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我们每期会请一位名师特教点评作文,逐句点评,深入分析。机会难得,不容错过!
张祖庆老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督导室兼职督学,省“领雁工程”实践导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第一批名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杂志封面人物。先后被评为市名教师、学科导师、市优秀科技人才。
“我们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我觉得这句“流行语”值得商榷。想象力是天性使然,并不需要刻意培养,只能靠悉心“牧养”。就像牧民让小羊羔在草原上自由驰骋,羊儿就会主动地吃到很多鲜嫩的草,久之,羊儿就长得壮壮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禀赋,只要我们不给孩子太多的束缚,让他们在想象的草原上自由奔跑,想象力就会与日俱增!
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儿童的语言也许缺乏成人的逻辑、成人的深度、成人的圆融,但那些幼稚的话中往往流淌着汩汩的诗情。试看两例:
母亲非常喜欢旅游,带孩子旅游了好几个地方后,问6岁的儿子:“旅游是什么?”“妈妈,旅游就是在大自然中走动。”还有一次,妈妈躺在床上睡懒觉,显得很慵懒。7岁的儿子对着妈妈的脸兴奋地说:“妈妈,我看见你的脸上写着一个‘六!”
如果我们从语法角度对儿童的语言进行修改,规范是规范了,但是灵性却荡然无存。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儿童守护牧养想象力的草原,因为草原是很容易被沙化的。有时候我们一不小心就成了侵蚀、破坏草原的罪魁祸首。我们很多时候打着规范语言的口号,干的却是扼杀儿童想象力的勾当。
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给孩子们读了外国作家写的童话《糖果雨》,接着老师让孩子想象:“假如你的天空会下一场神奇的雨,你最希望下什么雨呢?”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会下钞票雨,手一伸,就是一把一把的钞票。”有的说:“会下金猪雨,黄金做的小猪一只只掉下来,可好玩了!”有的说:“会下一场作业自动写作机雨,写作业就不用发愁了。”……孩子们的想象五花八门、异彩纷呈。老师接着追问:
“你认为谁的想象最合理呢?”
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逐一否定了同伴的想象:
“下钞票雨是不行的,那会让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变成懒汉。”
“下作业自动写作机雨是不行的,那样我们就再也没人交作业了。”
“下金猪雨是不可能的,因为黄金做的猪掉在头上会砸死人。”
一个原本非常巧妙的想象话题,却因为“谁的想象最合理”这一糟糕的引导和规范,无情地关闭了想象之门。这就是典型的“圈养”。
让儿童在想象的草原上“撒欢儿”。
第一,慎提“合理”。老师不要轻易在指导想象作文的时候过早的提出“想象要合理”,否则,孩子们在想象时,便会考虑太多,想象的翅膀便难以轻盈地飞翔。只要孩子们的想象不是反人性的,不是低俗无聊的,就随他去。想象就是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倾诉在文字中。我们为何老是拿起一支无情的红笔,给他们的精彩想象打上大叉叉呢?老师啊,我们能否宽容一点呢?
第二,慎重“升格”。“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很多老师时刻不忘自己是老师,总喜欢在学生作文的结尾加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句子。于是学生作文的结尾,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孩子写了—篇《爷爷老了》:
老了多可怕。爷爷老了,说话漏风了,走路拄拐杖了,两颗门牙也“下岗”了。
老了,真可怕!
语文老师觉得“思想有点消极”,给改了一个结尾:“老了没什么可怕的,就是剩下一颗牙齿,也要让它成为铁齿铜牙。”这么一改,童趣没了,一篇作文就这样被扼杀了!
当然,“淡化升格,多练少改”,并不意味着纵容学生中的胡思乱想,适当的章法,还是要讲的。“无拘无束想,有章有法练”应该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尺度,要靠教师的教育智慧。
第三,慎用范文。在想象作文教学中,老师的范文用不用?窃以为,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用的,尤其对中低年级学生,他们处于习作起步阶段,需要老师的示范引路。到了高年级,要先放后收,老师要先让学生来表达,因为范文过早介入,学生会受范文的制约,文章就会大同小异。将范文适度后置,老师引领之后,再让学生去修改,会给他们以豁然开朗的启悟。范文最好直接选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非常幽默。我就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习怎么样把文章写得饶有兴趣。他们有兴趣,仿得有模有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