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04

赵昕 大连商业学校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为中职高教育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给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信息,在信息技术所创的全新环境中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快速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做一名感性的教师

好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和学生在思想的的沟通,互相理解和关心更为重要。中职生在特殊的学生群体,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和第二次危机时期,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完成社会化任务的关键时期,他们将面临许多发展方面的问题,并且他们还面临着“特定的教育目标”,这一目标又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特殊性。教师首先要用“心”,把每一位学生的所需记在心里,并且会诸于行动,让第一位学生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其次,要和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适应在每位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第三,要用“情”。要做一名感情充沛的教师,进行智慧型教学,它包括教学的个性化、启发性、主动性、趣味性。

2.注重教学法的研究

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同时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老师要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结合学科特点,将常用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于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并进行重点组和延伸,最终达到:“教到不需要教”,教者将点金术传授给学生的目的,学校的教育实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学生单向教学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该模式增加了学生---计算机或者教师---计算机---学生的教学新模式,老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宰者,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 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按照传统的“齐步走”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现象。针对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应进行分层次教学,对掌握快的班级进行知识的扩充,不局限于课本,把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介绍给学生,扩宽其知识面;对掌握慢的班级主要以课本为主,扎扎实实地掌握好第一个知识点。比如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个人发展目标、个人研究目标,并将该目标分解为分层次、分阶段、可实现的具体化目标,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具体化、个性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2.2 善于引导并提高学生的兴趣要教好信息技术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老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对知识的演示,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及背景材料和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个人发展目标和个人研究目标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会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处理和综合运用信息的基本能力,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如学生主动上网获取所需信息,在校园网上把学生列举的图片、FLASH动画等共享,并开展第二课堂,学生学习FLASH动画制作,从而学习兴趣,使这门学科成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跳板。

2.3 开展多媒体实时交互教学和网络远程学习,随着“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实施,以前“一支粉笔一本书,讲完课堂40分钟”的教学模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和卫星远程教学调和开展多媒体实时交互教学模式和网络远程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最新,最快、内容丰富的知识。

2.4 设计以研究学习为主体的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课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四人为一组写“纳米技术”和“机器人”等到论文,学生能主动上网获取资料,进行节选和编排,最后以展板形式展出,还可以请专家作报告。

3.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实践

3.1 任务驱动法。目前,信息技术课中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把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如讲计算机硬件时,可拆开一台计算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并让其动手拆装计算机,把原先认为拆装计算机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变成现实。

3.2 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学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由老师组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旨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正确的理解,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需要启发”到“不需要启发”,独立地学习。例如:“文件”只读属性时,教师首先拿一张学生很熟悉的CD光盘,问光盘中的内容能不能修改,学生很快回答说不行,问其原因,很多学生哑口无言,这时要告诉他们因为光盘是只读光盘,所以只能读里面的数据,而不能修改。接着,学生上机操作,看能不能把软盘上的内容修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读操作和写操作的区别;最后学生属性改为只读,学生很快发现文件不能修改。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老师能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再辅以演示、讨论和学习,会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比较法。毛泽东曾多次提出“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要“比较”。不进行比较很难发现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本质,从而建立更准确的概念。例如:学生经常会把“复制”和“移动”混为一谈。学生首先进行复制操作,观察其结果:然后进行移动操作,观察其结果。经过比较,学生发现会导致目标和原来的位置都会有相同的内容,而移动只是交换了位置。通过对比,学生提高了认识,加强了记忆,克服了易犯的错误,提高了操作水平,也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比较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能力。

3.4 比喻法。比喻法是借用已感知的知识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用教师应具有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的能力,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和教法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记忆深刻。例如:WINDOWS的文件结构,这种结构叫做“树型结构”,初学者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老师讲课时可以在黑板上面一棵树,“树根”就像计算机中的磁盘C:、D:、E:、F;“树枝”就像文件夹,并且让学生在“资源管理器”中点击图标前面的加、减号,让其感受文件结构就像树发的多枝,这种方式很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理解。

3.5 演示与实践法。教师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投影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和投影机、实物展示平台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硬件或投影屏,所以必须将其它的教学方法结合,力求讲话幽默,有感染力。内容要实际,讲清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和方法。在一个内容演示完后,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习内容得到巩固。这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习举、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重要的作用。演示与实践,应选择那些比评议表达更容易地领会的过程或内容,不要重复演示。演示与实践要注意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信息技术课教法遵循的规律

4.1 尊重实践与技能之间的客观规律,强调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把课程设计模拟成现实的生产过程,把课堂设计做成实践过程的一个组成环节,并进行模拟实践作业式的教学。

4.2 强调教学就是实践,尊重技能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启发式、指导式、对话式教学思想。

4.3 尊重练习仿效性的客观规律,要特别强调示范在教学中地位和作用。主要运用好示范、讲解、练习、指导等具体教学方法灵活组合的教学模式。

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有了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