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情境化教学中多元化考核方式的探讨

时间:2024-05-04

张丽霞

摘要: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从职教师资的需求入手,分析当前课程考核方式的不足,结合情景化教学方法提出多元化考核方式,明确考核项目的各项比例,实现过程与结果并重,通过加重过程考核的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对其他课程开展多元化考核方式起模范作用。

关键词:多元化考核;情境化教学;考核方式;现代教育技术

0 引言

评价是人类社会中一项经常性的、极为重要的认识活动。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每一门课都要通过评价进行考核。如何才能较公平地考核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一直是各大院校激烈探讨的问题。笔者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育模块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为例,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树立以能力和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突出能力本位,积极探索并建立新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彻底改变“会考试”而“不会做事”的“高分低能”和“有分无能”现象。

1 当前考核方式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要求师范类院校学生必选的模块必修课。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关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良好信息素养、熟练的媒体处理技能以及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效果的能力。考核方式则根据往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调研分析结果,一直在修改,逐渐由原来的重结果、轻过程转变为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多元化教学评价。

在2005年以前,学生的最终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20%)和期末考试成绩(80%)组成,期末考试多以客观题为主、分析题为辅的闭卷形式进行。我们在2006年进行第一次改革,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25%)、多媒体演示文稿(简称PPT)作品成绩(25%)和期末考试成绩(50%)组成。2008年修改期末考试形式为以分析题为主、客观题为辅的开卷形式,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2010年增加了CAI作品,调整最终成绩比例为平时成绩(10%)、PPT作品成绩(20%)、Flash作品成绩(20%)和期末考试成绩(50%)。

当前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应用,迎合现代教育技术多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其比例的分配并不合理。通过对该领域相关专家的咨询和对中职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教师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理论优化课堂教学,其中技术与课程的结合尤为重要,因此教学技能和技术技能同等重要。

2 考核方式的构建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未来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综合能力的水平。通过前期的专家咨询和社会调查,课程组将教学目标分成知识目标、教学技能目标和技术技能目标,用于从不同侧面刻画学生具有的特征;在教学中使用情景化教学方法,以教学设计为主线,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宏观展示课程,将整个内容划分为3大主题:需求分析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题、教学策略与CAI制作主题、各种媒体处理技能训练主题。最终的考核方式是以多个评价指标“合成”一个整体的综合评价值,而多个评价指标根据各教学目标在整个课程中的比重制定。考核层次分析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每个主题在整个课程中的权重系数以及知识目标、教学技能、技术技能在各个主题中的权重系数,构造知识点关系矩阵,通过对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和层次排序,求得每个目标占总成绩的比例为{0.3,0.3,0.4}。同理,根据每个目标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权重,求得最终成绩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即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例。通过分析数学模型可知,较为合理的分配为平时成绩为25%、实践成绩为50%、期末成绩为25%。

2.1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是在情境教学中,对学生参与程度和活动完成情况的综合显现,实现过程评价。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创设的情境见表1,根据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设置3个阶段:形式阶段、功能阶段和创新阶段。形式阶段是机械式的记忆阶段,教师主要套用教材进行操作,目标处于掌握知识的层面;功能阶段是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教学技术解决问题,目标处于有意识运用知识的层面;创新阶段是教师能够精确地利用技术对情境进行塑造,目标处于灵活运用知识的层面。在每个阶段都对学生进行3~5个细节的详细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主题的完成情况、知识的理解程度、创新能力等,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此3个阶段评价所得分数的总和为平时成绩。

2.2 实践成绩

作品制作是在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以后,考查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技能,其成绩是考核的实践成绩。为了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我们引入CDIO思想。CDIO思想主要以产品研发的全过程(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学习课程,是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实现过程是学生在制作作品时,应根据要制作的内容首先进行详细的构思、设计教案,然后在相关网站上搜索素材和使用相应的软件准备素材,最后使用相应软件有的放矢地制作作品。

2.3 期末成绩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期末考试应该从整体上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因此期末考试应以开放式题目为主,是以案例分析为主要题型的开卷笔试。例如,在考查学生对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解时,考题是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写出至少两种以上的教学模式并说明原因。

3

改革成效论证

3.1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调查是为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与学生期望和要求的差距而设计。该问卷包含37道题目,题型以客观题为主、开放题为辅,调查内容主要从学习内容、考试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对象为三年级汽车维修和应用电子两个专业8个班的学生,共307个学生。该问卷共发放307份,收回291份,其中有效问卷263份,占90.4%,废票28份,占9.6%。通过对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分析,作出客观、科学的评论,以得出正确的信息,便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endprint

1)学习内容信息。

为了把握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4~7道题,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分类,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的调查统计如图2所示。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求平均值获知。由图2得出,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掌握得较好,70%以上的学生达到了要求,处于中上等水平,但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掌握有所欠缺,尤其是完全具备教学设计能力的学生不足1/3。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水平。

注:图中柱形依次代表的项目

概念理解:完全理解、较理解、一般理解、刚刚理解、不理解各项能力:完全具备、较具备、一般具备、刚刚具备、不具备

图2 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的调查统计

2)考核方式。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共设计了6道关于考核方式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制作课件作品是否有必要写出教案,2/3以上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于制作作品的实践部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82%的学生认为制作作品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期末考试采用案例分析题,由于受以往考试方式的影响,学生的认同度仅达到55%,认为案例分析题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有1/5的学生还是希望增加客观题。

3.2 作品分析

学生根据教学设计(至少应包含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点),使用两种多媒体工具(PowerPoint,Flash)制作课件作品。从整体上看,学生作品的色彩搭配及布局合理,符合要求,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作品分析统计见表2。

1)素材不够充实。

素材不够丰富,大部分是图片和文字,对于“用图不用表、用表不用字”的法则,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学生平时要多留心,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多种方式随时收集必要的多媒体资料,并分类制作成备课资料大全式的课件资料库。

2)交互性差。

学生是初次接触课件,在32学时内对课件的理解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制作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交互功能,多数为展示功能。

3.3 期末考试分析

案例分析是对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主要测试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使用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对所给材料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考试结果看,80%以上的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准确地写出答案,而写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看清楚题目要求就急于作答,即没有将题目中的重要事实或情节,与自己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照比较,并结合书中的理论知识尝试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观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机会,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解答案例分析题的要领。

3.4 学生成绩分布

8个班的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而成绩的4部分(平时成绩、两个作品成绩、案例分析成绩)走势也一样,即如果总成绩在平均分以上,那么4部分成绩也基本在平均成绩以上。这说明,总成绩比较客观、公平,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

4 结语

基于情境化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情境化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情境化教学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和加入团队学习。在情境化教学过程中实行考核方式多元化,加大过程考核的比例,能够更客观地评价学生,不仅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令教师根据考核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因材施教。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仅是一种考核形式,还是一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都.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6.

[2]程黎晚教师与新课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75-83.

[3]刘光然.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31-276.

[4]张桃红,彭珍,杨炳儒,等.“C程序设计”课程的KM教学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113-115.

[5]孙永丽,高莹.从教学过程设计转向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5-27.

[6]马月进.“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案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87-89.

[7]罗凌.基于项目驱动的“ASP.NET程序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3):134-136.

(编辑:宋文婷)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