络虚拟社区内各个社会层面的人展开线上互动交流。对于方式拓展了学生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多的人际交流当中逐渐的塑造其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更好的了解与人沟通交往的正确方式,在交流互动当中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尊重他人的深刻含义。
(二)负面影响
大量新媒体信息当中也混杂着许多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会极大程度的侵蚀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得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固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对各类暴力形式甚至犯罪行为产生崇拜的心理。虽然我国出台了十分严厉的网络犯罪信息打击政策,但是还是有许多不良信息透过监管的疏漏而流向了广泛的受众。如果大学生为具备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则很容易被这一类信息所吸引。目前越来越多大学生喜欢在各类新媒体上寻找休闲娱乐的相关信息,如果未具备良好的自制能力和自律性,这很容易使得自身沉迷于网络信息当中,在互联网的各类视频音频及文字娱乐信息当中逐渐丧失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相较于严肃的信息而言,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在互联网上寻找轻松愉快的信息来使自身得到一定的放松,但是如果过度沉迷于这一类休闲内容,这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让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规律变得混乱。这一系列互联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应当引起大学教师的注意,并通过自身的教学手段改革来逐渐帮助学生掌握更好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方法。
二、大学道德教育课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一)生动性不足
大学内部的道德教育课程往往都是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一节课堂往往会面向一到两百名学生,在人数和空间巨大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无法对每一名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良好细致的观察,同时也无法保证课堂上的教学秩序。许多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感到无趣,于是利用上课的时间做其他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例如在课堂上做其他课程的作业或玩手机。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得自身所讲解的内容更加富有吸引力和生动性,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能抓住每一名学生的眼光,使得学生对大学道德教育课程更加感兴趣。如果教师没有自行提高和改革的动力,这会使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常年的单一,这也会逐渐的降低大学教育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让学生认为自己并不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来学习这样一门课程。
(二)脱离现实生活
许多教师所选用的教学内容往往太过于理论化,只是依靠相关教材上的各类观点来展开论述,而忽视了引用现实生活当中所发生的实际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无法使得学生透过相应的情境来進行理解,也会使得学生认为这些内容距离自己的实际生活较远,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的重要性。教师需要了解现实生活实际例子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所在,在备课及寻找教学素材的过程当中更多的关注目前现实社会当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将这些近期发生的真实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应用到道德教学课程当中,才能够使得自身的道德教育课堂变得真正富有吸引力。学生会对最新发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事情产生强烈的兴趣,也会将这些事件当中所体现出的知识和信息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这些案例,以此来使得自身的道德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评估手段单一
目前大学内部对于道德教育的教学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只能够通过卷面考试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在课程上的收获。这种方式无法很好的反映出学生自身的真实道德水平,也无法探知学生在这门课程当中所收获的知识的多少。因此教师需要将自身的教学评估方法进行革新和改良,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表现情况,同时将更多的实践任务应用到成绩考核当中,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当中的表现来评判学生在道德教育当中的收获。这样的评估方式也能够更好的全面展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促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道德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实践当中。
三、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学生媒介信息素养
教师需要通过各类教学手段来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媒介信息素养,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信息甄别和判断能力,了解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信息是虚假的。同时能够科学合理的评估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是否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有利的促进效果,一旦发现了网络新媒体上的不良信息,能够做到及时的拒绝接收访问,同时也能够积极的举报这些不良信息,以此来避免不良信息在网络上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教师还应当教授学生有效的信息搜集手段,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各类渠道来获得相关信息以解决自身的疑问。良好的信息素养意味着学生能够应用各类信息渠道,寻找自己需要的各类信息,同时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多样化信息,使得自身的认知变得更加广泛和全面。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更好的应用新媒体手段来进行信息传播和自我表达,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良好应用能够使得学生展开更加广泛的人际交往和互动,使得学生能够与更多的人进行观点的探讨,在不断的交流互动当中使得自身对于各类事件的认知更加深刻,并不断纠正自身的错误观点,使得自身的认知越来越趋近于事件的真相。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互动当中,学生自身的关道德观念也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想法,同时促进学生对整体社会产生更加强烈的责任感,让自身为了让整体社会变得更好这个远大的目标而不断的努力。
(二)加强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学校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当中还应当更好的借助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使得教师能够通过这样的平台收集和发布更多与道德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集中的教学平台上进行相关教学视频的观看,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获取更多的文字信息来进行扩展阅读。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是否通过课下的时间来进行了自主学习,并根据学生的访问数据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更好的获知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所产生的各类疑问,并及时通过线上沟通的方法来为学生解决这些疑问。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更多的线上互动,这些互动交流都会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被极大的拉近,教师能够对不同学生的人格素养有更加近距离的观察,也能够依此来为学生制定更加贴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使得教师能够通过特定的方法来帮助相关学生更好的改进自身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类资源,为学生进行相关的信息过滤和整合,使得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质化信息,在这类网络信息的指引之下更好的完善自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体系。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拓展自身所接触到的教育信息,在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当中取得更好的道德教育。
(三)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师也应当更多的借助网络教学方式来使得自身的道德教育变得更加多元化,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来使得自身的学习时间变得更加灵活,学生能够合理的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通过更加便捷的互联网手段来对相关的道德教育课程进行反复的学习。学生能在网上学习的过程当中随时按下暂停键,针对这一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搜索,在良好的解决自身的疑问,获得相关的信息之后,再继续之前的网上课堂学习。这一类网络教学方式也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性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制定更加符合自身的学习计划。而通过一系列的网络课程训练和测试,学生能夠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也能够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知识漏洞。教师通过这一系列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会使得自身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得学生在道德教育课程当中逐渐提高参与度。网络化教学模式将会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而走向成熟,也将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更多课程的教学当中。大学的道德教育应当更好的应用这一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当中利用优质信息来对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四、结束语
教师应当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鉴别和分析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得学生以良好的信息素养来指导自身在网络上的信息搜寻活动。教师应当以更好的教学手法来开展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让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并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一系列良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使得自身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通过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学生将会在此过程当中收获更加全面的互联网教育,以此来更加适应新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
参考文献
[1]于维.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J].长江丛刊,2016, 000(005):P.136-136,138.
[2]张宏.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分析[J].经济师,2018, No.351(05):168-169.
[3]许祥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分析——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364(12):123.
[4]梁细威,叶丽.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卷宗,2018, 008(032):140-141.
项目基金
闽南理工学院科研项目基金赞助(项目编号:19EJN049)
个人简介
隋拯,男,1990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本科助教,主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共青团员的培养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