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高专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04

王宏臣 胡田田 王海岩

摘要:文章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型校园文化构建为个案,总结了学院从物态和精神两方面构建新型校园文化的实践,提出高职院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时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突出高职特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建校园文化;高校形象;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5-0184-0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形象,增强高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是高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高职高专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共有的特征,但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从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上对新型高职校园文化的构建进行了大胆的探讨与实践,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淮信”之路。

一、从物态文化、精神文化两方面构建新型校园

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服务起着重要作用,更影响着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江苏省首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就得益于学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抓校园物态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校园建筑影响着人的心境和审美情趣,设计独特、建造精良、宽敞气派的校园建筑,可以使师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情感,因此,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学院的基本构思是:

1.生态校园——自然生态网络(山、水、绿)与人文生态网络(校园建筑、道路等相互交织、创建生态型校园空间)。

2.交往空间——交往空间是大学校园形成与持续发展的媒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是大学生活内在的活动及创造力的源泉,交往空间的人性化,交往化是大学校园空间的特质与魅力所在。

3.创新网络——通过新型校园空间塑造,突破传统教育空间模式,鼓励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空间创造,展示校园生活的精神实质与内涵。

4.以人为本——校园空间塑造、交通组织、功能分布、及活动方式的组织等,均以使用者为中心,这是设计的基点所在。校园内道路、景点、楼宇的命名也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主动性,广泛征集师生意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从校园精神建设入手,重视“三风”建设,培育高职文化精神

淮信院从校园精神建设入手,重视“三风”(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培育高职文化精神。建校30年来,学院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勇于争先”的办学精神,以“明德尚行”的校训为内核,培育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博学、慎思、明辨、躬行”的学风和“严谨、规范、求真、铸魂”的教风。

首先,校风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育人的环境。好的校风,能使学生在其中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学生收益无穷。步入学校大门,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根据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培育、提炼形成自己特色的校风,并通过深入持久的校风教育和继承来指导和影响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搞好学院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地位,树立良好形象,为广增生源和学校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其次,搞好学风建设,培养新型的学生群体学风,是指学生群体对学习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是体现在学习的目的、态度、风气、方法等方面的共同倾向。我们学院以校风和教风为指导,秉承“德育为首,教学为重,科研领航”的传统,本着“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和“立足苏北,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培育、提炼形成自己特色的学风。

再次,搞好教风建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风,是指教育教学工作者群体长期形成的精神风貌,是体现在思想、教学和生活等方面的共同倾向。学院实施了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是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一项专门性工作,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一个部分。这项工作自启动以来,在学院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指导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做到“督”有成效,“导”有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新型校园文化中凸显高职特色

淮信院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了“四个嵌入”教育教学改革:将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的职业体系嵌入学历教育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嵌入课程体系、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内教育环境。学院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立足苏北,依托行业,培养电子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突出职业特色是淮信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紧扣职业能力培养,工学结合叫响学院品牌

2007年6月,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商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由富士康公司在校内投资5000万元,创建超精准模具车间,开启了世界500强企业将车间办进江苏高校的先河。与富士康的合作是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范例。

同时,学院先后投资5400万元,建成了由108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电子产品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数控加工技术实训中心”、“电子信息工程基础实训中心”、“网络工程实训中心”、“自动控制实训技术中心”、“通信终端实训中心”、“商贸管理实训中心”等具备教学、培训、生产、研发四大功能的8个实训中心。学院获得的各级政府重点支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数处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依托基地实训技能”,学生不出校,就能得到与知名大企业基本同步的实践技能训练和多种形式的企业临岗实习,通过感受、模仿、实验、安装、维修、制作等,逐渐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诱导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执著追求。

(二)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点,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参与性

我院创建了淮安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培训、物流师和电子商务师以及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培训、普通话等级考试站等。此外,中国商业技师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授予我院“全国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站”。

我院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点,可以为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创造良好条件,形成一种人人争先恐后拿各种证书的氛围,使学生除获取专科学历证书以外,还能方便地获得英语、计算机等全国通用技能等级证书以及相关专业主要岗位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同样地也可以为淮安市各类需要培训或取得某些资格证书的人群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结语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在校园先进文化的引导下,全面发展。对于我们淮信院来说,校园文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院校文化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锋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2]候波,辛香玲,高志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

作者简介:王宏臣(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高职教育;胡田田(1981-),女,黑龙江大庆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西方经济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