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万华颖 易红
[提 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前行的源动力,具有精神引导、道德教化等功能。依托于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禀赋,近年来赣州在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然存在着红色资源保护意识不够强、开发力度不够大,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方式创新不够、合力不足等问题。据此,要在增强社会意识、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推进文旅融合等方面下功夫,以不断扩大赣州传承发展红色基因的影响力,推动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赣州;红色基因;传承发展;红色文化
[作者简介]万华颖,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法学博士;易红,江西省信丰县北江源生态保护中心职员,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十四五”青年项目“构建红色基因传承长效机制研究”(22DJ18)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红色基因是革命先辈们在长期与艰难挫折抗争中锤炼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新时代中国持续发展的精神文化引擎。[2]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拥有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红色资源,在传承与发展红色基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赣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实践,有利于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把红色精神转化成推动工作的源头活水,对推进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成效
***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3]红色,是赣州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赣州紧紧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充分运用、创新开发独特的红色资源,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物质载体丰富多样,政府投入不断加大
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革命遗址是物质载体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据文物部门统计,截至2022年1月,赣州共有革命遗址688处775个点,各级革命类文物保护单位389处472个点。[4]相比其他红色地区,赣州的革命遗址在数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长期以来,赣州采取统一规划的方式,修缮保护革命旧居旧址,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赣州已打造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同时,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立法工作,于2019年6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赣州市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对革命遗址保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实践性。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要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深入实施革命文物遗址保护修复工程,同时要强化对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的修缮保护以及展示利用。此外,自2012年6月出台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赣州236个革命遗址被列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群修缮工程,获得中央有关专项资金3.54亿元。[5]近年来,赣州不断加大对红色资源保护的专项资金的投入,有效保护开发了一大批革命遗址遗物、名人故居等红色宝库。
(二)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宣传氛围浓厚
赣州依托红色历史,创新表现形式,推介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如讲述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的电视剧《毛澤东寻乌调查》;介绍人民群众拥护革命、开展苏区扩红运动的红色微电影《扩红》;介绍赣南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赣南工人运动领袖陈赞贤英勇事迹的党史微电影《陈赞贤》;还有历史文献纪录片《从瑞金出发》、红色动漫《长征先锋》等,都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喜爱。同时,采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持续组织开展“五红”活动,即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推动红色文艺进乡村巡回演出,引导基层干部群众坚守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红色基因。另外,赣州各地还依托革命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如信丰县作为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主战场、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中心区域和指挥中心所在地,在微信客户端推出“追寻红色足迹学党史”应用小程序,将其现有的22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合成一幅覆盖全县的“红色地图”,免费提供扫码讲解服务,并开展打卡拍照集红色足迹学党史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前往现场“零距离”“一对一”学党史,汲取红色养分、感悟红色力量。
(三)红色资源运用灵活,助力乡村振兴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3]近年来,赣州大力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基因传承发展的“结合文章”,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形成统筹推进、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截至2022年4月,赣州新开发的脐橙基地1.24万亩,创建标准化示范果园237个,建成钢架大棚5382亩,新增露地基地8450亩,启动新(扩)建规模设施蔬菜基地67个,新增加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6个,生产基地数量占全省总数的87.2%。[6]当前,赣州着力将一批既有丰富红色底蕴又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经济强村打造为红色名村,并将其纳入赣州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政策、资金方面予以倾斜。同时,为了把红色名村打造成红色旅游“龙头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范村”,积极在发展红色精品路线、红色重点村,以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下大功夫。截至2022年2月,赣州重点打造红色名村105个,已初步建成88个。[7]
二、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赣州在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展现了全新面貌、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承发展红色基因的效果,需要引起重视。
(一)红色资源保护意识不够强
赣州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是其传承发展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之一。调研发现,一些当地干部民众对革命史迹、革命人物及其精神了解还较少、不够深入,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够强烈,红色资源保护意识仍需提升。
一是宣传推介红色资源意识还有待加强。我们考虑红色资源的作用,更多地应该关注其社会价值、社会影响。然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关注的还是红色资源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保护红色资源意识的形成。调研中,也有一部分群众认为保护红色资源是政府的责任,与自己无关,红色基因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词汇,没有保护红色资源的自觉性。
