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跃飞 辽宁科技学院
从传统的手描笔绘、人工画图到现代的电脑编辑、激光喷绘,传统的模拟测绘技术体系已经转变成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现在又在向信息化测绘体系发展。信息化测绘是指在完全网络化运行环境下,实时有效地向信息化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信息化测绘代表着我国测绘现代化建设总的战略方向。
什么样的人才才算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对于测绘学科而言,就是理论加技术实践加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进行技术交叉创新的人才。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需要体现时代需求,以及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系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抽象的归纳能力和理解力及实践能力,最终培养出能管理工程与经营工程的复合型人才。
一是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二是要有良好的高数、工程数学、工程制图及计算机语言应用等知识;三是对路桥、隧道等方面的施工知识;四是要有扎实、系统的工程测绘知识。
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测绘设备、仪器的操作技能,尤其是要有较强的高新专业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比如GPS、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技能。
首先,应具备较强的地形、地籍等图形的测绘能力;其次,要有良好的施工控制网的外业布设和内业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再次,要有较强的路桥、隧道及土木工程施工放样等能力;另外,要具备从事数字化测绘和土地管理能力;最后,要有良好的一般性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和调控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行业的弊病,在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方案着重于理论的传授,而较少的实践活动很难让测绘工程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这一点还体现在人才培养机构本身硬件条件的不足上,缺乏一整套完善的实验条件,如仪器数量不够,实验条件简陋,没有系统化的实践培养计划等。
除了测绘仪器在先进性方面落后于时代发展,培养机构硬件条件不达标外,师资等软件条件不好也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一大问题。对于人才培养而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目前的测绘工程培养中,部分教师自身水平十分有限,有的教师还在固守传统的学习理论,将其所学硬塞给学生,没有注意培训方法,这将严重阻碍测绘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设置的内容重复冗杂,并且绝大部分内容都未得到及时更新,内容老套、生硬,无法很好的激发培养对象的学习动力以及创造力。相对地,培养方案没有适应本学科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对需要拓展的计算机以及其他相关知识都很少涉及,培养方案单一,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应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对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要求,结合工程测绘专业的特点及工作岗位,建立基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进而培养出“精测绘,知施工,能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而言,工程测绘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这几方面:基本理论课程,主要有思政、法律、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VB语言、工程制图及高等数学等方面的课程;工程相关课程,主要有工程力学、房屋建筑理论、建筑材料学、岩石工程、施工组织及概预算等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测绘学、控制测绘、GPS定位技术、工程测绘技术、测绘平差等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有地形测绘实训、数字地籍测绘实训、控制策略技术实训及工程测绘实训等方面。
随着相关行业的发展,测绘新仪器层出不穷,近几年来,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加大了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力度,建设改造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在原有常规测绘仪器的基础上,购置了先进的测绘仪器,如:GPS、全站器、经纬仪、水准仪、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计算机图形工作站等仪器,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为落实新的培养计划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保障。
学院有计划的指导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在指导学生创新活动时着眼于长远,立足现实,积极组织学生围绕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专业技术等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开展活动。对各项创新活动做到周密计划、认真组织、积极开展论证、讨论,注意总结,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设想,逐步形成了一套学生创新活动的方法与体系。通过这些创新活动,兼顾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相互关系,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达到科技创新活动效果。
新课程体系中只开设测绘基本技能训练、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4个专业实习,学生普遍反映实践训练不够,特别是生产单位实习不足。建议第七学期不开设必修课,仅开3-4门选修课,集中在半学期校内上课。后半学期安排学生到生产单位进行工程测量实习。已签单位的到签约单位实习,没有签单位的可以由学业导师联系实习单位,保送读研的学生可以跟选定的硕士导师做一些课题研究工作。这个期间学生的学习和实习情况由学业导师加强指导和监督。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实习任务都到实习基地进行。建议安排3周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
结语 :在信息化测绘时代下,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科技技术的进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满足信息测绘人才培养的需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