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前言:情感是每个人都会有,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希望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表达。这对于培养的健康的人格塑造和向上的全面发展十分有必要。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式,以便于实现素质教育的初衷。
1.1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情感是获取外界信息的引导因素,许多对于知识的渴望都是通过情感的引导而获取的,因此,语文教师实施情感教育在现阶段可以吸引学生关注语文这个学科,在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之中,会使学生发现更多值得学习的语文知识,从而学生愿意投入其中进行学习。而学生接收知识的潜能,就在情感的带领下实现激发[1]。使得语文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当前初中语文的情感教育出现滞后性。情感教育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中发现,多数的语文教师并不是太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往往是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才对学生进行补充式的情感教育,这就导致学生接受情感教育时,出现了滞后性,不仅不利于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反而还会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1.3情感教育的运行方式有待提高。情感教育是一个相互的活动,需要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如果只是单纯的在语文教材中获取情感,而不给予学生情感抒发的空间,那么这种情感教育的方式是有问题的,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感情表达能力的提升。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已经有了初步的是非判断,需要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品格的完善,所以情感教育的方式对于学生至关重要。
2.1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现代的教学理念之下强调学生与教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在传统的教师授课理念中教师只是把自己的重心放在研究教学和学问之上,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可以获得一个好成绩。但是教育毕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学生只要不愿意接收,那么教师就是白费心机。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十分的重要[2]。教师不仅需要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准,也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就拿冰心先生的《荷叶·母亲》为例,作者通过观赏大雨之中的红莲就可以联想到母亲为自己遮挡风雨,从而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对于母爱的赞美。
2.2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良好情感氛围的营造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人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跟随教师或者是作者的脚步,去体会自己不曾有过的情感[3]。例如林海音的《窃读记》是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散文,作者因为贫穷而去书店进行“窃读”,但是对于生活优越的现代初中生来说,即便是将书拿到他们的面前,也不会认真的阅读,更何况去“窃读”,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感情,教师可以将书比喻成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宝物,如学生们喜欢的限量版玩具等等,让学生们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如果你发现这个玩具没有出现在柜台上,而店家突然说留着一个给你,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处于这样的思考环境之中,体悟作者的情感,就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失而复得的感受。而学生也可以从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中,感受到读书给人带来的美好,从而在这种感情的牵引之下帮助学生也可以得到读书的乐趣。
2.3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语文教材是情感的发源地,这里汇集了各式各样的情感故事,而一篇优秀的文章也正是因为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而闪闪发亮。因此,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容易忽视的情感,语文教材就会将其放大,以使学生可以由语文学习联想到自己本身,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比如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中,向我们介绍了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的故事,为了可以放大文章之中海伦·凯勒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莎莉文老师对她的帮助,教师可以让同桌两个人一个扮演老师、一个将眼睛蒙住扮演海伦,模仿文中老师带着海伦在黑暗中感受这个世界的过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重点朗诵海伦和老师对于爱的解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莎莉文老师对于海伦的深情教诲。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中进行情感教育时,语文教师应该注意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要务,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为学生进行情感氛围的营造,以便于学生可以接受教师的情感教育,最后就是注重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材文章中的情感挖掘,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会,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