二是职能部门管理还不够到位。一些地区和职能部门对新形势下切实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尚未正确树立利用红色资源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还有的地方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红色资源保护的规划工作,对红色资源及相关场馆的管理维护方面的工作力度也需加强。
(二)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大
一是,红色资源保护力度需加强。以革命文物为例,它是重要的红色资源,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多数县级以上革命文物得到保护利用,但仍有部分革命文物还没有被及时地保护修缮。特别是位于农村地区的革命遗址,建设年代较早,又多为砖木或土木结构,部分革命遗址已经出现建筑主体发霉、墙体倾斜甚至地面塌陷、下沉等突出問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加上农村地区革命遗址大部分由当地居民自行管理,若专业部门无法及时修缮处理,其消失的速度也将加快。
二是,红色资源开发力度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调研发现,有些地区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的独特性来开发本土红色产品,红色资源开发与地方历史文化、时代特色结合不够。还有的县市区在创建特色小镇时,产品较单一、同质化较高,没有将当地特色与红色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导致红色产品吸引力不够强、品质不够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成效。
(三)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方式创新不够
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必须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迎合主流渠道进行传播。当前,赣州在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创新性还不够,主要表现为与时代融合不够紧、传播媒介不够新颖等。
一是与时代融合不够紧。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不断碰撞、融合。红色基因是宝贵的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然而,当前全面深入研究相关革命故事情节、红色人物事迹的成果还不够多,系统性阐释红色基因所体现的价值和所具备时代精神的成果也还不足,这就导致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二是传播媒介不够新。红色基因传播媒介具体表现不仅仅是人们视野内的物质载体,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依托。一方面要运用腾讯微视、抖音、快手等合乎年轻群体兴趣的现代传播媒介,并综合使用AR、VR等现代传播技术来推广。另一方面要着重将新时代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进行归纳,将他们与红色革命精神相结合进行宣扬,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然而,当前群众参观赣州红色文化纪念馆等革命遗迹、遗址,主要还是以听解说、看文物、览信息等传统形式为主,受众局限于感性认识,无法上升到传承与发展红色基因的理性认识。
(四)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合力不够足
从内部来看,总体形象塑造不够鲜明。目前,赣州在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工作上更倾向于各自为营,各县市区虽努力打造自身独具特色的红色形象,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相对较少,协调配合、整体发展不够充分,没有很好地形成合力,这就导致大众对赣州红色形象的整体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从外部来看,整体形象辐射力还不够强。从赣州市域范围来看,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存在分段现象,缺乏整体性、连续性,使得赣州红色旅游线路的覆盖面不够广。另外,赣州与吉安、闽西、粤东北等市县的旅游衔接合作还存在较大空间,红色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和城市间的游客周转传送机制尚不完善,赣州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的多样性和体验性还有所缺乏,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
三、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必须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把握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深刻认识红色基因传承发展的规律,聚焦增强社会意识、健全体制机制、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文旅融合等方面,激活红色元素、做活红色文章,传承好、发展好红色基因,持续推动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增强社会意识,营造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浓厚氛围
赣州有着独特的红色资源,承载着独特的国史、党史教育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优势。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赣州必须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禀赋,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提升红色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红色基因根植于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1]因此,必须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要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作为开展党性教育的载体,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内涵丰富的党性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会昌县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确定了风景独好园、和君教育小镇等10个红色教育基地作为该县干部党性教育第一批现场教学基地。二是要开发党性教育课程。精心设计党性教育课程,以集中开展党性教育为专题,突出理想信念、党纪党规、道德品行和反腐倡廉教育,设置理论教学、党性锻炼、现场体验等教学单元。三是要开展多形式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赣州现有的红色资源和红色革命历史,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现场教学、访谈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贴近群众、融入时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使老师和学员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增强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实效。
2.注重青少年的红色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生力军,红色基因则是其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食粮”,对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加迫切地需要引导广大青少年从红色基因中汲取道德滋养和文化养分,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坚持把红色基因引入课堂。充分发挥课程教材的主渠道作用、思政工作的主阵地作用,采取网络课堂、研学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觉接受红色教育,增强他们传承与发展红色基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开展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红色活动,让青少年通过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感悟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他们发自内心树立红色理想。三是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库”的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红色文化下基层宣讲团、开展微团课比赛、开展红色主题班会等,引导青少年学习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足迹,在潜移默化中让红色记忆植入青少年的内心、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液。
(二)健全体制机制,保护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物质载体
