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5-04

王玉锋 刘宝旨 厉 群 李亚芳 王 猛 屈志强 闫 玲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0-0122-03

摘要:本文根据我校开展“数据结构”双语教学的实践,就双语教学的师资、教材、具体实施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双语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数据结构;双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指除母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除该外语学科外的其他知识性学科的教学。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 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这是现代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教育部要求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的六个专业之一,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结合我院计算机专业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我们以“数据结构”课程作为突破口,率先开展双语教学。“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的创新往往会在英文原版教材中率先得到反映,以该课程为切入点开展双语教学可以获得相对系统完备的素材,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素质,也为后续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 “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2.1双语教学的师资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承担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较好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了搞好“数据结构”课程的双语教学,我们成立了数据结构及相关前导课的课程组,前期课程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在课程组内选拔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教学效果优秀、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好的教师但任双语课程的主讲教师;组内的其他教师为实验教师,承担为本课程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负责学生的实验教学和监督、评议本课程的任务。实验教师对本课程的评议将作为主讲教师能否胜任工作和本双语课程开展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来考虑。其次,主讲教师要参加学院组织的双语教学培训,和外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经外教考核合格才允许开课。第三,课程组内坚持集体备课,课程体系、教学方法集体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各尽所能。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和青年教师精力充沛、进取心强的特点,努力把课程组建设成一支科研有方向、学术有专攻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另外,“数据结构”课程被评为我院的优质课程,同时课程组教师有过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和为留学生讲授《Computer Concept》的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2.2双语教学的教材

“数据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初衷就是培养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因此为了突出其数学特性,“数据结构”中许多定义的描述就显的非常抽象,不好理解。中文教材已是让学生“头晕目眩”,如果直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文原版教材,那学生可能更是“找不着北”了。考虑到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课程组讨论后决定采用“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即学生学习依然采用中文教材为主教材。我们选用的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严蔚敏和吴伟民老师主编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教师备课则中文、英文教材并举,英文教材我们选用的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Mark Allen Weiss主编的《Data Structures and Problem Solving in C++》(2nd Edition),该书特点是:①结构安排更适合教学和自学。②内容更新、更实用。该教材充分体现了注重实例的精心设计和计算机知识的实际运用。几个较大型和复杂的应用案例的数据结构设计和程序设计,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程序编写过程。③风格更严谨。该教材将整体设计思想和程序设计细节都给予充分的考虑,且环环相扣。学完整本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得到了可随时调用的实用源程序。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课程组经过充分的讨论,制定了“强调基础,宽选窄讲,重在引导”的教学思路,在内容的组织、案例的引入、课件的制作等方面,积极向国外先进的主流思想靠拢。为此,课前我们印发一份《“数据结构”——学生课前准备大纲》。在大纲里详细列出了一些推荐阅读书目、优秀的教学网站、前导课的准备、课堂讨论的热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等。有了这个大纲,学生就可以拓宽学习的渠道,有的放矢地去预习准备课程内容,形成“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学习氛围。

2.3双语教学的主体

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主体,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兴趣等对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选择在计算机专业大二第四学期开展“数据结构”的双语教学。考虑到学生此时正处在全力准备CET-4的关键时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氛围比较好,易于接受双语教学;其二,经过《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洗礼”,学生对教师采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不会感到突兀,所谓的“磨合期”会大大缩短,教学效果可能会更佳。

2.4双语教学的具体组织

(1)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课程组始终坚持并强调“一个核心”。“一个核心”是指双语教学的核心是专业,不能以降低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形式上的双语教学,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用英语而不是学英语”的环境,注意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表达专业技术的能力。

(2) 考虑到我院师资、学生和“数据结构”课程本身“难学难教”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用英语思考解答专业技术问题是不现实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全英文讲述,而是中、英文混合的方式。一般性知识点、专业词汇和课堂提问采用英文而比较复杂的核心算法以中文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回答问题则中、英文任选。

(3) 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生动直观、提高教学质量还可加大教学容量。课件内容全部以英文描述,对复杂算法采用动画分步演示以利于学生理解。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我们尝试播放一些外文教材中的经典视频以帮助学生逐步习惯专业表达并可加深其记忆。

(4) “数据结构”内容繁多,听中文讲解,学生已觉吃力;在双语的环境下,更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学有所得,成为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否则,双语教学只能流于形式,学生就会从一开始的感觉“有趣”慢慢过渡到“无趣”甚至“无聊”了。

为此,在课堂上我们有意识的鼓励同学们“开口说,动脑想”,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我们打破原班的建制,按5人1组分为若干个小组(Workgroup),对于课堂提问,学生可以选择个人回答或是小组回答。个人回答则中、英文任选;小组回答则在小组内讨论后,推荐一人英文作答,其他组员补充。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量化后计入期末的总成绩。在教学内容阐释时,我们积极引入“案例”,建立和相关课程的联系,避免学生孤立的学习本课程;尽量采用“问题牵引”、“任务驱动”的模式,将基本知识点的讲解融入典型案例的解决和研究过程中。同时,做到原理和概念“精讲”,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习惯和能力,提高其思考、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授课中,我们一直向学生强调要“保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要有创新精神,积极思考,各抒己见,不要迷信或拘泥于教材和教师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有时我们会组织一些小型的研讨会,针对课程内容或某一专题,让同学们自己设计题目,提出相关的解决算法,然后集体讨论其可行性和复杂度。通过努力营造一个师生“平等对话”式的教学环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又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也符合当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5)“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本课程的一个教学重点。除了要求老师认真准备实验题目、加强实验课的辅导和合理安排实验学时外,对于实验教学,我们重点强调几个关键环节:“诚实代码保证”、“应用为主”、“分层次教学”和“团队合作”。

