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服务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4-05-04

张伶 陶然 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引言:随着网络经济发展的深入,微服务架构现已取代“SOA”成为我国互联网领域的研讨重点,而且许多互联网都已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在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正在进行微服务架构的引用探索研究,重建应用系统结构,以促进互联网金融新发展。

1.微服务架构定义

微服务架构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一种架构风格,在某个层面上引用了Unix的设计原则,是一种将单一应用细化为以单组小服务的策略,也是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的微服务平台。微服务架构的建立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渐显示出了应用与运行优势。

2.微服务架构的特点

传统服务软件在拓展与构建上存在一定的局限,传统服务软件一般由服务端、数据库和客户端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任何一方发生改变都会引起整体的变化,而系统则需要重新构建和部署新版本。此外,传统单块服务软件构架在进行水平延伸时也必须延伸整个系统,并不能很好的针对某一功能板块来进行延伸。微服务架构是对传统服务软件的改革创新,很完美的解决了分类进行优化处理时遇到的问题。微服务架构主要以组为单位,对问题分类处理,相互间是互不影响的个体,相关系统问题在组内进行即可。微服架构相较于其它系统架构而言,具有以下特点及优势:

(一)复杂度可控。微服务架构在将系统分组优化时,巧妙地避免了传统服务软件复杂、堆砌的缺点。每一组微服务指定一个服务内容,通过良好的接口清晰的呈现服务界面。每组微服务体积体,服务内容单一,且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由规模较小的团队掌控,可靠性与安全性都得以提升。

(二)独立部署。微服务架构的优点是拥有独立部署的能力。每组微服务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以自身运行系统为准,独立部署,独立运行。微服务架构要坚持以提高程序运行效率为目标,组织对不同性质且互不干扰微服务系统的构建。此外,微服务架构还拥有自动部署的运行技术,这种技术讲抵抗微服务架构构建的风险与难度,缩短应用交付周期,促使高效化发布的进行。

(三)技术选型灵活。在微服务架构下,技术选型是去重心化的。不同网络平台应根据发展趋势与战略目标选择适合发展的系统。由于每组微服务架构是独立存在且体积较小的系统,所面临的技术栈升级难度也比较小,有时甚至可以选择重新部署新的微服务系统。微服务应用注重更新,系统会随时间不断进行演进和更新,技术选型并不重视中心论,因此在更新演进中具有较大的主动性,大大降低了系统崩溃的可能性。(四)容错、拓展性好。在传统运行程序中,一旦某一系统发生故障,就会波及到整个运行程序,造成系统坍塌的后果。而微服务架构则不会出现这样问题,受独立运行优势的影响,当不同组建有个性发展特征时,微服务架构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每个服务系统可以根据发展需求实现拓展,灵活延伸性强。

3.微服务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

(一)系统终端提供技术服务的应用

在互联网金融系统中,可以创新网关服务、终端用户权限服务、财务管理服务、CMS系统、支付与存管服务和后台管理等系统,将微服务架构落实到实处。微服务架构的应用,可以适当引用REST服务技术,统一对外服务系统。无论是前服务或后数据终端,都是统一调度使用RESTful,统一微服务对外支持系统。微服务之间需要创建一种服务发现机制,以此为平台建立各服务系统间的联系,服务程序启动时会立即展示出注册者的信息,根据需要订阅服务。应用微服务架构值得注意的点是,负载均衡。要对负载均衡器做实时数据监控,保障服务的质量。

(二)优化配置互联网金融运行应用

互联网金融应用的微服务都需要部署多个服务端来提供服务,服务端之间要表现出明显均衡的状态,提高微服务架构的服了效率。微服务容错需要采取失效切换、加速失败的方法。在连续的服务器失败的情况下需要直接熔断,不再进行调用,避免服务器故障破坏其它服务器的运行。微服务在互联网金融小红的应用,需要注意对客户侧的软件负载均(Ribbon)、网关集群(ZUUL、SSO等)、断路器(Hystrix)等相关平台工具的使用,实现可视化微服务注册中心和可视化配置中心。

(三)日常生活中的金融服务应用

微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常适用网络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微信银行上可以进行转账汇款、投资理财以及互联网终端平台的信息咨询和交互。实现移动终端的网上消费和支付,账单明细自动归纳整理,数据图表智能推送到平台之上,便于随时查询。互联网金融产品还能得到宣传,交易更为广阔和自由。

4.结语

实践证明,微服务架构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互联网金融在应用微服务架构时,要主动迎接微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金融业需要避免因微服务而微服务的思想。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可以适当引入部分微服务架构原则,对原有系统进行更新升级,然后再逐步引用微服务架构,累积实践经验,为全方位引用微服务架构奠定实践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