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伍丽 吴文雯 许翔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
二维码技术诞生于20 世纪40 年代,而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其中日本和韩国是使用二维码支付较早的国家,但多年没有得到快速普及。由于我国网络基础较落后,网络应用滞后,二维码支付相关研究时间相对较晚,相关理论主要集中在移动支付技术模式和安全性研究、消费者使用二维码支付意愿研究以及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这几个方面。
二维码支付方式寄托于各种APP,支付流程中涉及到的移动通讯设备、软硬件供应商、代理商、通讯网络运营商、第三方支付金融等中间机构以及各大银行监管系统,使得二维码支付普及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2013-2018 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手机用户规模变化趋势的增长,加速了二维码的普及使用。从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看,数据显示主要是支付宝、银联、腾讯金融这三大巨头的交易份额占比较重,尤其是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二维码,抢占支付市场。移动终端需求及日常生活便捷性一定程度上也发挥了不小作用。国内条码识读设备市场有望继续稳定增长,也促使二维码支付市场依然蓬勃发展。
数据来源:易观
成都农商银行互联网金融部发布《2017 农村电子化定性调研报告》,2018 年4月,调查员对该行下属的八家支行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部分农村地区二维码支付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一些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据显示,65%的农村居民使用移动支付,普及度较高。其中95%的70 后及以后使用过移动支付,75%已经养成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经常使用移动支付。大部分60 后使用过移动支付(72%),37%经常使用。22%的50 后及以后使用过移动支付。
数据来源:《2017 农村电子化定性调研报告》
数据显示,34%的农村居民从未使用二维码支付,此数字近乎城市居民(18%)的2 倍。作为移动支付重要组成部分的二维码支付在农村仍有上升的空间。
数据来源:《2017 农村电子化定性调研报告》
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中有大部分60 后及70 后使用过二维码支付,具有使用线上渠道的基础。,50 后及以前的电子化程度极低,78%的50后从未使用过二维码支付,84%未开通手机银行;60 后及70 后电子化程度较高,仅21%的从未使用过二维码支付,40%未开通手机银行;80后及90 后使用电子渠道最活跃,使用二维码支付及手机银行相对频繁。
数据来源:《2017 农村电子化定性调研报告》
(1)首先从二维码研究:二维码的制作成本、获取成本、传播成本非常低,它是一种非常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产物;兼容性极强,其编码范围和编码密度相对较大,这意味着可放置的信息量更多,同时也具备不错的容错率,即便二维码有无碍于关键信息的部分损坏或遮挡也不影响扫描使用;
(2)从网络发展环境分析:基于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渗透普及,再加上中国电子支付的多年积累,男女老少,远到偏远农村,扫码的操作几乎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的本能举动,对于商家做生意或政府交互,等于无形中削减掉了一大笔对用户的教育成本。
(1)二维码本身:不具备较强的安全能力,其安全保障强依赖于主APP;易制作、易传播、易获取,被使用的太泛滥。
(2)二维码支付:用户在支付时缺乏正确判断资金去向的依据、篡改支付命令等问题给二维码支付带来安全隐患,同时消费者维权艰难。用户难以对二维码的信息辨识,对支付安全风险的意识缺乏;支付软件转换及确认问题,流程复杂化。
(3)法律规制和行业标准不完善:我国二维码开发和市场应用比较晚,底层核心技术缺失,存在较大的知识产权风险和信息安全隐患。有关安全标准在刚出台的现阶段还无法迅速得以实施应用。在业务规范颁布的初期,在解决过去问题的基础上,更多细则需要在二维码支付越发被广泛接受的当下结合实际问题来不断进行完善与健全。
(4)其他劣势:央行以交易安全为由对二维码支付的交易额进行了限制,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传统银行支付市场份额;Apple Pay、国内银联的云闪付、支付宝推出的刷脸支付等等。
(1)扩大市场广度和深度
对于小额场景的争夺将更加激烈,银行和银联可能在小额高频业务上承受更大压力,进一步让出份额。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交通出行上爆发出一系列短兵相接,也有这方面的背景。因为公交、地铁等公共出行是高频小额,且还没有完全开发,同时触及不到支付限额,因此成为二维码支付的必争之地是一种必然。
(2)提高安全系数
通过软硬件的改造,在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的兼顾上实现创新,以提高支付限额,获得更大的市场。未来,零售支付的市场划分多了一种维度。单笔500 元以下市场,或者单笔1000 元以上市场之类。创新技术来提升安全水平,获得支付限额的提升,同时又不影响体验。也许支付限额管理将推动支付机构在这方面实现突破。
(3)朝境外市场发展
近年来,中国支付跟随国人脚步出海,以服务中国游客境外消费、留学等为主。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2016-2017 年中国游客出境消费总额达1098 亿美元,2017-2018 年中国游客出境消费总额超过2580亿美元,同比增长13.5%,我国已连续5 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行消费国,因此,第一步就是让中国人赴境外旅游消费用上二维码支付。
(4)结合新的技术,优化二维码的信息。
加强安全措施,简化支付中间流程,防止恶意篡改二维码信息导致财产损失等行为的发生。
(5)国内支付市场格局的稳定:快速发展无序竞争时代的终结和短期内二维码支付无法被其余支付所替代。快速发展无序竞争时代的终结表现在:监督机构近两年相关监管机构对行业从备付金到线下银行卡收单行业乱象的整治,二维码支付行业将终结无序竞争。
(1)二维码技术与NFC 技术。
①NFC 的商业应用历史较早,由于NFC 具有物理属性,它的物理芯片决定了它会拥有二维码所不具备的物理特性,识别速度更快更准确,比如物理信息的读写交换等等;
②NFC 可以近场触碰即可完成匹配操作,尤其在门禁系统、部分购物场景、设备信息读取识别(公交系统)都存在着一定的效率优势。效率更好、设备无需联网、无需打开具体APP 甚至无需开机、安全性(方案本身便可达到金融级别安全)、应用场景(地铁、门票、饮水、线下零售等)均比二维码技术有更多的优势。随着云闪付全支付场景的构建和线下受理环境的逐渐改善,NFC 技术可能再次发展。
(2)其他支付手段兴起
①苹果Apple Pay,2016 年在中国正式登陆,作为全球手机第三,在中国更是拥有众多用户数量,这项技术的出现是将对二维码支付产生一定的冲击。
②刷脸(指纹)支付:从时间看二维码在我国普及时间较长,取代现金刷卡用了四五年,也在扫码支付安全问题上给刷脸支付提供了便利,刷脸支付普及时间更短;从技术上看刷脸支付是一种技术进步和智能创新,人们可能慢慢地接受这项新技术甚至取代它;从用户体验上看,第一次实名认证和信息采集后,下一次不需要手机就可支付,提高了效率,节省时间人力。
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得高普及度的二维码支付市场依然欣欣向荣。通过缩小普及度城乡差异扩大,占据小额支付市场,继续朝境外市场发展,在短期内二维码支付的地位依然超前稳定,不可取代。通过培养用户风险意识,评估和鉴别二维码信息,双向信息验证,合作硬件投资,促进技术推广,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二维码支付环境和谐平衡,如央行此前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针对条码支付技术风险:加强条码安全防护,采取支付标记化、有效期控制、条码防伪识别等手段,提升条码生成、存储、展示、识读、解析、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有效保障条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不可否认,由于二维码支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支付风险,恶意植入以及在一定条件下(手机没电、没信号)无法使用等情况,加之其他竞争威胁如NFC 支付和刷脸支付的高安全性、快捷高效的优势,在法律法规较薄弱且难以实施的情况下,未来的发展趋势二维码支付必将被取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