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岱功为
开局之年谋新篇。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代表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把发挥代表作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作为全年工作主线,结合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市近1.5万名各级人大代表中组织开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万名人大代表在行动”学习实践活动,立足夯实基础,推进工作创新,促进代表履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提高代表工作水平。
完善联系代表机制 做到真联系、取得真效果
针对开局之年的特点,按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分工情况,落实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经过广泛意见征询,确定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517位市人大代表。在这一年中,常委会组成人员采取座谈、走访、电话、微信、邀请参加调研等多种方式加强同代表的经常性联系,增强联系实效、拓展联系深度。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一年召开两次联系代表座谈会,代表意见建议经汇总整理后被转送市“一府一委两院”。既通“天线”又接“地气”的交流方式,将常委会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
落实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系相关行业和领域代表制度。在征求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联系市人大代表625名。各委员会结合立法、监督工作,邀请代表深度参与立法、执法检查、专项监督、专题调研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提高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监督工作,组织代表专题调研,开展面向本市四级人大代表的问卷调查,广泛了解人大代表对本市“十四五”规划实施两年多来的感受、愿望和期待,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深化“连心桥”建设 联系群眾零距离、全天候
市人大常委会统筹指导各区人大不断深化“家站点”建设,推进提质增效,打响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亮丽品牌。
按照“方便群众上门、务求联系实效”标准原则,各区人大进一步优化完善“家站点”布局,不仅在生活圈建,而且延伸到企业、园区、楼宇等工作场所,让更多在职群体能够就近找得到人大代表、反映得了情况。同时,将一些人气不足的“家站点”调整到更聚人气的公共场所,让更多居民群众看得见“家站点”名牌、走得进“家站点”空间。目前,全市共建成“家站点”5757个,比2022年增加205个。本市近1.5万名各级人大代表全部被编入各“家站点”,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反映民意。
各区人大积极用好、用活“家站点”平台,依托“家站点”平台一年开展两次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丰富和拓展代表日常联系群众的渠道、方式和内容,积极建设网上“家站点”,培育打造“家站点”工作品牌和特色项目,健全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分级分类闭环处理机制和工作流程,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全天候联系”实现“全过程参与”。通过有效发挥“家站点”功能作用,“美丽家园”建设、多层住宅加装电梯、非机动车充电桩布点安装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和推进解决。据统计,2023年共有48500多人次各级代表进“家站点”,接待联系146500多人次人民群众,收集群众反映意见建议40400多件,已经推动解决32400多件。
深入调查研究 群策群力促发展、惠民生
为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本市各级人大代表在履职实践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促进调研成果落到实处。
委托各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全市16个区的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小组围绕推进“五个新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领域“身入”各领域各方面,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共形成18篇高质量调研报告,经整合汇编后转交市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和答复。
围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组织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并牵头组织沪苏浙皖全国人大代表聚焦“坚持长三角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展联合专题调研。全国人大代表凝聚合力,聚焦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广泛调查研究,精准建言献策,形成2份调研报告和3篇专报,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专题调研成果也将转化为若干份高质量的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
提高办理质量 推进件件有回音、有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秉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原则和要求,积极推动和督促高效高质办理,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有落实。
服务保障代表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将沟通工作“前置”,搭建代表提出建议前与承办单位沟通平台,引导和组织代表在广泛听取意见、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2023年共有414件代表建议通过视察、调研、联系人民群众等途径产生。健全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处理工作机制,提高议案建议办理的针对性,完善代表建议办理答复承诺解决事项台账,推动一批代表议案建议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和闭会期间,共收到代表建议838件,在已经办复的820件代表建议中,办理答复为“解决采纳”的652件,占总数的79.5%。
围绕提高问题解决率的主线,深化常委会分层督办机制。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围绕8个专题的54件代表建议和4件代表团建议开展重点督办;常委会代表工委将未纳入主任会议成员督办范围的20件代表团建议作为委员会协调督办件,督办与办理同步开展,推进督办件解决采纳率达94.9%。同时,代表建议公开力度在逐步加大,代表建议内容公开比例达94.5%,办理结果主动公开的占已办复代表建议总数的70.6%。
健全机制载体 代表履职更有活力、有质效
市人大常委会深化上一届的探索实践,健全完善代表履职机制和平台载体,推动充分释放代表履职潜能,更好提升代表履职质效。
在调整连任市人大代表工作小组的基础上,结合新任代表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组建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工作小组132个。代表工作小组充分用好履职平台,有效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专业特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目前已提交履职成果40余篇。比如,金缨代表工作小组通过参与“保屯路211弄项目”,提出“关于助推旧住房成套综合改造的建议”,以人大简报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协同各区人大做好代表工作小组日常运行保障工作。继续运用片区工作机制,每季度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交流推广履职成果和经验做法,推动提高代表工作小组工作质量和运行质效。
新一届市人大代表法律专家库由28位法律专业领域代表组成。法律专家库成员发挥法律专业优势,深度参与常委会立法、监督工作,带头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探索建立法律专家库成员线上法律咨询值守制度,分成4组为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履职提供更便捷、更迅速、更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加强代表间的履职互助。推进法律专家库成员开展4期法规宣讲,解读事关本市改革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规,达到了预期的社会效应。
加强能力建设 服务代表会履职、善履职
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履职第一年的窗口期,统筹推进代表初任学习、履职学习和专题学习,持续做强上海人大代表论坛品牌,支持和保障代表提升履职能力、更好依法履职。
本市800多名市人大代表中,新任代表超过70%,为让新一届代表尽快进入履职角色,市人大常委会采取“集中开班、分期办班”模式,举办4期新任市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聚焦代表履职实务量身定制学习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开展教学,共有370位新任市人大代表参加学习班,为履行好代表职责夯实基础。
新一届常委会创新理念思路、内容形式、载体手段,拓展代表参与上海人大代表论坛的广度和深度,强化代表主体地位,更好发挥论坛服务代表依法履职的作用。2023年围绕检察公益诉讼、海外人才高地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无废城市”、临港新片区的创新与发展等主题举办10期代表论坛,吸引1500多名各级代表和机关干部参与,品牌效应不断放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