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文/宋金艳 茶志福 瞿姝宁
11 月30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召开质询会议,对全省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等问题进行质询,省发展改革委领导班子成员接受质询并作出答复。这是自2007年监督法实施以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首次质询,以“长牙齿”的刚性监督方式,推动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目前,我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尚未与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平台对接,也未充分运用电子证照等信息,与‘智慧监管’要求差距较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如何破解?”在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岳修虎就质询案作出答复之后,提出质询案的部分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提问。他们开门见山、直击关键,紧盯全省招投标领域存在的评标场所管理混乱、交易平台信息化水平不高、保证金未及时清退、协同监管推进不力等堵点、痛点问题。“这些问题在工作中确实存在。”面对委员们的犀利发问,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不遮不掩、务实坦诚,简单剖析招投标领域各类问题的存在原因,简要介绍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放在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务实举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智慧化升级什么时候完成?”“计划明年上半年完成。”在听了答复后,委员紧盯这项工作关键节点继续追问,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心中有数,回答简洁明了。
质询是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也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云南省及时制定和出台了《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切实从制度上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但当前全省招标投标领域仍然存在常任评审专家、程序不透明,以及围标串标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隐性壁垒。为此,今年11月11日,吴绍吉等10名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向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提出《关于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等问题的质询案》。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召开质询会议,由省发展改革委作口头答复。
在充满“辣味”的问答和短暂休会之后,10名质询人的合议意见和满意度测评结果为“满意”。在后续整改工作中,岳修虎表示,对省人大常委会质询提出的问题,省发展改革委照单全收、全盘接受,端正态度、即知即改。坚决把推进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第一时间制定整改方案,细化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及时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省人大常委会。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检视,组织工作专班,全面排查梳理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扰乱市场、破坏公平竞争的突出问题,省发展改革委将扛起责任担当,查处一批、严惩一批、警示一批违法违规行为,通过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尽快让市场主体感受到积极的发展变化。
“为进一步促成有关问题的解决,请省发展改革委对质询提出的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整改,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惩处力度,3个月内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吴绍吉在宣读合议意见和满意度测评结果时,进一步对省发展改革委提出了要求,让刚性监督的“威慑力”进一步延续。
质询不是故意唱“对台戏”,而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最终目的是要推动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督促主管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党中央要求监督要‘长牙齿’,质询就是最刚性的监督手段,就是人大很硬的一颗‘牙齿’。”吴绍吉说,相关部门如果刻意回避问题,整改措施力度不够,人大可以启动第二次质询,如果测评结果还不满意,就要走追责问责程序。
“当前,在其他一些领域也存在很多问题,监督力度不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管云鸿说,下一步,省人大常委会将重点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质询工作,让刚性监督成为一种常态。 (原载《云南日报》2022年12月2日第6版,部分删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