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提 要]***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的现实反映、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生动實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意。为推进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进行了优化顶层设计、大力发展产业、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等实践探索。通过研究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总结出四方面的经验启示,即:党的坚强领导是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补齐生态短板是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厚植文化优势是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革命老区;高质量;实践
[作者简介]陈美岚,中共梧州市委党校讲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长期以来,革命老区因重大的历史贡献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地区。党中央及国家政府机构专门针对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部署。经过多方力量的联合推动,近年来,革命老区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改变,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革命老区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和方向目标。
一、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意义
(一)是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的现实反映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2]因此,“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贫困面貌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3]***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革命老区实现全面小康之后的发展目标,因此,新时代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现实反映。
(二)是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生动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家加快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促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据统计,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参军参战1215万余人,牺牲了280万余人,支前民众6624万人,牺牲了809万人,革命老区的英雄儿女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4]***总书记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5]因此,新时代,促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是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生动实践。
(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意
在全面脱贫摘帽之前,革命老区大多属于全国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甚至是特困地区,在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中革命老区县占55个。受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禀赋较差、产业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革命老区不仅脱贫任务艰巨,脱贫后全面现代化的任务也非常艰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部分革命老区在产业脱贫中享受到了相应的扶贫政策,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高,产业优势不明显;二不少革命老区处于国家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如左右江革命老区处于滇桂石漠化区域,其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可供生产生活的生态条件十分有限,对当地产业发展条件和项目的落户条件要求极为严格;三在市场化的浪潮中,革命老区因发展资源的先天不足,长期与“贫困”“落后”相挂钩。为了加快振兴发展,近年来,革命老区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经济发展领域,投放到工业领域,有效促进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发展,也客观上导致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建设发展相对进度缓慢。革命老区产业优势不明显、发展条件较差、红色文化发展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革命老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新时代促进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
二、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优化顶层设计,统筹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1.适时调整规划,从振兴引向高质量。全面脱贫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短板——绝对贫困难题已破解。中央开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部分有条件的革命老区加快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2022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以及《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两个高质量发展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赣州和闽西革命老区的示范区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国革命老区前列,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到2035年,示范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此可见,中央始终把握革命老区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引导革命老区从振兴到高质量发展。
2.坚持革命老区优先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从政策层面为革命老区提供优先发展的有利条件,革命老区的贫困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现阶段,国家在顶层设计上依然坚持革命老区优先发展的策略,围绕对口支援、财政金融、土地利用等领域出台了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X”项支持政策,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优先将革命老区重大基础设施纳入国家规划并加大支持力度,规划建设一批铁路、公路、机场、航运、能源、水利、信息基础设施项目,确保每个革命老区都建成一条纵向和横向高铁通道;加大中央财政、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对革命老区支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鼓励和引导中央企业参与革命老区振兴;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对革命老区符合条件的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按规定参与跨省域调剂等。
3.统筹多方力量对口帮扶。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明确了新时代对口支援关系和重点任务,50多个部门出台了对口支援工作方案;财政部、國家乡村振兴局印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2021年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198.66亿元;证监会印发《新时代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民航局印发《关于印发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民航局、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促进民航业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开发银行印发《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农业发展银行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农业银行印发《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有关政策研究。在多方力量对口帮扶下,2021年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4万亿元,其中,临沂市超过5000亿元,赣州市、遵义市超过4000亿元,龙岩市、信阳市超过3000亿元。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6]
(二)找准定位大力发展产业,夯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基础
