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纲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成都 61173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前进与深化,高校在人才培养、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的问题开始逐步凸显。一方面,高校传授的知识偏重理论、内容陈旧,实践缺乏,教学资源相对不足、落后;另一方面,企业拥有大量的实际生产资源资金,重视实践、经营、管理,人才需求迫切。为此,立足市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已经成为目前创新教育的热议话题之一。
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校企间各自的教育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工学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其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广大高校及企业接受并广泛开展。通过这种模式,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得到更多资源,促进自身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各方面能力均达到企业要求的人才。
目前,较为普遍的合作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
合作办学: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方,融入到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案中,参与高校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授、组织实训,和高校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目前,合作办学形式多样,如企业定制班、半工半读、提前上岗、“3+1”、“2+2”等。
人才交流:即促成高校与企业进行双向人才流动。高校鼓励教师进驻企业,参与并体验实际生产,为企业带去先进理论;企业派遣员工进入高校学习或授课,在提升员工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很好的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上师资短缺,易脱离实际等问题。
学生实习:企业通过招聘实习生的方式,直接让学生进驻企业,在企业的生产环境中和其普通员工一样进行实际生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前进入企业的实际生产环节中,结合在校学到的知识,在企业里边做边学,得到实践最直接的体验和感受。
科学项目研究:高校是我国科研理论创新的主体,企业则是将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进行生产的重要实体。校企合作,使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有效的提升了社会的科学和生产发展水平。同时,这种结合也很好的起到了人才培养的作用。
企业捐助: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在物资上捐助高校,如赞助学生活动、提供奖助学金、赠送实验设备等。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资源,同时起到树立品牌形象,推广自身产品等作用。
虽然目前国内的校企合作广泛且形式多样,但却仍然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多数合作浮于表面,缺乏广度和深度。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国内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校企之间的责、权、利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很难形成长效机制,尤其是在学生的管理和安全问题上,校企之间的责任难于划分;二是校企合作对高校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学业及日常管理上造成的冲击,如何将校企合作环节纳入到学生本已沉重庞杂的学业体系中,并应对随之带来的更为复杂的日常管理压力,是一个难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热潮开始之时,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便凭借自身过硬的学科优势察觉到了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对前面探讨过的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我院都进行过深入探索,并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1)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双方真正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只是任何一方一厢情愿的付出是不可能长效的。为此,彼此应该重视对方的利益:高校更多考虑的是人才培养上的资金、资源、安全及管理代价;企业则更多关注培养的人才为我所用、品牌形象及产品推广。
(2)人才培养本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校企合作的效果,尤其是企业利益的体现是很难立竿见影的。部分企业无周期如同搞运动式的合作,不但很难见效,反而会在高校师生中产生企业时好时坏的印象。细水长流,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做法。
(3)另起炉灶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如共建机构部门、组织活动赛事,对校企双方均产生过高的资金或管理成本。融入式的合作,即以校企已有的一些培养或生产环节为载体进行合作,是更有效的合作方式。
基于以上几点思考,我院创新性的将校企合作高效的融入到学生实践培养的整个闭环中,并形成完善的机制与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果。
由于信息技术行业本身对从业者的实践及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坚持“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在实践动手、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为此,我院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阶段,依托工程训练中心、“银杏黄”创新创业基金、创新创业中心,从低到高分三个层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闭环。
对于低年级或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由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基本的工程培训,打下动手能力基础;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被鼓励参与“银杏黄”创新创业基金,在基金的资助下完成实践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对于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端学生,则鼓励其组建工作室形式的学生团队,对外承接商业外包项目,进行商业实战。
我院以该人才培养闭环为载体,将校企合作融入到了闭环的每一个环节,校企之间展开了良好的合作互动,成果明显。
“银杏黄”创新创业基金由我院筹资设立,专门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和所有科研项目一样,学生项目会经过从命题,筛选,立项,实施,检查到结题的完整流程。每年三月到十一月,在为期九个月的项目期内,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深入感受项目具体实施过程,其实践、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到全方位提升。目前,“银杏黄”创新创业基金每年所支持的学生项目已超过百项,覆盖学院70%以上学生,其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项目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有深厚的师生基础,发挥了巨大的实践教学作用。
“银杏黄”创新创业基金已经连续开展八年,随着覆盖面的扩大、受众的增加,学院在经费和导师两方面的投入已经不足以支撑。但随着近年来学院所遵循的融入式校企合作模式,这个问题得到很大缓解。通过资助并冠名学生项目,借着“银杏黄”本已十分广泛的师生基础,企业可以很好地树立自身品牌形象;而为所资助的学生项目指派企业导师,则可以促进企业和学生交流,感染学生,甚至达到与实习同样的效果。部分企业已经参与到“银杏黄”的项目命题中来,对项目研发平台、开发进度、验收标准进行要求,以更好的推广自身产品、拓展更多用户。
目前,“银杏黄”创新创业基金已经吸引了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奇虎360、微软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其中,很好的做到了校企互利共赢。
针对实践创新能力十分突出的高端学生,我院成立创新创业中心,鼓励其以团队形式组建工作室,进行商业对接,承接企业外包。这种商业项目实战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在实践、技术、合作、行业眼光等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发展,是社会最为迫切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创业中心通过和众多企业保持长期接触,发现企业需求并提供外包服务。在承接商业外包时,创新创业中心会对发包方和对应外包项目进行评估,以规避法律和技术风险,在评估通过后,在企业和学生工作室之间进行对接,由学生工作室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这种商业外包的发包方往往来自本地的小微型科技企业,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小微型企业用更低的成本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并可以从中发现人才,而学生则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就业与创业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寻求这种低成本的校企合作方式,我院也因此成功孵化出四家学生创业企业,每年项目总产值超百万元。
我院工程训练中心,通过聘请专业老师,针对低年级、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开设工程训练班,以短期、实用、高强度为特点,采用一个实际生产环境下的小型项目切入,手把手指导学生完成开发,从而起到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树立信心,提高水平的作用。
近年来,我院大力吸引企业进入学生工程训练环节,由企业的工程师到校对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的某个实用技术进行教授。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对学院,大大缓解了工程训练中心师资不足的窘境,同时让学生有了直面企业导师的机会,增进学生对最新技术及行业背景的了解;对企业,可以很好的传播企业文化,普及企业的最新产品,同时这种短周期(往往一到两个周末)的操作方式,可以很好的节约双方成本。
目前,我院工程训练中心已经开办近20个班次,并成功吸引阿里巴巴、微软等大型企业参与中心授课,达到了很好的校企合作效果。
本文探讨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说明了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思考及创新。本文提出了融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在校企已有的一些培养或生产环节的基础之上进行合作,使已有的培养或生产环节更好的达到目的,反而没有造成校企双方太大的负担,是一种长效的、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前进与深化,高校和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互利互补,校企合作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并稳步前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才从学校到企业之间无缝交流的美好远景。但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前文谈到的各方面因素,这种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我院融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失为一个过渡时期的绝佳选择,在尽可能大的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的同时,规避了其带来的大部分问题。至于如何达到校企合作的美好远景,使校企合作更深、更广、更长久的惠及双方,还需要高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努力探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