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何金凤 陈蓉 陈善利 王则林
摘 要: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增强学生技能实践为基础,因此文章提出了以赛促学模式下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实施以赛促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根据当前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与核心课程结构,建立全方位的实训基地,构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平台,同时组织学术讨论会以及形成以赛代练实践机制等教学方式,促进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以赛促学;信息安全;技能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skill-oriented talents is based on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of students' skill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to promote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the current talent market demand adjust specialized core curriculum and curriculum structure,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of basic cours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and organize academic seminars and forming mechanism to whereas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to promote information security defense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omoting learning through competition; information security; skill-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of talents
1 引言
高校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同时为各级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为提高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与水平,高校出台了以赛促学培养模式[1]。以技能竞赛形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实现培养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高质量人才。以赛促学培养模式也是高校充分認识到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技能重要性的一种直接反馈,坚持将校园技能大赛作为检验学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为学生素质技能和技能创新提供展示平台。
目前,高校赛促学培养模式已经形成了初步框架,高校形成了学校、省、国家三级竞赛体系,高校每年举行多种类型的专业技能竞赛。这种竞赛模式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知名度[2]。
同时,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提升,一些在竞赛中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也会优先被企业录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现在,国内高校参与度较高的信息安全类竞赛为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自2008年以来,报名参赛的高校超过了500所,参与的学生人次超过了5万,历年获奖的以985和211高校参赛队为主。高校学生的课程体系中信息安全相关的知识较少,学生缺少实践平台,缺乏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以赛促学模式未能在高校中较好地落地实施。社会上信息安全人才的巨大缺口和高校对学生信息安全方向的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变得尤为突出。
所以,如何丰富学生的信息安全知识体系,增强实践技能;如何让竞赛真正意义上走下神坛、走进课堂地助力教学成了以赛促学模式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 实施以赛促学模式课程教学改革
以赛促学模式下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入学后积极性较低与学生存在厌学心理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环境下主动学习,改善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赛促学模式下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如表1所示。
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通常需要具备牢固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熟练地完成产品设计开发与规划设计,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2.1 调整专业课程与核心课程结构
根据高校技能竞赛与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对现有课程模式进行改革。调整专业课程与核心课程的结构,根据学生接受的情况将竞赛相关课程与教学进度调整到前一个学期,能够保证学生在完成相关专业课程后参与比赛。教师可根据竞赛时间,通过申请的方式调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带领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加大部分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实践时间,保证学生技能实践的效果。
整体课程与竞赛主要针对实际企业用人标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的育要求[3]。不断开展专业技能素质教育、职业创新技能、就业指导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等相关课程,同时邀请相关企业管理者与技术人员来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与相关职业发展的要求。
2.2 提升学生间的竞争意识 形成长效机制
为了增加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性,由学生、教师以及职业专业专家组成学习兴趣小组,将其作为学生兴趣科目。
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担任导师,开展包括课题讨论、企业模拟以及校外实践等相关项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对自身存在问题分析,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4]。
学习兴趣小组作为培养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为了更好的建立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可以在组织过程中,在刚入校学生中选拔对信息安全并将其作为发展方向的学生加入到现有学习兴趣小组中。
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让低年级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竞赛的各项条件与要求,掌握竞赛所需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明确今后自身发展方向。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技能,在升到高年级后,自身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极大提升,逐渐成为小组内核心成员,并且不断通过竞赛来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
这种阶段式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小组中最大程度的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提升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形成长效机制,为培养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储备。
3 建立全方位实训基地
3.1 集成实验室硬件和软件环境资源
对现有的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实验室硬件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调配,统一管理不同的实验室并开放实验活动,全面落实培训区域、案件讨论区域和其他不同阶段的实际行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进行区域性、科学性的计划。通过建立园区网络,学生可以共享实验性软件、数据和其他资源。为了整合教育软件资源,建议整合国内教育软件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用的平台。
创建实验培训中心网站,以提供一个支持网络实验和开放实验的平台。通过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支持的任何网站访问实验性学习资源,以进行公开和离线学习活动。学生可以进入所选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验活动,并访问相应实验室的资源,包括查看在线课程、下载讲义、在线辅导和其他学习功能,独立寻找试验项目的合作伙伴等。
3.2 构建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
良好的实践操作也是提升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关键,高校通过不断增加投入,建设相关实训教学基地,着力于构建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不断拓展综合性、创新性实践平台。同时,增加校企长期合作机制,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以赛促学模式提供保障。实训基地建设需要高校对实训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补充,在注重基地内涵建设的同时不断增加硬件设备[5]。同时,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使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操练,为学生技能实践提供资源设备,为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提高学习动力提供条件。
4 构建以赛代练实践机制
4.1 组织学术讨论会
在每次竞赛后,高校应针对每次竞赛内容开展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为学生增加知识获取渠道。学生在讲座中可以了解到竞赛知识技能点中最新的知识,在巩固自身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专业视野,进一步对专业技能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及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竞赛中经验与学习经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团队的协作与人文精神。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模式,要求培养的人才具备广阔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实践能力,并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快速更新,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善于理论联系的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
学术讨论会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方法,是联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在开展讨论会过程中可能受到自身条件方面限制,因此需要加大对其的投入,逐渐形成规划,使学术讨论内容与竞赛内容相一致,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的良性发展。
4.2 以赛代练的实践模式构建
竞赛机制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对高校教育成果的一种检验。以赛代练的实践模式,成为目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近些年来,随着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全国网络攻防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信息安全技术专题邀请赛等多项竞赛的开展,比赛规模与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一机制的实施,除学生参与竞赛外,同样高校也需对以赛促学模式提供保障机制。高校根据企业单位人才需求,不断更新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此为基础不断调整课程模块。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将课程模块与竞赛内容相对接,形成教学与竞赛同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并由专业负责人组织由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技能大赛指导小组,最大程度地把握大赛中的内容与方向,制定具体竞赛培训方案,将课程内容与培训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和素质。
设立奖励保障机制,构建学生奖励体系,在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单独设置职业岗位课程,让学生在竞赛中取得成绩可兑换为相应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竞赛。提供相应教师奖励机制,对技能竞赛中获取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促进教师教育的积极性。
5 结束语
以赛促学模式下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学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安全攻防技能竞赛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发展,使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技能实践操作。在以赛促学模式下,对信息安全攻防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教学目标,牢固掌握技能实际操作相关知识,成为人才培养长期发展的可行路径之一。
基金项目: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1901164001)。
参考文献
[1] 张波,贾忠田,刘悦,荆山.网络安全协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9(12):43-45.
[2] 王静,熊育婷.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计算机病毒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网络空间安全,2018,9(08):98-102.
[3] 程实,陈蓉,施佺,王则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0):243-246.
[4] 光焱,康绯,卜文娟.网络安全专业基于CTF模式的密码学课程实验课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6(90):86-87.
[5] 賀佳,李文江,罗天泽.“网络强国”背景下公安院校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浅析[J].网络空间安全,2018,9(10):105-109.
[6] 黄道丽,梁思雨,原浩.《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视域下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J].信息安全研究,2019,5(11):1044-1048.
[7] 杜瑞颖,张焕国,傅建明,陈晶,唐明,何琨,刘丹,代永平.网络空间安全大类下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9,5(03):25-30.
作者简介:
何金凤(1989-),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硕士,南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信息安全、网络故障检测、机器学习。
陈蓉(1997-),女,汉族,江苏泰州人,南通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
陈善利(1976-),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齐齐哈尔大学,硕士,南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计算机应用。
王则林(1973-),男,汉族,江苏南通人,武汉大学,博士,南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和关注领域:智能计算、演化算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