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4-23

[提 要]粮食产业园区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强化了粮食收储能力,推动了节粮减损能力。目前多数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全产链融合有待加强,也受到人才、政策资金等因素制约。其原因主要与粮食产业弱质化特点有关,相关的理论探讨及实践也不足。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以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为规划主线;注重过程管理,以人才优化和系统平台优化为转型重点;完善保障措施,以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发展支撑,不断强化政策梳理和研究,统筹协同推进粮食产业园区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粮食产业园区;革命老区;数字化转型;规划

[作者简介]李慧强,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研究员,博士。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地以智慧农业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节奏明显加快。[1]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而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粮食产业园区和一般产业园区定位不同,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2]特别是在世纪疫情常态化、全球粮食供需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加强糧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探索,对帮助粮食企业突破困境、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革命老区及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粮食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是粮食产业园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和节粮减损等基本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园区内粮食企业以及园区自身全产链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从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粮食品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目前关于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在乡村振兴等新形势下的变化却鲜有人研究。为此,结合前人关于城市高科技园区[3]及农业数字化转型等相关研究成果[4],分析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推动信息技术与粮食业务深度融合。

一、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取得的成效分析

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信息化建设。各地粮食产业园区通过信息化建设,创新商业模式,打造云上园区,加强网络监管,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流通能力、粮食储备能力以及节粮减损能力等“四大能力”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协助园区找准了位置,提高了运营效率。[5]通过调研发现,广东、浙江等东部地区的粮食产业园区已先行尝试数字化转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

目前,物联网、大数据和无人机等信息技术在各地园区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通过借助传感器、无人机、监测仪等设备,以及在此基础上搭建的智能信息系统平台,可以准确记录粮食作物种植、管理、收割等环节的基本情况。比如,四川等地的粮食产业园区通过农作物养分测量仪、多光谱测量无人机等设备,对水稻的养分、水分、土壤以及病虫情况进行分析监测,及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北京密云等地的园区通过平台系统,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准分析入园生产经营主体所需的农资、金融以及社会化服务等成本信息,进而通过网络提供相应的专属服务。四川崇州等地的粮食产业园区依托中化集团,引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园区信息化水平达到85%,并辐射全省10余个市州百万亩粮油基地。

(二)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强化了粮食收储能力

目前不少地区的粮食产业园区在粮食出入库、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粮食监管等方面都采用了信息技术,为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6]比如,广东佛山粮食产业园采取物联网传感器等设备,自动识别出入粮库的车辆,自动采集作业过程中的数据。甘肃兰州等地的粮食产业园区在粮食入库后,运用智能化粮情监测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智能气调系统,加强检测,确保储进来的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黑龙江等主产区的粮食产业园区则依托其所在地区的业务和监管部门数字化建设成果,对现有储粮货位进行视频监管全覆盖,强化动态预警功能,深化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浙江舟山粮食产业园区依托区位优势,强化信息管理系统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中储粮、华康股份等园区重点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企业间仓储、信息以及市场等资源共享,为推动浙江舟山粮食产业园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粮食集散中心和加工贸易基地发挥了作用。

(三)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动了节粮减损能力

国家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近年来制定节粮减损制度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通常认为粮食浪费损失涉及生产至消费的各个环节,粮食产业园区积极采取行动推动全链条减损,其中信息化手段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四川青白江现代粮食物流加工产业园充分发挥中储粮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加快智能化粮库建设,在粮食出入库、储备管理等全业务流程方面提供信息化支撑,并根据实际需求,先后增加了一码通、粮食安全卫士、三维全景库区等功能,实现粮库智能化全覆盖,精准发现粮食抛洒、霉变等问题和隐患,有效实现节粮减损的目标。江苏大丰粮食科技产业园为确保节粮减损落到实处,通过粮情传感器、温度监测系统等,及时分析和预警,确保粮食直接通过输送线,将烘干、仓储过程中流转的浪费损耗降至最低。

二、目前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和城市及工业等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相比,我国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整体较弱,各地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和不足。

