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抗生素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应用分析

时间:2024-05-04

林 永

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症,其中儿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极为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使用抗菌药物。文章调查分析了儿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以期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用药提供帮助。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4-0195-02

抗菌药物可以预防、治疗疾病,但也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自20世纪青霉素问世以来,现代医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的日新月异,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大量频繁地使用抗生素,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和严重的二重感染,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

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肝、肾功能低下,体格和器官发育不成熟,极易引起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其转归与患儿的年龄、营养状况、致病菌的致病力、细菌耐药的变迁等因素有关,其中针对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因此,儿科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近年来医院管理十分关注的问题,用药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患儿疾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

本研究对2008年某医院儿科上感病儿住院期间所用抗生素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抗菌药物在儿科的使用情况,目的是提高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滥用现象,同时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一、抗生素在上呼吸感染患儿中的应用

(一)临床资料

选择某医院2008年全年所有儿科疾病诊断为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人,删除检验结果等记录不全的病例,随机抽取278例作为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的研究对象。

(二)结果

1.278例儿科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基本情况统计278例儿科单纯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中,男性151例,占54.32%,女性127例,占45.68%。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1岁,住院时间最长16天,最短2天,体温最高40.4℃,最低36℃。全部病例病情均为一般。治疗结果276例治愈,2例好转。发生院内感染者5例,占儿科上感病人的1.80%。

2.278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抗生素用药品种及使用率分析。(1)使用抗生素的各类及使用率。调查278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应用抗生素者275例,占该病住院患者的98.92%。275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所使用的抗生素针剂有11种,化学成分相同而剂量不同的有2种,使用的口服药品有5种。除阿莫西林胶囊1种药品为医院制剂室生产以外,其余使用的所有药品均为医院外购,药品生产厂家均符合国家GMP认证标准。(2)不同病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普通的感冒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即可痊愈。如果是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可以增至15×109/L左右。本文住院上感患儿WBC<15×109/L者267例,占总数的96%,抗生素使用率为98.88%;WBC≥15×109/L者11例,占总数的4%,抗生素使用率为100%。

3.病原体送检率及与抗生素使用的分析。278例患儿中,只有76例做了病原学检测,送检率为27.34%;其中病毒阳性4例,占5.26%,支原体阴性34例,占44.74%。做病原学检测的76例病例中,用药不合理的有22例,不合理使用率为28.95%。所调查的278例病例中,有199例在没有根据检验结果的情况下应用了抗生素,占71.58%。

4.275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统计。275例病人中有245例单独使用了抗生素,有27例为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三种抗生素联用的有3例。该医院抗生素药品使用方式主要以单独使用为主,基本遵循了“可单勿联”的使用原则。但是,两种药品的联合使用中,有8例患儿的医师将青霉素+大环内酯、大环内酯+头孢菌素联用,降低了药物的效价,占两联使用比例的29.63%。有17例患儿接受了抗菌谱一致的抗生素的联用治疗,如:青霉素+青霉素、大环内酯+大环内酯等,占62.96%。

(三)讨论

1.抗生素使用率高。调查278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应用抗生素者275例,使用率高达98.92%,严重超出卫生部(﹤50%)和WHO(﹤30%)的标准。

2.药针对性差。应用抗生素治疗的275例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占前5位的均为广谱抗生素。而侵入上呼吸道,引起细菌感染的多为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

3.经验用药比例高。应用抗生素的275例住院患儿,全部在住院当天就使用了抗生素。住院期间,有199例没有做病原学检验,占71.58%。

4.临床标本送检率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于病原体的不同,其临床症状略有不同,鉴别方法主要是做病原学检测。根据病原学检测与药敏的结果,选取敏感的抗生素。

5.联合用药存在不合理现象。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扩大抗菌谱、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6.未合理遵循“可服勿注,可廉勿贵”的用药原则。调查显示,该医院大部分药品的DUI≤1,整体用药量基本合理,但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应考虑选择价格低廉的药品,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二、合理应用抗生素

(一)确立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的确立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药敏结果是临床医生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某些感染的主要标准。不能做病原学诊断或不能很快获知检测结果的,则应根据抗菌药物指南尽早给以经验治疗,而后根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以及经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来调整用药。

杆菌感染首选Ⅱ、Ⅲ代头孢菌素。肠杆菌宜选用Ⅱ、Ⅲ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氨基糖苷类。绿脓杆菌可选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也可选用beta-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或碳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

(二)掌握用药基本原则

抗生素的治疗不能代替某些临床治疗原则。有针对性的选用抗生素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能用一种抗生素控制的感染,不用两种。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轻症患者可采取口服给药,能采用口服给药的途径,尽量不采取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

细菌的药敏试验或联合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的符合率约为70%~80%。联合药敏试验的结果对处理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感染心内膜炎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选药具有重要的参与价值。应根据不同细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的选用。

有数种同样有效的抗生素可供选择时,应选用药源充足,价格低廉和副作用较少的抗生素。而且应按病人年龄、病理、免疫状态区别用药。尤其婴幼儿、孕妇及老年人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不同,应区别于正常成年人的用药原则。同时,应注意给药次数,氨基糖苷类提倡一日一次给药。Beta-内酰胺类提倡间隔6~8小时给药。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的抗生素,应一日多次给药。另外,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新生儿因肝药酶发育不全,易导致灰婴综合症,故禁用氯霉素。肝功能减退时,对药物的代谢灭活能力下降,导致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增强。如:红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类、氯霉素、两性霉素B、林可霉素、磺胺类、异烟肼、氨硫脲、呋喃妥因等。肾功能降低时,不宜或尽量避免使用的药物有四环素类、磺胺类、头孢噻啶、呋喃妥因、萘啶酸等。

(三)联合用药需慎重

临床上单一使用抗生素无法达到控制的目的时,经常采取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方法。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发挥抗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延迟或减少耐药菌的出现。

抗菌药物按细菌生长期大概可以分为四类:(1)繁殖期杀菌剂,如:beta-内酰胺类;(2)静止期杀菌药,如: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类;(3)速效抑菌药,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4)慢性抑菌剂,如:磺胺类,第一类与第二类联用疗效增强,第一类与第三类联合使用疗效会产生拮抗作用,第二、三类合用可获得增强或相加作用,第二、四类合用无相关作用。

三、结语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过高,严重超出卫生部和WHO的标准;口服药品使用比例低;有联合用药和用药品种不合理现象;病原学检查不及时,全部上感住院患者均未做药物敏感度试验。

该院儿科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存在欠妥的现象,但是没有发现因使用抗生素而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加强对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治疗用药的重视。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选择用药品种及用药方式,使疾病治疗由经验治疗转为病原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广富,李英芬.全国第三届临床用药进展学术会议纪要[J].药师进修杂志,1999,22(2).

[2]刘强,何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抗生素应用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1).

[3]庞素秋,王国权.我院门诊抗生素利用分析[J].海峡药学,2001,13(4).

[4]刘勤立,赵延立.使用抗生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32(4).

[5].朱锦萍.医保患者抗生素的使用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5,13(2).

[6]张国良,李宏敏.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探讨[J].中国药学,1996,10(2).

[7]牛瑞丽,聂岚.我院抗生素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