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MOOC视阈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4-05-04

陈明晶

(浙江财经大学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言

信息技术基础在国内各高校已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广泛开设,如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这些课程都有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以计算机为主要学习工具、教学内容以操作为主等特点。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也已出现了不少基于网络和微课的改革探索[1-4],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现有教学也存在着无法满足个性化教学、无法掌控学习情况等诸多问题。

1 MOOC与高等教育

MOOC的出现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尤其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而言,课程本身就是以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和工具,而MOOC的基础也是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两者的结合将会产生独特的优势[5];在MOOC平台上,教师能和学生实时互动,可以在线监控学生的实验和作业,使用软件开展实时的教学效果评估,这必将推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也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6]。然而,虽然一些MOOC 课程吸引了上万的参与者,但MOOC课程的平均完成率很低,只有5%~10%[7]。因此,在我国,只有将MOOC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两者的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MOOC与高等教育的结合,基本形成了以下4种教学模式。

1)在线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实现。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高等教育中应用较多,并进行大规模推广[8]。这种模式因为生均成本较低、组织方便且不受时空限制,适合那些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希望学习其他学校课程的学生。

2)翻转课堂模式。

国内不少高校开始兴起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如北京大学通过翻转课堂将MOOC与校内教学结合[9]。这种模式适合学习本校课程的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交叉,实现师生更多的互动。

3)教学辅助模式。

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可选择性教学资源、加强师生之间互动,并增强对教学效果的分析等,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校内大部分实验课建立MOOC平台[10],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对现有教学影响较小,这种模式最受高校的认可。

4)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并非是将在线学习、传统学习进行简单的混合,而是在混合式学习视阈下对教学模式进行重构[11]。这种模式结合MOOC/SPOC平台和课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课堂教学的灵活控制和评价方法的合理设计,从而实现按需授课和个性化学习。

2 MCO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对MOOC教学模式和新建构主义的理解,结合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的特点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将MOOC引入这些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MCO(MOOC-Classroom-Offline)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将MOOC平台、课堂(或机房)、线下3个场景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全方位互动的教学体验,其总体架构见图1。

图1 MCO模式总体架构

1)MOOC平台。

MOOC平台主要用于发布课程视频、单元测验、在线答疑和学习情况统计等,为师生之间提供线上互动。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课程视频设计在5~8分钟,重点介绍某一个知识点,包括理论讲解和实例操作,全部视频基本能构成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单元测验在每一章节结束时进行,主要对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每道题都与视频中的视频节点一一对应,帮助学生快速弥补知识的欠缺;在线答疑采用简化的论坛类型,方便实用,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需求在线提问,也可以回答同学的问题或参与话题讨论,平台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给予一定的鼓励;学习情况统计主要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单元测验完成情况和参与互动的次数等进行统计,帮助教师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来设计或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另外,平台上还可以发布一些选学内容的资源,一方面满足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作准备。

2)课堂。

课堂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完成知识的理解、交流和运用,为课程设计中知识的整合和创新做准备。为了充分发挥MOOC平台的作用,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综合案例分析与设计、重点和难点讲解、课堂讨论等。其中案例分析与设计为主要内容,将实际应用的综合案例自上而下分解成知识模块,再细化至知识点,最后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实现。为了防止学生没有及时学习视频中的基础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也适当介绍涉及的基础知识及其所在的视频位置,确保课堂内容本身的连续性,便于学生在课后及时补充基础知识的学习。另外,针对视频中的重/难点和平台上热门的话题,可以设计一些教学环节,在课堂上集中讲解和讨论。

3)线下。

由于课程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需求,仅靠在线学习、课堂的练习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学生在线下独自完成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课程设计,进而巩固课程的知识。教师也要在线下结合平台和课堂的反馈,统计学习情况,分析教学效果,适当调整课堂教学或其他教学环节等。

以上3部分在形式上是相互独立的,但在内容上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见图2。例如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与视频教学内容有所区分,并且及时反映出学生在线测验、答疑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的线下统计来源于学生的视频观看、测验、线上互动及作业完成情况,也会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等。

3 教学设计

3.1 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新建构主义理论,在新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过程与传统过程及翻转课堂都会有所区别:首先,教师团队需要在课前录制基础知识的教学视频,并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整理后通过平台发布;其次,教师预先布置学习任务,在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当前内容的在线学习和测验情况,并以此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点;再次,教师需要通过平台在线回答学生的疑问,参与学生的在线互动,以维持学生的在线学习积极性,见图2。