(一)粮食产业园区的数字化应用整体处在初级阶段

我国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数字化技术和应用范围较为有限。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信息化运维困难,园区管理尚未实现数字化[7],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大致处于数字化应用初级向中级攀升阶段。同时,不同区域的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发展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明显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省份。此外,粮食产业园区核心业务的数字化应用程度也呈现不均衡的态势,这些都成为制约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

目前,多数粮食产业园区在粮食生产环节信息化运用仅限于环境和气候监测等简单方面,在农情、农资、市场以及决策等方面应用及共享程度较弱。不少园区虽然引进数字化技术,但在运用及维护方面存在困难,反而增加管理成本及运营风险。比如,在数字化生产方面,不清楚如何将传感器等设备安置在农业生产现场,也不清楚如何对粮食等农作物从播种、出苗、抽穗到成熟的生长环境及特征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在数据分析和汇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操作问题。这既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

此外,各地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存在,需要依托园区整体的发展成熟,但目前粮食产业园区在数据共享、数字赋能以及数字化服务中心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而协同共享的数字化体系是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二)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建设全产链融合有待加强

目前,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更多体现在生产或经营领域,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通粮食产业“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除东部沿海地区的粮食产业园区外,中西部地区多数园区缺少数字化转型规划圖,不清楚推进核心业务数字化的要点,在粮食加工、购销和库存管理方面的数字化应用也不足,粮食生产、收购、储备、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数字化应用程度不一,无法形成全产业链的有效对接。不仅如此,在国家高度重视节粮减损的当下,部分粮食产业园区在节粮减损方面仍以静态监管为主,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动态监管的意识不强。

此外,目前主推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主体多是市场上的科技公司,不同园区采用不同公司的数字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时,不利于数据共享,即使用来共享的数据价值通常也较低,不利于各环节业务衔接,在支撑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方面所起的作用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产业园区的特色。

(三)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建设受到人才、政策资金等因素制约

从人才因素看,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通常会涉及粮食和信息技术两个领域,目前在这两方面都擅长的人才较少,现有农技人员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需要过程和时间。通常粮食产业园区难以吸引到高素质人才,也使园区信息化管理长期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由于缺乏专业运维人员,部分园区虽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系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足。比如,在基本模块配置方面,缺少对数据统计的分析汇总等功能[8],一些园区技术人员不知如何更新升级系统,影响了信息系统的使用,也增加了实际工作的负担。

从政策资金因素看,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直接影响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粮食产业园区作为国家示范项目,高度依靠政策扶持,特别是资金投入成为影响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通常粮食产业园区进行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成本更高。但数字化转型在短期内收益较低,导致粮食产业园区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西部地区部分粮食产业园区有时会因资金紧张,甚至需要调动各方资源,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从而影响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实施与推进。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与粮食产业生产周期长、环境影响大、回报见效慢等特点有关,在同样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的情况下,城市和工业的园区比农业园区更容易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目前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意识不足、理论与实践相对缺乏,也影响了园区信息化建设,有些地区提出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更多是为了获取资金[9]。即使引入相应的智能化设备,也会忽视基于业务的信息化建设。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粮食园区建设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而ChatGPT的出现也为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刺激因素。针对粮食产业园区的实际需求,可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等方面加强谋划,持续推进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一)加强顶层设计,以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为规划主线

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结合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新要求,建议由园区或主管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统筹推进粮食产业园区管理平台和数字化转型建设,以此协调政府、园区管理者、园区各类粮食主体以及上下游企业等不同资源。

在此基础上,加强规划引领,遵循“先业务后资源”的顺序推进,即先围绕粮食园区的粮食生产、粮食出入库、粮食保管、粮食加工和粮食购销以及财务管理等核心业务强化信息化建设,奠定粮食产业园区的数字支撑能力。再向政府、上下游企业等不同主体和资源延伸,以数字化沉淀的数据共享为联结点,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积极促进粮食产业“三链融合”,提高园区“产供储加销”五优联动,加快内外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以此为中心,建立面向区域发展的园区数字化服务中心,将各地园区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总结推广,为区域内各园区运营管理进行数字化赋能,放大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里实现产业园区和区域发展“共赢”的局面。

