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宁市绿道规划建设设想

时间:2024-05-04

刘海滨

摘要:绿道在国内通常是指连接开敞空间及自然保护区和历史遗迹等景观要素的绿色景观廊道。文章通过对绿道概念的理解,结合西宁市目前的公园绿地分布情况阐述了绿道规划建设对西宁市的意义,并提出了在西宁市区规划建设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都市型绿道的设想。

关键词:绿道规划;绿道建设;绿色景观廊道;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都市型绿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10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7.051

绿道指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线、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走廊建立的,包括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绿道在国内通常是指连接开敞空间及自然保护区和历史遗迹等景观要素的绿色景观廊道。绿道有连通性、有多功能性和线性的轮廓,并且与其他非线状重要风景园林系统形成综合性整体。

我国最早建设绿道的城市是香港,经过多年的规划建设,香港的麦理浩径为绿道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宁市目前还没有连接各风景区的真正意义上的绿道,进行绿道的规划建设对完善西宁基础设施、美化西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提升西宁市的旅游城市地位有深远影响;是建设“宜居西宁”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1 西宁市目前景区、漫步道情况

西宁市区有很多公园、绿地、广场,如人民公园、麒麟公园、湟水森林公园、新宁广场、中心广场等,但这些城市景观都是点状,特别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带。走入西宁市的各个公园、广场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公园广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对来青海旅游的人来说,这些公园、广场又有什么吸引力呢?而用绿道将它们连接起来后,就形成了一个风景带,游客一进入西宁就会觉得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的公园,公园就是这个城市,处处有景,处处是景,这将极大提高西宁市的城市魅力。在西宁市区内,现有一些城市设施接近绿道,如滨河路和南川河边的漫步道,小桥河边到鲁青公园的漫步道,但这些漫步道仅供人行,没有自行车出入的通道,离绿道还有一定的距离。

2 西宁市绿道建设的作用

绿道对改善西宁市与郊区的高原生态环境、提供游憩空间、保护西宁的古文化遗产与资源等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绿道不仅具有生态、游憩和文化历史保护功能,还具有链接城市和城郊景观的功能。经过国内其他城市这几年的发展,认为绿道具有生态、游憩、文化、美学以及其他多种功能。

西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城东区主要为回族聚居区,因此绿道在西宁还被赋予了民族和谐的意义。在规划之初,西宁的绿道就被首要定位为一项重要的民族和谐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其次才是生態工程、经济工程。投入使用后对于提升西宁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产生巨大作用。绿道建设对处于高原的西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提升西宁市的生态功能

绿道通过联系分布于西宁各个角落的公园、绿地、林场、度假村,能发挥通风廊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完善雨洪安全的作用。西宁是一个多沙尘暴的城市,绿道的建设能减小风对城市的肆虐,为城市形成一个生态的保护圈。西宁也是一个高原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为青藏高原动植物生长和繁衍栖息提供一定的空间,也可以为来青海的候鸟提供庇护的空间,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恢复高原自然生态环境,有助于城市的空气净化,是恢复“城市生态”的重要措施。

2.2 绿道能改善高原地区城市居住环境

优化高原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丰富青藏高原城市景观是绿道的功能之一。沿绿道布设有许多出入口,便于人们使用绿道时,方便快捷地从不同的居住区、商业区进入绿道。同时,由于其平面呈带状狭长型,因此可服务的范围更为广泛,服务人群数量更多。绿道具有带状分布的特点,在它的两侧往往有多个街区或多个居住小区、多个办公区或商业区域,因此,它的服务半径大、范围广,贯穿的长度是公园或街头绿地无法比拟的。这样在绿道建成后,使用人群数量会大幅增加。在农村与城市之间设置绿化缓冲隔离空间,引导城乡空间合理分布,绿道优化了城乡的人文环境。

2.3 绿道适合人们开展自行车、步行、慢跑等活动

旅游对青海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作为青海经济、政治中心的西宁市,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无疑会给青海旅游添砖加瓦。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在茶余饭后趋向于去公园、街头绿地等地方进行游憩活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绿道为人们提供了完善的出行方案,从家门口一出来就是自然绿地、自然风景,免去了城市道路旁机动车噪音和尾气的侵扰。在绿道中设置自行车道会很受人们的欢迎,为人们提供除了步行、慢跑以外的运动方式,增加了绿道的游憩性。

通过连接区域内的街头小游园、公园、城郊的湿地、风景区、遗址、文化设施、商业设施等自然地区与人文地区,绿道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贴近自然的方式。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沿线周边房地产价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带状的布局形式能更多地带动区域商业的发展,促进城市衰落区域的复兴,同时能够带动城市段旧区的改造,改善西宁市老旧城区的居住环境,是西宁市建设“民生工程”重要的体现。

2.4 绿道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

首先,城市中的绿道在自然灾害中,能够减弱或者阻隔灾害的损害。如发生火灾时,绿道的带状特性能有效阻止火势蔓延至绿道另一侧的区域,在绿道区域内形成空地为灭火提供便利条件;其次,城市中的绿道在地震、火灾发生时,为人们提供开阔场地。人们可以逃至城市绿道内避难,等待灾后的救援,也为疏散群众提供了通道。在绿道内设置体育健身设施,可提升它的运动健身的功能,可促进体育设施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健康发展。

