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代表微博

时间:2024-04-23

上海市人大代表王琦:市政府要加大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正面宣传,让好的政策落地,让企业健康发展;应加强科技创新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要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推进上海医疗纠纷相关的法治建设,缓解医患矛盾,建立全市医疗卫生应急抢救的固定队伍;继续加大对PM2.5的整治力度,推进环保不松懈。

上海市人大代表朱民: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更加关注科技创新的成效,更加关注专利成果的转化,更加重视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关于文化产业,在提升文化软实力过程中,要充分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努力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上海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上海市人大代表杨军:要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级诊疗制度,解决“看病难”问题;加强全科医师队伍的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放开社区医院的用药限制,慢性病常用药物要在社区医院普及;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均衡医疗布局;加强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专门设立关于急救知识、自我保护的培训课程。

上海市人大代表周海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关键在于成果落地。建议:一是上海的高校和供应商要抓住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机遇,投入人力物力研究开发相关的新技术,抢占市场先机。二是上海高校要在培养航空专业人才方面下功夫,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三是要打造国家高新技术的服务信息联络平台,实现共享。

上海市人大代表李德润:从城市安全管理出发,加强两大机场的净空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对净空管理发布了不少规定和通知,建议一是加强梳理,明确监督、监控的主体责任,完善日常管理监督机制。二是在临空地区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市级层面要有规划指导,利用政策吸引高附加值企业入驻上海两大机场。

上海市人大代表常江:关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重视人才引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重视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鼓励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重视与基础科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建设,推进建设国际标准化的科技服务平台;建立科研激励机制,体现科研人员价值;建立科技贸易平台,促进科技相关的交流、投融资等,形成全球影响力。

上海市人大代表池洪:对于阻碍创新中心建设的瓶颈问题,建议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比如,上海全社会R&D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的3.6%,总量已经不低了,但问题在其结构,上海研发投入主要是国家和地方财政以及三资企业,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投入少,对科技成果产业化、产学研用结合都带来负面影响。

上海市人大代表蔡全根: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有好的规划,要解决政府和企业的定位问题。政府既不能包揽一切,也不能无所作为。政府必须做好整个创新体系和创新文化的建设,培育全民创新意识,将创新文化建设纳入上海文化建设的体系。要解决好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问题,注重“上海制造”的同时,更多注重“上海创造”。

上海市人大代表马新华:要加大对超大城市发展规律的研究,城市规划要强化趋势预判,要用体制机制创新来解决好上海城市土地超负荷开发的问题;城市规划要进一步体现公共交通优先,发挥公共交通支撑城市发展的作用,并把城市布局和交通规划有效衔接;城市建设与文化大都市建设相结合,对塑造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形成有益推动。

上海市人大代表姜冬:关于政府要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破除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和制约,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科技创新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关于加强面向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把企业日常经营行为形成的数据、积累的信用等融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政府要引导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建设诚信社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