(二)推动过程管理,以人才整合和系统优化为转型重点

粮食产业园区管理部门要立足粮食行业特点,基于粮食园区的实际需求,找准园区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将信息系统平台的设计、建设和运维进行一体化考虑。将辖区范围内熟悉信息技术和粮食业务的人才统筹起来,建立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快数字化转型人才资源之间的互通共享。充分利用国家“揭榜挂帅”的优惠政策,设立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化转型科技专项,吸引高科技人才投身关键技术攻关,破解影响园区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必要时可依托省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和专业企业,以外包或聘用的方式,引入急需人才,不断提高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建设水平。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新技术研发中的作用,针对原有信息系统没有充分考虑粮食的特殊属性以及预留接口等问题,研究开发低成本、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平台系统,特别是当下“双碳”绿色观念深入人心,将相关的重要功能纳入信息系统优化的设计中,重点对管理中沉淀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形成自己的大数据资源库,为粮食产业园打造独有特色的园区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三)完善保障措施,以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转型支撑

粮食产业园区在转型过程中,应及时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特别是农业和粮食行业、企业数字化以及数字经济等相关制度政策,适时提速相应的系统平台建设,解决类似各园区之间数据不兼容、数据资源价值不高等问题。

首先,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大政方针。比如,党的二十大的报告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而以“数实融合”为主线,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国家政策的着力方向,这对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次,要重点关注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部署。比如2022年一号文件提出要从加强智能粮库建设、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等方面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2023年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这些是各地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指导,也是粮食产业园区及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政策依据。最后,要关注“十四五”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新基建发展规划以及数字乡村建设等规划、指南中的相关表述,这代表着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未来方向。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政策文件的梳理,可以发现并充分利用其中有利于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优惠政策。比如,用好用足价格补贴和金融保险等政策。同时,以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效果,提高粮食产业园区的市场收益,以此加大资金筹集来源范围。在充分利用国家资补贴资金之外,更多吸引社会资本[10]加入,带动科技人才深度参与园区信息化建设,集聚高科技创新公司,助力园区转型发展[11],并在粮食产业园区发展中保持管理的相对稳定和持续性,确保数字化转型取得预期成效。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粮食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各地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具备一定的基础,东部沿海地区先期进行了数字化转型,这些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储备能力、粮食流通能力以及节粮减损能力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示范作用。但现阶段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较为有限,在助力实现粮食产业“产购储加销”发展以及人才和政策资金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与粮食的弱质化属性有关,相比工业和城市信息化建设而言,粮食产业园信息化建设属于投入大,见效慢的项目。当然,与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以及技术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关系。为此,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可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规划,确保粮食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形成清晰可实施的发展路径,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有效使用资金,建立健全粮食产业园区人才引进和留驻机制,加大研发推广技术应用力度,不断提升经济收益,并在现有园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推动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在更大范围获得成功,助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粮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关于抚州“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探索[J].老区建设,2018,(6).

[2]龚齐珍.确保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地位探析[J].老区建设,2022,(13).

[3]钱城江,张瑜,王安娜.数字化背景下工业园区安全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2,(5).

[4]谢康,易法敏,古飞婷.大数据驱动的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22,(5).

[5]李慧强.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趋势与路径[J].农业与技术,2022,(18).

[6]常力强.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N].农民日报,2022-03-12(006).

[7]孫九林,李灯华,许世卫,吴文斌,杨雅萍.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4).

[8]何岩巍,李慧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示范区监测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21,(2).

[9]陈春燕,林正雨,李晓,赵颖文,高文波,何鹏.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数字化发展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22,(10).

[10]共鸣.引导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J].老区建设,2022,(16).

[11]吕康娟,黄俐,刘蕾,程余,潘敏杰.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数字化转型研究[J].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2022,(3).

[责任编辑:上官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