3 西宁市绿道规划建设设想

西宁市绿道可参考香港麦理浩径分段的方法进行规划建设,选好线路后分为不同的段,每段结合线路的不同地理位置特点规划与之相适应的绿道风格,如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都市型绿道,当然还可融入当地的民族特色建设部分民族性绿道。

3.1 生态恢复型绿道

生态型绿道指主要位于城郊地区,以保护大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欣赏自然景致为主要目的的绿道。西宁生态恢复型绿道的主要功能是恢复并孕育高原生态环境、提供高原生态体验、领略高原丰富的物种。

3.1.1 利用自然环境的原生态绿道段。西宁有很多地方有着奇特的地貌,如北山烟雨的地质景观,本身就可以作为一段原生态的地质绿道,通过绿道的连接,即成为整条绿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利用自然环境的原生态绿道不仅建设成本低,还保证了自然连续性和完

整性。

3.1.2 利用河道建设河滨型生态绿道段。湟川河及其支流贯穿于西宁市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及城中,利用河道整治来完成绿道建设可谓一举两得。目前已建成的麒麟公园也可以说是一条河滨绿道,如果与其他公园通过绿道相连,则形成了一个景观系统,增加了西宁市的城市魅力。

3.1.3 植物园与野生动物园相连建设高原生物品种展示绿道段。西宁市野生动物园有很多高原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西宁市植物园有很多的高原野生植物,通过绿道相连再串联至整个绿道系统中可完善绿道的功能,增强绿道可游性,为游客提供科普体验。

3.2 城郊结合型绿道

西宁位于两山的峡谷之中,城区面积小,为了扩展人民的活动空间有必要建设城郊结合型绿道。这种绿道主要位于城郊地区,以加强城乡生态联系、方便城市居民前往郊野公园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同时也方便郊区人民和城市居民的交融,可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并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空间,还能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3.2.1 经过农家乐集中区的郊野型绿道。农家乐是最近几年城市居民方兴未艾的休闲方式。郊野型绿道经过农家乐集中区为游客提供了体验民风民情的便利机会,解决了游客的饥劳,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方便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

3.2.2 经过村庄的郊野型绿道。乡村原有的村道大多处于农田或林地中,郊野型绿道建设可整合乡村地区的现有景观资源,在促进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同时,塑造出独具青海高原特色的田园生态景观。这种绿道在建设时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直接利用郊区乡村现有道路与河渠,将郊区的交通枢纽、乡村居民点有机衔接在一起。

3.2.3 连接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的郊野型绿道。西宁市周边有许多分散的景点,如“西宁古八景”,在进行绿道开发时,可以将这些景点通过绿道连接在一起,借“西宁古八景”的名声形成品牌效应,同时也为“西宁古八景”提供恢复往日容光的平台。通过绿道相连后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西宁古八景”平添了许多活力。

3.3 都市型绿道

3.3.1 与城市公交系统相连的都市型绿道。便于城市居民或旅游者步行或骑车进入绿道是绿道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麦理浩径与香港公交系统的完美结合是西宁市绿地规划建设的榜样。西川南路海湖路段有一点都市型绿道的特征,如与其他绿道相连可成为都市型绿道的一部分。

3.3.2 串联西宁市各绿地块的都市型绿道。美国绿道发展是全民运动的结果。这里没有单一的国家绿道程序、法律或基金。绿道规划建设时,应尽可能选择城市中靠近居民密集居住区的、景观较好的公园、滨水空间等区域。如改善小桥河边到鲁青公园的漫步道,增加绿道标识,增加自行车出入口并与城市干道漫行系统相连,这就改善为都市中的绿道。其他与绿道相近的漫行道也可进一步改善成都市中的绿道。

3.3.3 连接城市慢行系统及商业区的都市型绿道。这种绿道主要连接西宁市中的各个广场、商业步行街出入口等,使市区内的中央商务区、中央行政区和主要商业区以及大量人口居住集中的公共场所,有机融入有绿道的城市生活。这种绿道绿道便于人们绿色安全出行的同时带给人们健康绿色的生活理念,为西宁市民提供除机动车外的一种绿色交通出行手段。

4 结语

绿道是促进高原生態恢复、经济、休闲、文化等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绿道建设在西宁刚起步,但必须具备一定的面积及规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恢复及游憩效能。西宁市的绿道建设应与城市规划统一,做长远规划,分期建设。在高原上建设这样一条“翡翠项链”将城市中的各个公园、广场、绿地、休闲场地等有机的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悠长的风景线,为游客、市民提供可游、可玩、可贴近大自然和享受大自然的机会与空间,使大众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改善了自身的身心健康。绿道使城市在花园中,使这座城市让人感觉充满情趣、激动人心,同时对文化的传承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宋延鹏.广东省基于功能需求的绿道选线之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园林,2012,(6).

[2] 肖洁舒.麦理浩径对我国绿道建设的启发[J].中国园林,2012,(6).

(责任编辑:王 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