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高明
摘要:语文教师对初中生讲解学科知识时,不单是要让学生记忆教材上的知识,也需要让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层的理解,以此获得更好的情感教育。问题能引导初中生深度理解课程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探索的兴趣,逐渐提升学科教育的成效。为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学科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提升他们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本文探究语文教师巧设思考问题的途径,希望对学科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课堂;课程参与;学科问题;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2-0245-01
Abstract: the language teacher discipline knowledge,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not only to let students memory textbook knowledge, also need to let the students to mak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to gain a better emotional education. Problems can gu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als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active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knowledge,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For this reason, Chinese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content of articles and enhance their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knowledge learning by means of skillfully setting disciplinary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lores ways for Chinese teachers to skillfully set up thinking problem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anguage classes; Course participation; Subject matter; enthusiasm
前言:
语文教师对初中生提出思考问题,能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控制,启发学生的学科思维。同时,通过课程提问也能对学科教育情况进行反馈,以此提升学科教育的科学性。而语文教师提出问题的质量对最终教学效果有着影响,必须要保障问题的科学性。教师在设置思考问题时,应该关注问题呈现的启迪性,依照教材内容以及学生认知能力提出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课程知识进行主动性的探索,以此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1 课堂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降低学习难度
问题能引导初中生深度理解课程知识,让学生感受文章的内容。为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提问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知识。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在提出课堂思考問题的过程中,应该保障问题的层次性,以此降低学习难度[1]。因为初中生体现的认知能力以及思考角度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这样能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
如讲解“黄河颂” 时,语文教师应立足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思考问题,“文章内容一共分为几段,体现怎样的段落特征?”“黄河颂的关键词有哪些?关键的语句是什么?”“文章歌颂黄河怎样的精神?黄河有着什么样的特征?”“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初中生对学科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以此降低学科教育的难度。
2 课程提问应该保障启发性,激发初中生的学科思维
语文教师提出问题的质量对最终教学效果有着影响,为此,教师必须要保障问题的科学性,要提出具有启发性的课程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课程问题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要立足教材内容的核心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感受教材内容的重点,获得相关的情感教育。为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课程提问时,需要考虑问题的启发性,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
例如讲解“陋室铭”时,语文教师可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探索。“陋室铭中重点词汇是什么?”“为什么将文章名字定为‘陋室铭?”“文章中哪些语句表达作者的做人态度?对此你怎样看?”“请用简短语言论述文章的主题思想,并阐述你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这些思考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可以指导学生对古文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实现思考以及表达等能力的培养,逐渐提升班级学生的学科思维。
3 语文教师提出课程问题时应该保证难易度,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讨论中
初中生对相同事物有着不同认知,也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时,学生体现的理解以及运用能力均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讲解知识,则不能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的各项需求[2]。为此,语文教师提出课程问题时应该保证难易度,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讨论中,这样可以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初中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索。
如对初中生讲解“腊八粥”时,语文教师就需提出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可提出几个简单的课程问题,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与分析[3]。“文章作者是谁?”“文章中有些成语?你们知道成语的内涵是什么吗?”“文章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之后,语文教师可提出一些稍具有难度的思考问题。“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文章中出现几处省略号,有着怎样的作用?”“你比较喜欢文章中哪句话?为什么?”最后,语文教师需提出一些具有拓展性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八儿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学习本文之后,你有着怎样的情感收获?”这些问题能让不同认知能力的初中生都可以参与到文章讨论中,立足文章阅读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答案。
4 结论: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学科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让学生获得情感教育,以此逐渐提升学科教育的成效。为此,语文教师需保障课程提问的价值,依照教材内容以及学生认知能力提出问题,最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应该保障问题的层次性,以此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语文教师在开展课程提问时应该保障启发性,激发初中生的学科思维。此外,语文教师需要保障课程问题的难易度,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初中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程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以会宁县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为例[J].才智,2016(04):135.
[2]何光峰,曾志红.初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基于对12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实证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6):5-7.
[3]杨晶.关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研究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2):1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