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吴忠湘 郝跃
摘要: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对当前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网语泛化无疑会对语言教育教学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会促使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呈现,并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展现出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网语泛化导致高职生表达缺乏专业性与非主题化倾向,从中可看出其对高职院校语言教育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信息时代 网络泛化 高职院校 语言教育教学 影响
引言
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奇特性、诙谐性,在语言风格上更易于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尤其,对于那些追求个性、时代性的学生,他们会将网络语言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彰显他们与众不同与时尚特征。目前,基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自媒体等平台对广大学生意识形态产生了较大影响。网络语言的应用在学生群体已经泛化,在满足他们个性表达与好奇心理的同时,也为语言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而针对于网语泛化对高职院校语言教育教学的影响,可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进行探究。
一、网语泛化对高职院校语言教育教学积极影响
(一)网语泛化对语言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语言教育教学中,往往更趋向于信息单向交流的形式,课堂上教师将重要的知识内容传达给学生,学生成为教学中的客体,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在语言教育教学范畴中,更应突显其特征,令师生能形成双向的语言交流,并能在思想上进行碰撞。网语泛化为语言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带来新的切入点,其更易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自由、平台的互动与沟通平台。基于新的语境,教师成为网络语言的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上教师的权威性与独断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无论那个学习个体都不能将自己定位成相关知识的独有者。因此,教师与学生可针对语言学进行全面的探讨与分析,结合教材知识与网络时代形成的新的语言体系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教师可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特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像、更形象的文字符号向学生传达新的语言文化。令语言教育教学更加多样化、趣味化,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网语泛化对语言教育教学教学内容的影响
网语泛化必然会对语言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普遍的应用性在学生群体中已具备很大的流通性。教师在制定语言教育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将最新的语言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令其呈现出更大的多元性,不断丰富语言教育教学资源。网络语言的出现,可为传统教学内容注入不同的元素。这样,不仅不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一定的亲近感,更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语言能力。众所周知,语言能力使获取、理解、认知与应用的过程,是衡量个体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从母语中衍生出来新的信息符号,形成时代化的特殊用语,不仅可拓展语言的界面,形成丰富的语言空间,还可将传统语言的口语、书面语言等转化成不同的形式。既可极大丰富传统语言教育教学资源,还可到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语言思维方式。即,网络语言的生动性,交流中的趣味性,都可赋予高职院校语言教育教学课堂的活跃性,可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网语泛化对高职院校语言教学消极影响
(一)网语泛化导致高职生表达缺乏专业性
网络语言的融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高职院校语言教育教学的灵活性,但其网语泛化的“度”若不能掌控好,会导致学生的表达太过随意。尤其,在高职生在写作方面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中,倘若网络语言应用过多,会令表达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将网语随意组合、嫁接,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性语言表达能力。从这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网语泛化对高职院校语言教育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网语泛化导致高职生的非主题化倾向
网语泛化使得学生在交流的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自身的个性化与个体输出的核心地位。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注重语言的任何所知,由此造成呈现出非主题化倾向。长此以往,学生若不能明确的进行语言表达,过度使用网络语言,易会在群体中形成严重的跟风现象。目前,网络文学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宣泄情绪的重要载体,而多情感的杂糅势必导致文学体裁的模糊。由此,高职院校教师在具体开展语言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正确、恰当的引导,有效的转变网语泛化对学生错误表达方式。
三、结语
总之,网语泛化可促使教师是优化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语言的新奇性等特点,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同时,也可将网络语言科学的融入到语言教育教育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但网语泛化也会出现相应的消极影响,令学生的表达缺乏专业性与明确性。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辩证的看待网语泛化这一现象,精准把握教学尺度,合理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芍.“互联网+”时代英语语言教学改革研究——评《英语语言教学改革与创新:互联网+教育探讨》[J].新闻爱好者,2019(07):108.
[2]马芝兰.信息化时代汉语言教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1):43-44.
[3]张洋,李淑梅.基于离散-连续认知机制的语言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2):81-84.
[4]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M].学林出版社,张云辉,2010
[5]因特网上的语言多样性问题[J].王春辉,高莉.语言文字应用.2009(02)
[6]网络流行语的类型与结构特征探讨——省力原则的视角[J].谢亚军.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01)
[7]网络时代汉语嬗变的动态观[J].邵敬敏,马喆.语言文字应用.2008(03)
作者简介
吴忠湘(1976.2),女,汉族,河北泊头人,泊头职业学院,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职阅读与写作研究;郝跃(1972.5),女,汉族,河北盐山人,泊头职业学院,文学硕士,教授,从事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