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赵艳秋
60年来,人工智能几起几落却一直未能普及到社会的基础层面。这一次,由于基础技术的进步,以及细分领域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越来越落地。
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不慢。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和行业用户正在努力着。每隔几个月,就有新进展被报道出来。
在消费级市场,2016年12月,华为2012实验室在过去4年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手机”通过荣耀品牌落地,不少贴心的智能化功能确实吸引人。
在企业级市场,2016年春季,服务于法院体系的“法信”平台上线,它基于自然语言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国司法改革中推广先例制度——不只是看法条,还要看先例,提供了智能化平台。它由在美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双科技开发。
在北京,经纶世纪在过去6年与医疗机构共同研发疾病预测、干预模型与服务系统,并开发健康服务机器人。2016年秋季,机器人在北大护理学院支持的一家养老护理中心开展试点。
在上海,依图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协助一线公安干警办案已较为普及。它甚至重新定义了破案率……
更有怀抱梦想,希望将人形机器人带入家庭的创业者仍在追梦的道路上前行。
60年来,人工智能经历了几起几落。这一次,一方面由于基础技术的进步,甚至连更迭速度很沉稳的芯片业也频频传来创新的消息。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细分领域飞速发展,其工作能力和人类相比可谓云泥之别,这让人工智能越来越落地。
而在这个过程中,到一线应用市场去争取和挑战最多的应用机会,成为人工智能更快落地、更接地气的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