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本文从修辞结构理论视角入手,以美国智库涉华研究语料库和《中国日报》小型参照语料库为对比研究对象,以RST理论研究专门软件为主要研究工具,通过批评性话语分析,对两个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剖析美国智库涉华话语的主观性态度,透视美国智库关于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
关键词:美国智库;中国形象;话语建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9-0146-02
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美国智库对中国的研究日益深化,研究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领域。近年来,有美国智库学者采用较为严谨和科学的研究分析方法,对中国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阐释,撰写研究报告,探讨中国崛起对国际社会的影响[1]。一些美国智库能够客观评价中国经济发展给国际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但在对中国政治的研究中,众多美国智库都带有较为明显的偏见,肆意宣扬中国威胁论[2] [3]。鉴于此,本文以美国智库和《中国日报》的话语为对比研究对象,分别创建小型标注语料库,结合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和修辞结构理论,剖析美国智库关于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从而揭示话语修辞结构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和中国形象建构。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源于福勒等人在1979年出版的《语言与控制》中提到的“批评语言学”概念。1989年,费尔克劳在其著作《语言与权力》中又提出了 “批评性语篇分析”。其本质是对语言中存在的各种隐性和显性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支配、歧视、权利和控制关系。辛斌教授指出:“批评语言学研究语言、权利、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交叉关系。是语篇生成者在形态结构、意识形态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对语篇的分析离不开对话语实践过程本身及话语发生地社会语境的分析。” [4]
修辞结构理论(RST)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系统功能理论的框架下创立的篇章生成和分析理论。RST理论旨在描写那些使得语篇成为人类交际有效的和可理解的工具的功能和结构(Mann,1992:43)。通过描写篇章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来分析语篇,这些大小不一的部分称作结构段(span)。各部分由定义的功能关系相连接组成更大的部分,依此类推,直至组成完整的语篇(刘世铸、张征,2003:21)。[5]
本研究主要从美国主流智库中搜集涉及中国的学者论文,共计60,000余字,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筛选,结果发现美国智库在对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中使用的修辞结构关系种类共计25种(图表省略)。其中频率较高的为递进关系(Progressive)、联接关系(Conjunction)、对比关系(Contrast)、阐述关系(Elaboration)、并列关系(Joint)五种,分别占11%、9%、7%、7%、7%。以下选取两种进行实例分析。
1 递进关系:出现频率最高,共计163次。常用关系词有also,besides,then,moreover等,如:
China has offered Taiwan a form of political reunification that would grant the island operational autonomy in domestic affairs,but,in return,Taipei would have to acknowledge a single shared sovereignty. China also refuses to renounce its use of force over the island,claiming that the ability to employ force over one's territory is an essential attribute of sovereignty.
首句讲中国向台湾提出如果实现统一将授予台湾自治的权力,但台北当局必须承认一个主权。第二句则强调中国拒绝放弃在台湾使用武力的权力。两句话通过also一词相衔接,体現了句间递进关系,表达了中国想要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2 对比关系:即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集中在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对照和呼应关系。常用关系词有however,although,but,unlike,while,whereas等,如:
Chen,who promised not to declare Taiwanese independence during his 2000 inauguration,may be attempting to regain support for his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in advance of elections later this year… The Economist's analysis of the latest China-Taiwan spat predicts Taiwan will eventually rejoin mainland China peacefully and says that while Chen's remarks were strong,they were “not unexpected.” His predecessor Lee Teng-hui made similar remarks toward the end of his term. But another pro-independence politician is looking to take power when Chen steps down.
首句提到陈水扁由于涉及妻子、女婿的腐败丑闻,试图在大选前重新获得民进党的支持。第二句预测台湾将最终和平回归祖国,用while一词指出尽管陈水扁言辞强硬,却并不新鲜,前“总统”李登辉当年也发表过类似言论。最后一句用but一词将话题引向倾向台湾独立的政治家参与政权竞选的情况,希望在陈水扁下台后接过权力。前后两个矛盾双方形成鲜明对比,又相辅相成.
本研究对《中国日报》部分语料进行标注分析,并将所得数据汇总,结果发现其中共使用了22种修辞结构关系,使用频率较高的为递进关系、联接关系、并列关系、详尽阐述四种,比例分别为13%、11%、9%、9%。由于本文研究重点在于美国智库涉华政治话语,因此对于该语料库的详细分析省略。
研究发现,美国智库与《中国日报》关于中国的话语建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在于美国智库是由美国相关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等的公共研究机构,在美国国家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国日报》作为中国的主流英文媒体,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但对于中国政府的决策并没有起决定性作用。两者立场角度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于政府决策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关于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
总之,对美国智库涉华话语展开多维度探索和语料库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跨文化语篇鉴赏和批判性阅读能力;有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形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为外交战略研究提供启迪;也有助于加深对美国智库话语的认识和理性批判。总体上有助于了解美国社会如何看待中国崛起,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总体走向,从而更好地认识中美关系,深入理解对话协商、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洪洋.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国智库眼中的中国崛起[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55-61.
[2]钱浩.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冷战后的“中国威胁论”[J].国际论坛,2006(1):40-47.
[3]傅梦孜.“中国威胁”,还是威胁中国?[J].世界知识,2005(17):38-40.
[4]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57-58.
[5]刘世铸,张征.修辞结构理论与RST工具[J].外语电化教学,2003(8):21.
作者简介:唐伟(1977—),男,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