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荣婷 遵义师范学院
大数据与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分析
刘荣婷 遵义师范学院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这就需要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做出相应的改革。本文首先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简单介绍,之后对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利用大数据推动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论述。
大数据 计算机 教学 改革
大数据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简而言之就是大量数据的集合,对于大数据而言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被大家广泛接受的是麦肯锡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大数据就是规模超越传统数据库的数据集合。数据规模非常庞大,数据传输速度快、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加之密度相对较低。到目前为止,大数据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利用手机上网、购票、购物等。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会对其知识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怎样让教育与时俱进,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是如今教育者所要面临的挑战。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目前全国高校都有开设的课程之一,各大高校都对这门课程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的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让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对象为大一新生,由于大学生都来自于全国各地,受到地域、家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新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与基础知识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些学生则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就使得统一课程的开展科学性欠佳。
目前高校所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班级制教学,教师的教学对象是班级内所有学生,利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被教师忽略,很容易导致有些学生没听懂,而另一些学生觉得太简单的现象发生。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影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应该是主体,但是目前的教学活动主体发生很大偏移,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大多数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都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在长时间的被动学习中,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更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调整,适当的增加或删减部分内容。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调整,对学生已经掌握或很容易掌握的知识简单介绍,对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讲解、分析,让同学能够对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对于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具体化的模式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除此之外,对于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学生应有所了解。学习对数据资源的处理方式,在未来的学习上对其进行应用。这就需要在教学环节中添加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这门工具,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教师除了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与讲课,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作为调整教学模式的依据。通过大数据,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分析,包括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难点等。从中寻找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弱点,形成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个性区别在教学活动中加以体现,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找到教学活动中的规律,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反馈调节模式,让教学活动能够更有效的开展。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实现走出课堂的学习,对课堂上没有充分掌握的知识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再次学习。此外,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学生与教师拥有更多交流平台,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互动,让学习效果得到增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合作式学习的开展,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从多角度、多方面让学生对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加深理解与运用,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育迎来了更多机遇,同时也为教师带来更多挑战,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教学、学习、科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与时俱进,让自身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以此来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教育思维产生重大影响,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数据分析在教学环节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把握,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1]许颖,孙琦.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5(13):172-175.
[2] 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8-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