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4-05-04

李宗伟 龙熠 张书波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基于“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李宗伟 龙熠 张书波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职业教育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象是一场教育革命。它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实时更新、教学形式上不断变化、教学方法上多元化,中国职业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的变革中。职业教育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主动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需求,积极探索“互联网+高职教育”的现实可能。

互联网+ 职业教育 教育模式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也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高职院校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迎接“互联网+”对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从而实现利用“互联网+”积极作用提升其办学水平的目的。

1 “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教育作为一种传统行业,也应该积极与互联网融合,这会促进教育行业升级和教育新模式的出现。“互联网+教育”突出为学习服务职能,基于互联网环境以服务学习为核心,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显示出“互联网+”时代为学习服务的教育模式的显著特征。

2 “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构成了高职院校办学的三大主体,它们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在互联网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方式对这三大主体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

2.1 “互联网+”对高职办学理念的影响

过去,许多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固守”于传统的模式,没有创新的动力。而“互联网+”办学理念,无限地放大了人的价值和最大化地释放人的主体性,体现在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上,就是要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划时代影响,将视野开放、合作素养、和谐发展和终身学习作为学生能力体系的核心,并为此形成一整套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把严格和科学性融入整个办学体系之中,实现高职教育效益最大化。

2.2 “互联网+”对高职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认真听”,但在“互联网+”模式下,高职生有越来越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弱,因此,教师应运用项目教学法、慕课、翻转课堂等更加适应“互联网+”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指导学生积极转换学习方式以及学会自主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互联网+”对人合作精神的要求。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

2.3 “互联网+”对高职管理方式的影响

高职院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职工和学生,信息化下的管理模式要求创新、效率和突出人性化。“互联网+”改变了传统高职院校管理模式中领导掌握大局、员工服从领导的局面。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还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交互式学生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学生管理中的激励、约束和服务机制的建立及完善。

3 用“互联网+”提升高职办学水平的对策

面对“互联网+”对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应在自身实际情况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以确保自身办学水平的提升。

3.1 更新办学理念的对策

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转变要突出创新,特别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政策制定者要积极学习党和政府关于职业教育的重大方针政策,学习互联网技术的基本技能,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改革教学模式的对策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较大“冲击”,也对高职院校的网络设备和师资队伍等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整个教学模式转变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不应该一味地被否决,在立足自身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是应该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以及混合多元化的课堂授课模式,来迎接“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

3.3 创新管理方式的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有利条件,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服务机制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3.4 社会评价

高职院校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自身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才会被外部环境最大化地容纳和认可,最终形成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1] 李西莉 毛浓华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陕西教育:教学版》2004.9

[2] 柴巧叶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经济师》2016.5

[3]施敏静“互联网+”思维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6.7

[4] 刘邦奇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观念、模式及实现途径 《中国电化教育》201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