1.注重产业发展,以项目促发展。产业是地方发展的支柱,在政策扶持下,革命老区坚持产业优先发展,秉承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发展理念,大力抓产业和项目,促进老区“旧城换新貌”。如延安吴起县革命老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扶贫,支持农民成立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形成一套专业、生态、可循环的产业链,村民们的收入翻了十几番;信阳新县田铺大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办民宿、做手工,倾力打造河南首个创客小镇。[7]再如,截至2022年,江西主导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苏区省级产业集群达56个,营业收入超1.6万亿元,占全省的50%,千亿产业达6个,赣州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南康家居、吉安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接近2000亿元,樟树医药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鹰潭铜基新材料产业营收达3200亿元,中国稀土集团落户赣州。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3.8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74.4%,信丰、广昌等4县(区)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赣南脐橙、井冈蜜柚、南丰蜜桔等成为富民产业。[8]江西通过发展壮大产业促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为全国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范式。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国各革命老区的发展基础不相一致。因此,中央对于革命老区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是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特色产业。2021年中央支持革命老区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进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如支持组建中国稀土集团并落户赣州,积极支持井冈山综合保税区等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按规定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左右江革命老区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大力推动铝、糖、锰等传统资源型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崇左市铜锰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河池生态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改造节能降碳技术,推动传统优势工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在全国12片重点革命老区发展中位于前列,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十三五”期间,江西赣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9.5%,福建龙岩市、三明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三明林改、医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重要进展,森林覆盖率超过75%,沙县小吃年营业额近500亿元。
3.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部分革命老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域,侧重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如北京太行山革命老区的太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以各自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门头沟区加快推动产业转型,传统资源型产业全面退出,结束千年采煤史,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文化旅游、科创智能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清水镇梁家庄村等一批乡村通过发展高端民宿、现代农业等产业,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生态富民;房山区立足建设首都西南部生态屏障,加快构建高品质的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推动霞云岭、十渡、蒲洼“三乡联动”发展,发展红色教育、乡村旅游、培训研学、精品民宿等产业,打造“红绿融合实践地、乡村振兴示范区”;昌平区大力夯实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依托未来科学城,主动承接中关村溢出资源发展互联网信息产业,持续做强做大精品、高端都市农业,打造“昌平草莓”“昌平苹果”等特色品牌。[9]
(三)科学开发管理红色资源,厚植新时代革命老区文化优势
1.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深挖红色文化内涵。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推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指出,要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以县(区、市)为单位开展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和定期排查,全面摸清革命老区革命文物资源家底和保护需求,将革命文物资源资产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国有资产报告,加强革命老区重大纪念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各革命老区依据中央要求,加强革命文化保护和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如苏区革命老区推动原中央苏区、海陆丰片区、闽浙赣片区等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工程,2021年启动20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安排省级以上资金1.14亿元支持革命老区文物保护和修缮项目建设,同时明确连续5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老区苏区非文物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贵州出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全面开创红色教育培训新局面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统筹推进红色资源开发、文化研究、队伍管理等工作;积极推进遵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黔东南州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依托遵义干部学院,成立遵义会议研究中心等6个红色文化研究机构,主办红色文化研究期刊,与中央党校等高规格举办遵义“红色论坛”。
2.拓展革命传统教育场景,提升革命传统教育成效。近年来,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将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高等院校教育体系、学前教育体系,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教育方式。各革命老区依据中央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对物质类的革命文物进行保护性开发,对非物质类的革命文化进行作品化转化。通过保护和深挖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夯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根基,拓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景,提升革命传统教育的成效。
3.注重红色文化创新转化,丰富红色文化精品。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的行业部门致力于将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时代化表达,通过文艺作品、红色旅游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精品。如江西赣州推出了《八子参军》《三湾改编》《浴血广昌》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加快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2021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在井冈山成功举行,全国首条红色旅游铁路专线——井冈山至韶山红色专列正式开行。如贵州开发红色文创产品1000余种,相继推出电影《遵义会议》《天渠》、舞台剧《伟大转折》、花灯戏《十谢共产党》、纪录片《出山记》、红色快闪《长征原来如此青春》,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吉他兄弟》等精品力作。
三、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启示
(一)党的坚强领导是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部署方案,从中央层面统筹革命老区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要素。从中央到地方,党组织在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进程中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新时代,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在定政策、管路线、谋大局的核心领导作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关于革命老区的改革部署。引导各层级党员干部自觉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根基。强化上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推进革命老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作用力和战斗力。
3.打造高素质的革命老区干部队伍。通过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育资源,对革命老区干部展开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公平公正、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政治强、业务精、情怀深的综合性人才。
