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胡卜村的消失

时间:2024-05-04

胡卜村,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新林乡,距县城东15公里,北与嵊州市金庭镇接壤,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村里保存完好的古建有二十多座,小瓦屋顶,三合土地面,青石阶沿,卵石天井。为了“解决浙东地区人均水资源缺乏、防治曹娥江流域洪涝灾害,以及解决宁波、舟山优质饮用水缺乏”等问题,新昌县与宁波市按51:49的投资比例合作兴建一个水库—钦寸水库。水库工程于2009年2月28日破土动工,将于2016年完成大坝主体工程建设,预计2017年建成。钦寸水库将淹没土地10635亩,淹没各类房屋66.64万平方米,涉及28个行政村,移民10164人。2017年3月,水库蓄水位涨到七星峰的山脚,胡卜村已被淹没。

我因为一次采风走进了浙江新昌这个千年古村,于是作为摄影师的我,毅然拿起了相机,从2014年7月到2017年6月份这段时间,终于把即将消失的古村做了一次忠实的记录。不仅拍摄他们丈量房子、签订协议、二次搬迁、拆迁及移居新居的整个进程,还走进了他们的家里,见证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这是一个曾经充满生机的村落,因为水库移民,几千人的村庄,顷刻间夷为平地。通过这些影像,我们能够窥见这个村子逝去时光里的那些美好和伤感,那些远去的物是人非,欢笑忧伤。故土随着拆迁和改造,终究会被时光的洪流所湮没,我只能让影像来留存故土的历史与现实,让影像来记住乡愁,让影像来留存一份乡村记忆,让影像来记录那一个个鲜活而又丰富的人们。祝愿在他乡,生活更美好。

專家点评:

摄影师王小红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和当地人的视角编制了一套现代化进程中的家乡叙事,在视觉关系的经纬钩织中言说出隐匿在“拆迁”事件背后的不同情愫。值得指出的是,王小红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生动情节,或是说善于从中构建自身的家乡感受,发挥了女性主体特有的敏感。

颇有意味的是,此种建立在“消逝”必然性上的家乡情愫,含有对现代化的反思成分。这种反思的立场来自自觉的现代性主体,同时又受控于一套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技术。它常常先入为主地将“家乡”放置到现代化的对面,或是将“家乡”等同于精英理想中的传统社会。于是,对“家乡”意象的建构就容易步入到古老、自足、宁静与安详等简单的叙事套路之中,从而忽视了古老村庄无时不在的当下性,包括“古”村自身的当下意涵。

系列作品最后所呈现的古村从地平线彻底消失的景象,是一种拆迁之后的行为结局,或是诗学意义上的消极宁静。也就是说,这类视觉言说的结构具有清晰的逻辑,但其历史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呈现得不够。

笔者认为纪实摄影的意义不止于对消失的瞬间做出抢救性记录。同样,纪实摄影的功能也并非只是对逝去过程和怀旧情结做出补偿性安抚。相反,纪实摄影的价值是用纪实的方式提出质问,更明确的表述是,纪实摄影师的作品就是自己的良知。(本刊发表时有删节)

——渠岩(当代艺术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