图2 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有所变化,典型学习过程可分为先验型学习和后验型学习两类:先验型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充分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深度的学习,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再参与课堂学习,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将所学知识充分理解,见图3,这种学习方式适合于基础稍差、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后验型学习是指学生在没有在线学习的情况下直接参与课堂学习,通过案例学习之后理解了其中的一部分知识,而课后再有针对性地通过在线学习弥补尚未理解的部分,见图4,这种学习方式适合学习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

3.2 教学案例设计

1)视频教学案例。

图3 先验型学习流程

图4 后验型学习流程

视频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引导和普及基础知识的作用,通常观看视频的学生尚未掌握相关知识,因此,视频教学中采用零散的验证性案例,使用平台提供的实验素材,结合视频教学中的相关操作,制作功能单一的作品,以掌握软件的操作和相关功能的使用。

2)课堂分析案例。

课堂教学主要以综合作品分析为主,使用比较接近实际应用的综合性案例,通过引导式分析,将其分解成主要知识点,并在学生的课堂互动协助下分别完成,最终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设计过程。

3)课程设计案例。

课程设计是教学的检验环节,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发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课程设计采用类似威客的形式,通过预设的情境,提出目标作品的大致需求,并保留一定的余地,要求学生在给定的范围内设计作品,又有一定的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

3.3 考核方式

MOOC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学生的学习方式非常灵活。因此,在课程考核方式上需要相应的改进。考核的基本原则是数量和质量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团队和个人相结合,适当弱化考勤、考试等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评价方式,增加在线学习时数、讨论区的活跃程度等基于过程的评价依据,突出在线学习效率、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课程设计作品创新性等基于结果的评价指标,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在线互助、创新性学习等,强化自身的学习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或自身的特长,完成课程设计作品,以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4 实证分析

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前端开发技术(原名为Internet与网页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之一,已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发课程共享平台(http://zjedu.moocollege.com/)上建立了MOOC课程。全课程分为6章,总共85个教学视频,包含了主要知识点,并于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在校内选取3个教学班(合计157人)进行试点。教学周期为16周,其中线上教学12周,课堂教学4周,每周3课时,采用MCO互动教学模式,并且要求学生采用先验式学习流程,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在线学习主要知识点。

4.1 学习效果分析

本课程主要的考核方式为期末课程设计,其考核因素包括HTML(15%)、CSS(25%)、JavaScript(15%)、素材设计(15%)、页面布局(20%)及网站创意(10%)等。与前一学期类似的教学班相比,主要考核内容的得分情况见图5(换算成百分制)。

图5 学生期末成绩对比

图5中左边的3个坐标为主观性指标,要求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右边的3个坐标为客观性指标,要求学生掌握相对固定的知识。由于课堂上没有进行手把手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在HTML、CSS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略有下降,但在页面布局、创意等方面的表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在网页应用的需求中,这些方面也恰恰越来越重要。从分数的分布上来看,借助MOOC教学后,学生的分数分布变得分散,高分与低分的数量都较上学期有所增加,见图6,其原因是MOOC模式突出基于兴趣的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4.2 学生参与程度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在每学期末都要进行“学评教”评价,要求所有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从最近的“学评教”结果来看,学生对MOOC教学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上学期相似的教学班相比,分数有所提高,见图7。

“学评教”是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与的项目,因此无法真正体现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而在MOOC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一些互动教学的方式,如在线答疑、在线笔记等,通过平台的统计,学生参与情况见图8。

图6 学生期末成绩分布

图7 “学评教”得分

图8 学生参与在线教学情况

由图8可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果,部分学生回答了近50个其他同学的问题,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最终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灌水”的现象,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要采取措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数量和质量。

5 结语

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是基础性、普及性的课程,其理论要求较低,应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传统的“满堂灌”和现有的在线教学、翻转课堂等都不能完全适合这类课程,因此,在MOOC平台的基础上设计了MCO互动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实现更多的互动,鼓励学生结合MOOC平台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课程知识积累。数据分析表明,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平均成绩,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上有明显的作用。同时,该模式对大学教师也提出了挑战,除了需要更多的精力准备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状态、解答学生问题之外,还需要在角色上适当调整[12],“教”“管”的功能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导”“助”的功能,这也是制约该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