(二)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产业发展是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关键,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央批复给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方案中指出,要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提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家居、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医药食品等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国稀土集团等中央企业的产业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相关产业,为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供推广复制的经验。
1.统筹革命老区的产业发展布局。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让各革命老区具备不同程度的产业基础。部分革命老区地处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发展机遇和市场条件较好,这类革命老区可以优先在创新上蹚出新路子。中西部地区的革命老区需要国家转移支付的项目较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需要持续利用好对口帮扶机制,利用优惠政策的倾向性引导发达地区的产业项目落户到中西部革命老区。
2.强化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和持续性。革命老区范围涉及28个省份,各地发展的整体基础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明显。此外各革命老区的资源禀赋不同,即使同属国家生态保护区,也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生态保护需求。因此,革命老区的产业发展要强化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和持续性。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发展的规模、用地标准、环境需求度等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因素。
3.加强产研的深度融合。革命老区的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来赋能。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学技术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因此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通过框架协议、经费支持、共同参与等方式将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市场效用,既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也赋予了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三)补齐生态短板是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历史和现状决定了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是薄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革命老区要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补齐生态短板。
1.全面摸查革命老区生态环境現状。全面脱贫后,各革命老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部分革命老区因发展政策较好,自然生态修复效果较好,部分革命老区因发展定位不够精准,造成山水田林湖等自然资源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要加快做好各革命老区生态环境的摸底调研,形成全面系统的情况报告,为党中央下一步的部署规划提供数据样本。
2.严惩破坏生态的行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引进相关产业要经过环保等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落实把控责任。实行生态管控惩罚机制,完善民众举报、有关部门处理、公布处理结果接受监督的程序,严格处罚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行径。
3.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中央层面统筹协调专门的生态补偿财政资金,集中办理,完善追踪管理,保证生态补偿资金合理合规使用。建立协调性的产业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效用。将生态补偿与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升级战略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开展协调性产业补偿行动。以开放生态补偿区域的产权交易为基础,广泛吸纳企业,尤其是环保领域的企业开展生态补偿区域的环境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和特色产品制造业。[10]扩大市场参与生态补偿的路径,加快对生态环境保护对象的产权量化和产权交易体系开发与建设进程,参照流域生态补偿的水权交易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和森林生态补偿领域的林权交易市场,设定品类细化的交易市场明目,吸引资本进驻生态保护领域,扩大生态保护市场。[11]
(四)厚植文化优势是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红色是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央在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及风俗习惯上明确规定了应具备红色文化的相应标识。因此,要依托各革命老区独特的红色资源,厚植文化优势,为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养分。
1.差异化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各革命老区的差异化史料是厚植文化优势、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基础。要做好相关调研,联合各革命老区内的高校、科研机构、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革命老区史料挖掘,形成各革命老区的独有的红色史料。在此基础上,打造革命老区的统一标识和形象。
2.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红色文化。推动线上线下全方位打造红色革命老区。在深入挖掘和形成各革命老区独有的红色史料基础上,借助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机遇,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于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体系。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产品,推动红色作品精品化、大众化、时代化,融入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坚持内容严谨、形式多样的原则将红色文化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类场景,扩大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的渲染面,深化红色文化与革命老区发展的融合度。
3.坚持保护为先,正确向上的发展总基调。改革开放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发展的不平衡,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传承发展进度相对滞后,未能与市场经济实现同步发展,出现了一些红色文化保护不及时、开发不够科学的现象。因此,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一定要坚持保护为先、正确向上的发展总基调,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保护、挖掘力度,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对相关行业的管束要求,党员干部要以高度责任感维护革命老区的红色形象,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4]谢浩进.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程与经验研究——以赣南革命老区为例[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20.
[5]***总书记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发展时刻放在心上[C].陕西老年学通讯,2015,(2).
[6]2021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取得积极进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改革委员会,2022-04-15,https://www.ndrc.gov.cn/fggz/dqzx/gglqzxfz/202204/t2022 0415_1322296.html.
[7]陈雨昕.推进老区共同富裕的理论指南和行動纲领——学习《***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关于老区建设的重要论述[J].老区建设,2022,(17).
[8]“老区新貌”系列报道之四:作示范 勇争先——江西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步伐[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改革委员会,2022-04-24,https://www.ndrc.gov.cn/fggz/dqzx/gglqzxfz/202204/t20220424_1 322732.html.
[9]“老区新貌”系列报道之十六: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北京太行革命老区走出一条特色振兴路[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改革委员会,2022-06-02,https://www.ndrc.gov.cn/fggz/dqzx/gglqzxfz/2022 06/t20220602_1326798.html.
[10]张进财.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建设与完善[J].环境保护科学,2022,(2).
[11]张伟.发挥绿色金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J].中国水运,2018,(7).
[责任编辑:邵猷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