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体化多层次”问题引导式的C#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4-05-04

刘 静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一体化多层次”问题引导式的C#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刘静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基于C#课程特点,探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即面向应用优化选择教学内容,通过对知识点的提炼、分类和关联引入核心问题,通过构建一体化多层次问题群串联知识点,此引导教学,同时阐述一体化多层次问题设计及实施过程。

C#问题引导式 教学方法

C#课程现已成为多数高职院校或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期课程的学习和相应技能的掌握。传统的教学内容偏重语法,轻实践,缺乏对学生系统编程能力的训练,教学方式明显不能满足C#教学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内容不合理,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过程缺乏实际问题应用训练等。本文将结合C#课程特点,针对课程内容安排、课程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研究。

1 C#课程特点

C#课程的知识结构复杂,理论体系包含众多的语法规则、数据类型、程序结构和逻辑判断运算等知识点,需要理解、记忆和不断练习,这对初学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生有相当的难度,也是传统教学集中在这部分的主要原因;另外,C#课程中不同知识点的关联度较高,基础知识点需要通过后期的综合应用训练不断地得到强化。为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教学中引入了一体化多层次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

2 一体化多层次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一体化多层次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遵循高职学生自身学习规律特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通过抛出问题,引出课程内容或知识点,并通过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理论性总结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为引出知识点而设置或借助的问题之间的关联度很低。C#课程的知识点之间关联度很高,因此合理的设计一个综合应用,便可将这些看似关联度低的知识点都囊括进来,通过对知识点应用的积累以及解决对应问题的累积,即可构建一体化的多层次系列问题引导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不同的是,针对不同知识点的问题设置都围绕同一个核心而展开,不同知识点之间彼此关联,最后集合成一个一体化的综合问题,称为一体化多层次问题。

3 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体化多层次”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主要包含教学内容的分解与优化、一体化多层次问题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三个环节。

3.1教学内容的分解与优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需要打破传统“重语法、轻实践”的不足。然而 C#课程因为知识点繁多而实践教学课时不够,因此在一体化多层次问题引导式教学法中,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与优化。结合考虑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综合性要求,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中综合讨论内容分解与优化方案,考虑在C#一般性编程中,主要需要针对基础性语句的表达、基本算法逻辑的表达、界面设计、数据的存取技术等基本技术,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包括:基本语法、面向对象基本理论、程序设计基本思想、数据库访问技术、文件操作方法等几个部分。每部分又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对使用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并突出重点进行训练。

3.2一体化多层次问题的设计

3.2.1核心问题的选定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式应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其中,核心问题的选定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核心问题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否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可以通过在该问题而进行扩展,形成其它新的、综合性的问题;二、是否具有基础性,作为核心问题应当为大部分学生所熟知,与其先前的基础知识差距不大,如此才能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才会更好的进行认知和思考;三、是否具有知识关联性,核心问题应与C#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核心问题必须是可以通过 C#语言编程来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课本或教材案例,结合专业背景、课程安排等情况综合来考虑。

3.2.2一体化多层次问题体系的构建

一体化多层次问题体系的构建主要围绕教学知识点,针对核心问题进行拓展,构建一个完整的具有难易程度逐渐递增、需求层次递增的问题体系。构建时要以所提炼的知识点为引导方向,综合考虑问题需求层次的变化,将原始的知识点体系分裂重建,如此才能构建好一体化多层次问题体系。例如,以“打印空心菱形”为核心问题,可构建“打印固定行数的空心菱形”、向 “打印指定行数的空心菱形”、“打印制定行数、列数的空心菱形”问题进行过度,在逐渐过度的过程中,实际是将知识点从基础到综合逐渐凝练的一个过程。针对一体化多层次问题体系构建,不仅串联了知识点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知识点,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呢能力,又掌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语法知识的应用。

3.3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体现一体化多层次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效果的关键阶段。在教学一开始,根据一体化多层次问题体系,找出核心知识点、问题,将其它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分层布置,内容彼此相关、紧密相连,以此达到由难到易的教学任务的布置。在每个单元教学环节的实施中,需要特别注意“引入式”问题对学生思维激发能力的作用,“引入式”问题给出后,应当给学生留出相应的思考时间,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在讲授环节,不宜直接给出“引入式”问题的实现方法,可以根据课时安排,在课堂或课外时间由学生自己给出实现方法。在学生对问题求解完成后,对学生成果进行展示、分析和总结,提升学生变成的信心。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注重对学生编程习惯的培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