我们引入了国内外较流行的“诚实代码保证”体系策略, 要求同学提交的每个实验报告(中、英文任选)都要遵循Honor Code 的要求,杜绝抄袭,尊重他人劳动。

强调实验内容“应用为主”,尽量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栈和队列解决停车场的管理问题;五子棋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树和图的搜索等。

实验题目按难易“分层次”,因材施教,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等参差不齐,如果实验题目采用“一刀切”则会导致能力强的学生因“吃不饱”而感到无趣,程度差的学生因“消化不良”而失去信心。例如在栈的应用实验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实现“数制转换”和“括号匹配的检验”;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选做“迷宫求解”和“表达式求值”。通过这种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使得对课业有着不同需求的学生“各得其所”,能力上都能得到扩展。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我们安排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巧等。在课程设计中,我们精心挑选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题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当然,也可邀请实验教师一起讨论),分析数据对象的特性和数据组织的方法,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存储结构,并能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算法,然后通过上机实习,验证算法的正确性。通过课程设计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算法分析和程序设计能力,更要培养其“团队合作”(Team Work)的意识,使学生学会在团队内部与别人交流和沟通的方法。

3 “数据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讨论

3.1双语教学的评价

如何对双语课程进行评价是个棘手的问题。我们课程组采用“三堂会审”的方式进行。

首先,在整个实验教学环节中,实验教师扮演着“辅导员”和“观察家”的角色。实验教师既要认真地完成实验教学辅导任务,还要细心观察、总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并将其及时的反馈给课程组,同时反馈的还有对主讲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估报告。

其次,学生作为整个双语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当然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评价指标。我们通过课间交流、定期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以求近距离的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整体把握和需求。

第三,课程组还邀请学院里的同行专家或后续课程的教师对我们进行定期的检查性听课或不定期的抽查性听课,请他们从“第三方”的角度对我们进行评议。

如此多渠道收集来的信息经课程组分析讨论后,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思路和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有的放矢。同时,客观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自己教学质量的依据。

此外对学生的评价采用更加客观、灵活的方式,改变过去“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实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的实验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和课堂交流成绩相结合的模式。实际上,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就是以指定参考书为主体,考核体系将不再针对某一本教材和书籍,而是针对教学知识单元来展开。

3.2循序渐进,分层次教学

双语教学毕竟不同于母语教学,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心理”和实际的“教”与“学”上都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确实需要并且各方面条件成熟的课程可以考虑开设双语教学,同时还要找准本课程的“定位”。“跟风”或盲目推行“大、一、统”的双语教学,只会使双语教学“有其名,无其实”。

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采用分层次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很“享受”双语教学,有些学生能“逐步享受” 双语教学,也有部分学生感觉上课时“味同嚼蜡”。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主动地去拓展知识面,不必拘泥于老师的教学进度;对于能力次强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选择的去拓展知识面;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在加强辅导的基础上,积极的鼓励、引导他们去适应双语教学,尽可能把由于语言带来的理解困难降到最低,毕竟,对他们来说“放弃”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3重视前导课的双语教学

对于“数据结构”的相关前导课,如果也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使整个课程体系形成统一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落实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有着长远的意义。这也是我们课程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3.4师资培训

虽然课程组的老师“三军用命”,但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是有“闭门造车”之嫌。因此,争取到学校立项的支持,加大师资培训的力度,把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送出去进行中短期的“充电”或请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交流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3.5累,并快乐着

对于教师来说,相对于中文授课,备课的工作量是成倍的增加。不但要组织好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协调好教学语言甚至校正某个单词的发音,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为此,每次新课,课程组都要组织两到三次预试讲,反复演练,强度之大可想而知。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上双语课会有些“痛苦”。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在我们的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学得“累”,但有收获。集中表现在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阅读外文文献的信心和能力提高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4结束语

“数据结构”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在计算机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其教学改革,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建立相应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对改良本土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和时代需要的“国际化”计算机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 严蔚敏,吴伟民. 数据结构(C语言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 Mark Allen Weiss. Data Structures and Program Solving Using C++[M]. 2nd Edition.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玉锋,刘宝旨,王猛,等. 也谈“数据结构”的教学[J]. 计算机教育,2007(15):20-23.

[4] 刘卓林.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模式评价[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58.

Study and Practice on Bilingual Teaching of Data Structure Course

WANG Yu-feng, LIU Bao-zhi, WANG Meng, LI Qun, YAN Ling, QU Zhi-q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Jining Medical College, Rizhao 276826,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actices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Data Structure course including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 and implement etc. Some hotpot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its solving way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Key words: Data Structure;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