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杜磊 南京邮电大学
引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20世纪60年代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发展而来。但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其发展之快,影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逐渐分化为计算机、信息情报、经济信息管理等几大领域的发展方向。但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地逐渐增大,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定位与培养方式应随着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作者将就如何让进行教学改革与新型信息人才的培养提出自己的意见。
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式建立起来,上世纪末正式引入到高等院校的教学中,这一时期恰好是我国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时期,大大的促进我国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早期信息技术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因此,早期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方式主要是针对信息人才技术的培养,通过程序设计与日常计算机操作来进行教学,但是学生缺乏对深层次的程序设计与程序分析的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现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更加注重培养管理与技术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课程的设置也大大增加了经济管理类的知识,紧随时代与社会的发展。
要培养合格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与时代接轨,明确企业对于信息需求是多渠道、高效率,从企业对于信息需求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课程设置与学生培养,培养学生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快速、准确的找到有用信息。国外对于信息人才十分重视,设置信息主管类似的岗位,信息工作者通过众多渠道与资源对企业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企业领导者对企业资源做分配以及相应决策时,提供参考以及指导作用。而我国新兴企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复合型信息人才。而培养复合型信息人才从课程设置以及培养方式上就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由传统的技术型信息人才培养转变到现在的复合型信息人才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上也相应的增加经济管理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决策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企业管理信息资源的了解以及企业信息管理资源的掌握。同时增强学生对于信息资源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分阶段式学习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为了完成复合型信息人才的培养目标,高等院校在进行学生课程教学设置时就应合理安排,在低年级阶段,应注重学生对信息系统以及管理学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信息资源管理,西方经济学,统筹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而到高年级应注重学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例如计算机网络,企业资源规划,同时应开展一些能够拓展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课程,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等。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一名优秀的信息工作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需要有强大的实践能力,同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的能力也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课程的安排,例如C语言实验,数据结构实验以及企业资源规划实验等。
建立实践基地,对于复合型信息人才这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充分接触企业现状,并对企业结构有相应了解,因此针对这两方面的需求学校可邀请企业中学术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讲座,其次可以与企业联合培养,建立校企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到岗实习的实训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人文、艺术以及社会基础知识等,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是学生进入技术岗位的基础,同时今后知识升级与改革,学生也能进行知识的进一步的学习。第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原则来说,要注重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要注重今后其职业的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其中对于复合型信息人才除了专业素质,更应该注重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今后职业发展。
结束语: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根据时代与社会的需求来定位,适时改变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方式,针对其培养定位来进行教学师资以及教学资源的配备,加快教学建设与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培养符合社会以及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信息人才。
[1]支丽平.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定位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8):99-100.
[2]赵泉.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01):80-8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