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贵红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方法分析
张贵红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加速了我国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对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以及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在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中,需要加大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力度。
电气 自动化专业 人才培养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各所工业类高校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各所高校中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培养高质量电气自动化人才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办学理念的制约下,一些高校在开展电气化专业时,主要围绕理论知识展开教学,实践深入力度不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高校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因此,在高校中,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体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之间联系不够。二者之间联系不密切,会带来这样的后果:首先,难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同目标就业岗位之间差距较大,学生难以有效就业。其次,由于人力资源队伍缺失,阻碍了区域行业企业的产业链条发展。
在高校中,电气自动化属于一门技术性学科,对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学人员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多数都是着重讲解一些专业性知识,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把理论与实践知识联系到一起。加之一些教师的受教育力度不够,学校没有定期对其专业技术与知识能力进行培训强化。导致他们理论和技术知识落后,难以跟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步伐,这样对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也会产生影响。
校企合作这项教育模式备受国家重视,但是,在开展这种教育模式期间,也遇到了很多的障碍。其原因表现在:古老的封闭型办学思想严重的束缚了高校的办学思想;其次,高校没能找到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全方位发展的对接方案,没有找到合适的对接点。
在中国,各级政府在各地高校的建设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这就规定高校在确定本身发展战略时,一定要服务与围绕举办方所辖范围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电气自动化领域一直都不是整齐划分的,高校在开设自动化专业时,需要与区域经济紧密联系到一起,特别是企业的技术特征以及产业发展的固定特征等,把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有针对性的确定出来,从而在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专业型人才。
电气自动化专业属于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紧密相联的学科,这就规定高校在开设电气自动化专业时,需要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所以,这就规定专业教学组织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胜任能力,在教学时,学校要努力打破教师传统的思维模式,构建专业知识强的师资队伍。首先,把校企合作模式的平台搭建起来,引导学校教师积极的走入一线企业中,参与生产实践与科研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新的电气自动化知识与本领。其次,创新型人才引入机制,向专业教学队伍中引入行业企业内部的一线人才,从而把他们的特长发挥出来。
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改革发现,校企合作以及工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适合高校培养人才的内部要求和规律。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并非培养专业人才方案中的文字描述以及规定性研究,目的是把行业企业与高校在合作上的长效机制以及利益契合点找出来,高校能够有效的培养出高素质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型人才,与培养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只有在校企合作、工企合作这个人才培养模式下,主动积极的与区域内的企业进行对接联系,在共享资源以及优势互补的前提下,把一条与自身专业定位以及自身办学定位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来。
通过专业调研分析,分析专业职业岗位,把各个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出来,把各个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目标归纳整理出来,再与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相结合,依据学习规律以及职业成长规律,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到繁的进行融合,然后一定的行动领域归纳出来。再把其转变成学习方面的课程,把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主线,把能力、素质以及知识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创建起来。以证、课结合的方式制定双证书制度,确保学生在得到学历证书的基础上,可以顺利的得到资格证书,从而构成知识、素质和能力相互协调的证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因此,对于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电气自动化专业是理工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培养高素质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文章通过上文首先论述了培养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如何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有关教学人员在实际教学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帮助。
[1]许凯,庞福.基于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5(07):98-9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大学出版社,2009.
[3]刘传玺,袁照平.电气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5(06):65-6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