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

时间:2024-05-04

杜书光

摘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直接损害了会计工作的生命力,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文章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0-0114-02

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能够与它反映的客观事实相符,但是当今会计信息的现状实在堪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直接损害了会计工作的生命力,已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错综复杂,既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及技术方面的因素等。

(一)制度方面的因素

1.内部制度和上市制度方面。(1)股市承担了企业解困的重任,造成了一批质量不高的企业“包装上市”,这是因为,在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作为一种具有强大融资功能的证券市场应该为国有企业发展筹集资金,为国有企业改制服务。这些企业上市后,由于底子差,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并没有得到改变,上市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圈钱”。有的企业上市当年就发生了亏损。(2)治理机制不健全,上市公司业绩不佳。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制的委托—代理基本上是不通过市场方式来实现,而是通过行政契约的方式实现的,再加上国有产权很难在市场上交易,因此,国家作为所有者不可能通过资本市场来选择、评价、监督代理制。因此便形成了矛盾:若国家作为所有者直接内在于企业监督,约束企业行为,则难以实现政企分开;若人为提高代理者的权限,国家减少干预,甚至外在于企业则又导致代理者拥有过大的权利,产生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进而损害所有者(国家)的利益。(3)股权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形成股东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在企业层次上进行了法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成了公司,但并未触及国有资本出资主体的改革,国有资本的运作无人承担责任的局面依然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中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占了三分之二,居绝对控股地位,这些公司的总经理多数由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任命,他们一般对上级负责,而不是对股东负责,中小股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会计准则与会计自身的缺陷,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加工整理,以至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也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许多会计原则的具体应用,如果理解不够、把握不准将会导致会计信息不实。

3.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外部监督是指财政、税务、银行、工商、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在许多方面与市场经济还不相适应。另外,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部门,证监会的监管力度不够,也给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

4.会计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必须看到我国会计法制建设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法规制度的不相协调,法规制度实施不配套,法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等;二是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深入,执法不严等方面;三是对会计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大,不足以警示信息失真的制造人。

(二)技术方面的因素

1.会计核算技术性差错的存在,属于非故意行为,由于法规、准则制度的把握不准或在施行过程中的采用错误方法,以致于在会计处理中的信息失真。

2.审计业务中经常采用方法的缺陷,导致信息失真的漏报。由于在审计业务中多采用询问和观察方法,少采用详细测试法,审计样本的抽取多采用非统计抽样技术,少用统计抽样技术,以致审计效果不理想,加之审计业务综合性强,更显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足。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从以上分析看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是复杂的,要治理信息失真,必须对症下药,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于由于制度方面因素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关于公司内部制度和上市制度。(1)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上市制度,制定符合市场要求的上市标准,切实把好公司上市关,将不符合标准的公司拒之门外。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资格的审查重点放在实质性审查上,防止底子差、发展潜力小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公司“包装上市”,以期解决上市公司“圈钱”行为;(2)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股东通过股东会上的“用手投票”和资本市场上的“用脚投票”来肯定或否定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使经营管理人把目光放在企业长足发展上,而不是搞一些短期行为或因虚假信息欺骗股东一时,从而使委托—代理由行政—契约方式转变为通过市场方式来实现;(3)股权结构多元化,建立规范有序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在公司制企业中,除国家垄断或公益性行业外,应尽量减少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所占比例,加大社会流通股的比例。

2.加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落实力度。使会计反映方法科学、先进,会计准则的应用避免主观随意性,缩小会计信息与客观实际情况的出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划,应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比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性分析和预测,从而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更注意协调好有关利益集团在准则制定中和执行过程中的相互制衡关系,使各方利益能够在有关准则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以消除或减少对准则的抵触和抵制行为,增加或提高准则利益的认同感。

3.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1)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会计监督,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企业应分别制定日常监督、临时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并加以落实,使会计监督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二是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企业领导人要积极支持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责,带头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自觉服从监督,同时要帮助会计人员克服困难,排除监督的干扰的压力。(2)完善外部监督,要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在监督范围、监督内容上应有合理的分工,各司其职,名负其职,各监督部门应认真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处理好监督检查的交叉、重复和执法疏漏的矛盾。重点建设和完善社会中介机构,发挥其公证和监督作用。

4.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会计行为。做到依法办理会计业务,加强对会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并加大执法力度。新修改的《会计法》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才能有效地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所以各有关部门要充实力量,加强执法力度,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得到应有法律制裁,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技术方面

1.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尽量避免会计核算技术性差错的发生。首先,认真执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那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务工作,具备那些重要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然后,健全专业资格确认制度,在目前专业资格“专评”结合制度的基础上,应该相应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专评”中的作用。然后,要加大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

2.规范审计方法的使用。在审计业务中既要考虑其成本效益,更要考虑其审计效果,必须实施详细测试与询问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样本抽取中更多使用统计抽样,以确保审计结论的可依赖性,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毅敏.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J].陕西邮政报,2002,(90).

[2]赵玉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成因及对策[J].中华财会网,2003-02-26.

[3]张莲娜,张义敏.上市公司托管经营信息披露问题分析[N].中国证券报,2003-03-2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