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康翔
11月24日,两则不同的、关于当前虚拟运营商用户规模的新闻,出现在当天的报道中:其中之一显示,经过接近一年的发展,目前中国虚拟运营商的用户总体规模已经达到50万,而另外一条则认为已经达到110万。
运营商,看上去确实很美。毕竟,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生态与格局中,“运营商”这三个字沉甸甸、响当当。中国的三家电信运营商,尽管在各自当前的发展中可能存在不同的问题和困境,但是每家都拥有数以亿计的庞大用户群,这让它们在上下游拥有极其强大的话语权,国计民生都与之息息相关,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决计脱离不开——电信服务,已然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空气”。
然而,冠以“虚拟”二字之后,我们面前的就不再是“三座大山”,而是33家领取了工信部颁布的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11月21日,在以前三批发放、总量为25家的基础上,又有8家企业第四批获得了这一资格。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必再纠结于现有的虚拟运营商的用户规模。毕竟,无论是50万,还是说110万,在三大运营商庞大的体量面前,渺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要知道,三大运营商每月的新增用户总数都在300万上下。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引入虚拟运营商呢?
有分析人士表示,引入虚拟运营商加入市场格局的设计初衷,是通过这一新的方式打破原有的电信运营商固有的套餐模式,定位于不同的细分市场,联结通信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桥梁,给予最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
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尽管头衔上有“虚拟”二字,但是各家的投入可是实打实的。据悉,不光是工信部对申领企业的队伍资质和管理团队有着非常明确和严格的要求,申领企业的前期投入也是不菲的,千万元或许只是起步要求。即便如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已经有33家企业获得了牌照,而据透露目前可能仍有多达200家企业在排队申请。
那么,虚拟运营商们的现实诉求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来揣测一番。
我们首先来看电信最基础的业务:语音、短信和流量。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块作为传统电信运营商立足之本的业务,竞争已经弥足激烈,用“刺刀见红”来形容可能并不为过。我们很难想象虚拟运营商能在这一领域赚得利市,毕竟无论是通话时长、短信条数或是上网流量,虚拟运营商都需要向传统运营商集中购买,继而转卖给自己的用户,从成本的角度上来说,被掐着脖子的虚拟运营商们很难在此掀起波澜——除非赔本赚吆喝,高价买、低价卖。
能够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申领到虚拟运营商的牌照,必然也是雄霸一方的实力企业。之所以挤破头抢步进来,为了加强自己原有的拳头业务,扩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应该是一个更加令人信服的理由。尽管手机的最基础功能是通信,但是基于其上的在线业务增值,可能才是最为吸引人的。譬如手机娱乐、移动零售、数字生活、智能服务、移动商务,这将会帮助企业实现另一个维度的快速发展。反过来,这些企业会借助既有拳头业务带来的加强,补贴自己用户话费的同时,用手机号码的唯一性,锁定这些客户。既提升了收益,又加强了客户忠诚度,何乐而不为?
“跟风流”作为商业世界的一大流派,在虚拟运营商中自然也有其存在。“既然别人在申领,那我也得去占个坑,没准日后还能卖个好价钱。”这种心态,可能并不是个别。
接下来说的“意识流”,与围棋中不同。我们知道,有些杰出企业的领导人,对于虚拟运营商可能想得并不透彻,但是其天生的敏锐和商人的直觉会告诉他:这或许是个稍纵即逝的良机,错过就是罪过。
“概念流”也不会失去了踪迹。我们熟知的不少实力企业,实际上也是玩概念的高手,假如还有准备IPO上市的打算,那就更加需要深谙此道。显然,“虚拟运营商”的头衔无疑可以帮助它们达成目的。
不仅虚拟运营商们有着现实的诉求,其从业者们更是不会例外。记得去年刚刚颁布第一批牌照之后,我们就看到为数不少的原运营商骨干加入到新兴的虚拟运营商,然而今年下半年以来,其中的很多人选择了回流或是以其他的途径离开。其中的缘由,想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原以为是一方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天地,其实还是有着不少的掣肘因素。
或许我们可以将虚拟运营商的引入,视为“电信业走向全面放开的必要序曲”, 但是“银行不认170号码”、“通话效果差”、“网络覆盖有问题”等实际情况的存在,仍是虚拟运营商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