推进红色基因物质载体的常态化持久化,就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红色资源,不断提升赣州红色资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1.加强对红色资源保护的统筹规划。赣州红色资源较为丰富,呈现出资源体量大、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等特点,政府应根据各地红色资源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红色资源保护的统筹规划。一是設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厘清当前红色文化管理各部门的工作隶属关系,建立统一的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以及红色文化管理的专门机构,配备相关专业的管理人员,解决各部门管理松散、职责不清、各自为政的管理难题,进一步发挥红色基因传承阵地的有效作用。二是对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抢救性挖掘。针对有些革命遗址遗物濒临消失,有些地方红色资源史料不全、史实不准,纪念场馆史料缺失、展示内容单薄等问题,要开展实地考察、整理核对和研究分析等工作,加大对红色资源的普查和挖掘力度,摸清辖区内红色资源的底数,并进行价值评估、等级认定、编辑整理以及建立电子档案库和数据库,系统完整地记录好赣州红色资源的全部资料。三是分类分层将赣州红色资源纳入保护范围。以革命遗址遗物为例,一般而言,极其珍贵的遗址遗物,需及时上报纳入国家级文物保护;重要的革命遗址遗物,需按实际类别纳入市级、县级保护范围。如果红色资源已经纳入保护范围的,则要加大检查力度,针对红色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方案、完善保护措施;如果红色资源已损坏的,要尽早采取修缮、重建等挽救措施。
2.完善红色资源开发政策。政府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完善开发政策,提升红色资源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注重合理开发利用。坚持“重点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现有红色资源的内涵,注重开发其内在价值,特别是鼓舞人、激励人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对于不适宜开发利用的红色资源,应当尽早采取合理保护的措施,防止产生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红色资源的现象。二是打造一批红色基因传承展览馆。建设一批以公益性为主的开放式的红色场馆,免费开放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红色场馆服务团队,配备专业解说人员,使参观者更好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三是整合赣州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赣州各县市区的人才、文化、技术等优势,加强区域间的沟通与交流,整合分散的红色资源,建立赣州红色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方式方法
***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9]因此,赣州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创新红色基因传承发展上做文章,确保红色基因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1.创新红色基因传承发展的传播媒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传播媒介的宣传优势。依托电视、广播、书籍、报刊、期刊、杂志等传统传播媒介,加大对赣州地区红色作品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加强当前主流媒体的宣传,以达到传播范围广、影响远的效果。如信丰县以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为题材,举办大型情景合唱《赣南游击词》,给当地群众带来震撼的视听效果,反响很大。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新媒体的全面运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快捷便利、跨地域和跨时间的优势,采用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宣传赣州红色文化,以达到传播效率高、影响面大的效果。如赣州本土红色电影《八子》,是根据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通过赣州市文广新旅局官方抖音号(江西赣州文旅)发布了多条电影宣传短视频。其中,两条抖音短视频播放量破百万,反响强烈。
2.创新红色基因传承发展的展现形式。红色文艺作品,沉淀了厚重的红色革命历史,升华了革命精神力量,具有较强的思想穿透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在创作红色文艺作品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展现方式,而是应当推陈出新,将时代元素融入其中。一是创新红色基因的表现形式。除了戏剧、舞蹈、歌曲等传统的表现形式外,还可以参考借鉴瑞金红色影视基地的发展模式,在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创作红色动漫文艺作品、组织拍摄红色题材微电影、编排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等,发挥红色文艺的启迪教化功能。二是创新红色基因的表现内容。在实践中,我们要在保持原有文化传统的同时,注重融合现代元素,打造出观赏性、艺术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的红色作品,展现红色文艺新貌、汲取红色精神力量。如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综合运用了歌舞、光电等现代元素,客家经典民歌《十月怀胎歌》则是改编成独特的赣南采茶戏进行推广。
(四)推进文旅融合,扩大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力
红色名片为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要大力创新红色旅游模式,做优红色旅游品牌,让红色基因与时俱进,打造赣州传承发展红色基因的“金名片”。
1.树立数字思维,扩大红色文旅的知晓度。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赣州在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其中,让广大人民群众不出门就能够全面掌握赣州红色资源的基本情况和整体概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及时发布更新赣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内容,注重引导社会大众参与赣州红色文化的互动交流,促进赣州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提高赣州红色旅游的知名度。
2.整合各类资源,打造红色文旅特色品牌。赣州要以红色为主线将各个旅游景点规划整合起来,不仅注重物质方面资源的整合,更要注重精神方面的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经验成熟、知名度高的红色旅游景区,与其他特色景区进行交流合作,打造旅游发展新模式。另一方面,赣州拥有包括客家文化、宋城文化、乡村文化和山水文化等在内的地域文化,要加强赣州红色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融合。如打造赣南红色美食之旅、客家民俗风情之旅等特色路线。通过整合利用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资源,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赣州的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底蕴。
3.多渠道融资,为红色文旅融合提供资金保障。资金短缺是目前限制赣州紅色文旅开发的瓶颈之一。赣州经济发展底子较为薄弱,加之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红色旅游的综合开发难度更大。因此,政府部门要在资金、技术、营商环境上加大对红色文旅开发的投入,降低红色文旅行业的相关准入门槛,启动专项资金,出台投融资、税费、服务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也要树立市场意识,拓宽红色文旅开发的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民间资源共同参与红色文旅的开发,扩大赣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邹娟,顾锋.红色基因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3).
[3]***.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4]曹章保,唐燕.革命旧址 再展芳华[N].江西日报,2022-01-07(09).
[5]曾艳,黄桥路.红耀赣南映初心[N].赣南日报,2022-06-26(01).
[6]温居林.“薪火相传 聚力振兴——赣州市传承红色基因推进振兴发展走笔[N].赣南日报,2022-04-16(03).
[7]赣组轩.建强红色名村 传承红色基因[N].中国组织人事报,202202-16(05).
[8]潘怀平.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N]光明日报,2018-07-03(05).
[9]***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邵猷芬]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