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间:2024-04-23

宋箐

自2014年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启动至今,我对这项工作的感悟是: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如何开源取水,这是工作的困境。现有的来信、来电、电子邮件中,纯建议类的质与量都不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里,挖掘出有质有量的建议,如何找到源头,让建议源持续不断,这是我努力破解的题目。

“天光云影暗徘徊”——如何改变工作方式,打通横向与纵向关卡,并保护好水源,这是破题的路径。

路径一:凿渠引水。把好的资源往深里挖,把点上的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加以剖析。

路径二:建渠引水。横向看,做建议征集的不只人大一家。有市政府信访办、各委办局。能否借助这些平台,互联互通,各取所需,值得探究。政府以解决实事为主,人大则是为了立法、监督提出建议,各自的着力点和目标都不尽相同,若是实现了大数据的支持,反映的问题也会更全面,更有助于建议的有的放矢和成果转化度的提升。

路径三:筑渠护水。水是流动的,不进则退。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若只在收集建议上下功夫,不建立健全反馈与奖励等后续机制,建议人的积极性就得不到肯定和维护,会流失。

因此,反馈、奖励的途径也要开拓和加强。比如:反馈重在与建议人的互动。目前的做法,是将一些有价值且做了摘报的建议,直接刊登在建议平台,既作为对建议当事人的反馈,也是一种引导和交流。奖励措施,则可以利用人大的现有资源,比如旁听常委会、“走进人大”活动、建议的选编刊登等等,多途径鼓励建议人热情参与人大工作,圈住一些关注人大建议的“粉丝”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定位这项工作的价值,真正理解这项工作启动的意义,这是解题的方向。追本溯源,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启动之初,常委会领导就曾说过,“收集人民的建议,是人大信訪工作的回归本源”。我认为,在人大信访经历了涉法涉诉体制改革后,做好这项工作本身,是使人大真正成为一条民意主渠道的必然要求。“市民建议征集平台”,顾名思义,主体是每一位市民。市民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主体,只有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我们这座城市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力、创造力。因此,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本身,就是人大工作的“源头活水”。它是智慧之源、民意之源。做好这项工作,是为人大工作提供活水与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应当得到重视。从全市层面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已纳入到了上海市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中。这项工作作为“健全矛盾预防化解体系,维护社会有序发展”的细化工作项目,目标就是“健全社情民意收集、处理、反馈机制,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

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为有源头活水来”是“问渠哪得清如许”的答案。而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中,我想,它更是努力的方向与目标。衷心期待有这么一天,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能得到“问渠哪得清如许”的赞誉与肯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