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专题询问强科技 放管通堵促创新

时间:2024-04-23

陈颖婷

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技术如何攻关?如何为科研经费使用放权松绑?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如何打通?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本市开展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综合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7月25日上午10点,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就座,与他们面对面应询的有来自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教委、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国资委、上海科创办等14家单位的负责同志。7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成员分别就核心技术攻关、科研经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等涉及科技创新的关键点进行了询问。

核心技术攻关:不以出身论英雄

“《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在前沿科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请问市科委目前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打算作出哪些改进?”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陆靖针对执法检查中,部分科研单位和领军企业反映本市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时候,动员能力还不强,相关工作还有提升空间的问题首先发问。

市科委主任骆大进表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是科技创新工作当中重中之重的任务之一,也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重点推进的任务。上海聚焦国家战略的任务,聚焦重点发展的重点产业,联合组织各类创新主体,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或者标志性的成果。但他也感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加强,“比如怎么样更好地面向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未来产业和新赛道的发展布局,系统组织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人力方面还有待提升”。在他看来,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需要更好地组织好各類创新主体,要有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跨领域的多主体协同机制,还需要健全相适应的一些配套政策。

据骆大进介绍,近年来上海通过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积极探索试点揭榜挂帅、赛马制等一些机制。“如在大飞机上,我们通过揭榜挂帅,面向全国发榜,吸引了19个省市的100多家单位来共同参与,创新力、产业力、人才力和资金力也实现了一个比较好的协同。”骆大进表示,下一步要更好地强化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的调配,构建协同攻关的组织运行机制。他特别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做好任务的分解,继续深化实施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制度安排,不以出身论英雄,凝聚勇于创新的高水平攻关团队。此外,还要进一步推进政策体系、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奖励激励等方面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打破创新资源流动的壁垒。骆大进认为,还要用好市场机制促进协同攻关,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同时要遵循市场规律,完善市场的需求对接机制,完善资金的多元投入和保障机制。

“解绑”科研经费:打酱油的钱也可以买醋

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过细过死”是困扰科研人员的一大难题。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王莲华就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向财政部门提问。

市财政局局长王华杰透露,今年为了进一步深化落实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改革,回应健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激励机制等期盼,市财政局会同市科委等相关部门,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定了《上海市财政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已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施行。

他解释说,管理办法主要在三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突破。首先是简化,科研项目直接费用预算科目从原来的9个以上精简为设备费、业务费、劳动费3个,同时除了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以外,其他费用科目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只需要提供基本的测算说明。管理办法还下放了预算调剂的权限,科研项目中直接费用预算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承担单位中,除了设备费以外,其他费用的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负责人,真正实现了“打酱油的钱也可以买醋”。同时扩大了经费包干制的实施范围,在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以及新型研发机构中,全面推进经费包干制,允许项目单位不再编制预算,自主确定经费使用。

其次,进一步完善了科研项目的经费拨付和监督机制。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快了经费的拨付进度,在明确科研项目任务签订计划书30天以内,经费要过户到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办法改进了项目结余资金留用管理,允许科研项目完成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以后,结余资金全部流回项目单位使用,由单位统筹安排用于科研活动的直接支出。管理办法还简化了科研项目的验收管理和过程管理,合并了财务验收、技术验收作为一次性绩效评价,并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与日常监督的贯通协调,避免多头检查。

第三,进一步加大了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管理办法完善了劳务费的管理,优化劳务费开支范围,取消劳务费科目50%的比例限制。与此同时提高了间接费用的比例,将软件开发、软科学研究、基础研究类项目间接费用从原来的不超过直接费用的12%提高至不超过60%,同时允许项目承担单位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效支出,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王华杰表示,下一步市财政局将根据实践结果和科研单位、人员的感受,及时对管理办法进行评估完善,更大力度地推进科研经费的“放管服”改革。

打通转化堵点: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运到“货架”

科技成果转化也是科研人员所关心的话题。在前期的调研中,市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毛祥东发现目前上海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隐性堵点。“一些基层单位对成果转化尽职免责仍存在顾虑,部分科研院所高校还没有制定成果转化创新细则,专业化技术转移力量仍然不足。如何破解这些瓶颈,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他抛出了问题。

骆大进应询道,科技成果转化是真正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他希望通过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激励配套政策制度的完善,加快提升转化的效率。“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和服务端,聚集许多市场要素,因此存在一些隐性堵点。接下来围绕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本市将推出更多突破性政策。”

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表示,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力量包括学校的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生科技园和科创基金等,上海市有20所高校建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中心。未来要让成果转化对教授有更大的吸引力,需进行“全部所有权”的赋权改革,即科技成果属于完成人和团队所有人,单位参与收入分配。还要重视科技人员的培训,培养其对于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意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将更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运到“货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