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被激活的祁连山

时间:2024-05-04

2017年4月30日,经过一个月展出之久的庄辉个展《祁连山系》落下帷幕。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庄辉常以摄影为手段进行创作,此展集合了他2014年至2016年的作品,这些作品均以祁连山为背景进行创作,并由英国策展人秦思源担任策划。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文人和画家隐入山中以躲避乱世纷扰。由于这样的乱世在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山水画也就成为中国文化里最重要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对庄辉来说,处于自然之中就意味着处于社会之外,这让他能够思考一些比人类更久远、更广博的东西;而远离日常生活的繁琐世俗对于他触碰到比过往创作主题更为根本的事物尤为重要。为此,庄辉寄情在玉门伴随他长大的群山——祁连山脉。

几乎所有在此次“庄辉·祁连山系”中展出的作品都是他于2014至2016年造访祁连山时创作的。常青画廊主展厅的作品可以理解为他在山间游历的缩影。《祁连山03》(2011-2016)包含了他在该地区拍摄的数千张照片,每张都被压缩至只有很小的像素,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段时间的蒙太奇,一种到目前为止整个项目的视觉呈现。与上述压缩的抽象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祁连山08》(2014),该作品由7个屏幕组成,每个屏幕都播放着庄辉放置于山区各处的小型红外线感應摄像机拍摄的片段,这些摄像机在山中一放就是两个多月之久,只有周围出现动静的时候才被激活。在白天,激活运动传感器的动物隐没于随天气变化的山区景观之下,很难看见。但到了晚上,这些动物似乎主导了夜视镜下的鬼魅风景,暗示着另外一个世界的存在。在《祁连山—11》(2015)的30张照片中,各种色彩艳丽的单色天空映衬着山顶的轮廓线。30张图像里天空非自然的颜色都经过艺术家精心挑选,以便突出被拍摄景观独特的质感与色彩,在艺术家与自然之间创造出一种互为补充的碰撞。在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元素中,矗立着一块孤立的岩石——《祁连山—12》(2016):一块出奇光滑的砾岩在孔中喷出蒸汽,宛如一出自然现象的模仿秀。

画廊的二楼被两件视频作品占据。它们展示了庄辉“摹写自然”或“直描自然”的过程。视频里,艺术家背对镜头,一个视频拍摄于夏天,另一个拍摄于冬天。在中国艺术史上,自然一直是艺术家们主要的描绘对象,但中国艺术家从来不直接摹写自然。庄辉的绘画行为强调了他作为一名创作当代艺术的中国艺术家所必然面临的困境。一方面,他想与童年时代的风景建立联系,以此感受东方理念中作为艺术家的真正意义。但另一方面,这种艺术传统已沉睡百年,深埋于多年文化交换的复杂历史之下。

在画廊顶层,庄辉向该地区奇特的本地文化做了一次颇为私人性质的致意。在他拜访过的庙宇的壁画中,人与山都是按照同等尺寸表现的。人像坐在椅子上一样跨骑于山间,或是像在清晨起床一般从山中显现。祁连山区的人与风景之间的共生关系已经融合到难分彼此的程度——人已经成为山的一部分。庄辉用色粉笔在手工纸上绘制的图像中,艺术家本人的肖像也进入构图,仿佛他幼年时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庄辉·祁连山”仅是艺术家实现关于山水风景的长期艺术计划的第一步。通过四年对祁连山地区的观察与体验,庄辉逐渐与这片在文化上哺育他,并在他的意识中沉睡多年的土地建立起了某种个人关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