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关键课程。教师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扩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立足于新课程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针对中职校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政课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期通过教学内容、方法的转变与优化,重塑教育管理形態,为推动中职校思政课程供给侧改革,培养德才兼备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职校;思政课程;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4C-0013-04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学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育人体系,培养学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社会相结合的思想素养与职业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提到,教师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思政课程变革与创新,组织学生在具有智慧性、科学性、时代性、思想性的学习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中职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动力缺失
中职生大多初中阶段成绩不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内驱力缺失,在生活上缺乏自信,在课堂学习中打闹、睡觉、不认真听课,不求上进,甚至中途放弃学业。
(二)行为情感叛逆
苏北中职校,尤其是县级中职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留守学生较多,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占相当比例,学生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纪律观念淡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和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困惑、迷茫,缺乏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难以树立学习自信。
(三)基础知识薄弱
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缺乏人生追求,持续学习动力不足,自身认知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受一些社会不正确的言论影响,多数学生对思政课重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阴影,存在不尊敬老师、不自信等问题,导致思政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
二、中职校思政课程教学低效成因
(一)教师教育理念陈旧
教师是教学环境的创造者,是学生身心、情感发展的指导者,中职校部分教师传统的唯知识论、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导致思政课索然无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兴趣,削弱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学习动机。可见,传统的教学观念,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制约思政教学有效性的瓶颈。
(二)忽视学生情感需求
从中职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看,存在思想叛逆、以自我为中心、认知偏差等不良心理状态。他们渴望得到关爱和引导,但生活中没有可信任的倾诉对象,导致内心缺乏安全感,心理问题凸显,而教师往往更注重于外部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关心投入不足,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致使思政教育管理出现盲区。
(三)教学内容僵化
思政教学往往局限在理论知识讲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情感体验,多数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学习的计划性,忽视了中职教育环境及客观情况,导致教学欠缺灵活性、多样性和实践性。而且传统教学大纲体例结构和内容要求较为单一,缺少明确的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建议,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学改革需要。
三、中职校思政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契合课改创新,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1.主动面向社会实践。新课标从“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制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5个维度,明确了思政课程育人价值,要求教师合理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综合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德法兼修与多样实践体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展现职业风采”时,教师可创设“文明礼仪”“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诚实守信”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以合作交流的形式,用行动开展职场礼仪的调查、演讲、记录。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关注的焦点与社会时事结合在一起,利用“工人”“护士”等各种职业岗位人员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要遵守职业礼仪,让学生在自由、探究、交流、有趣的学习中,理解感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礼仪与伟大精神,加深思想道德认识。
2.激发多元感官参与。新课标强调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习目标。而以往思政课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一味地机械宣讲,犹如空中楼阁,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情感与认知的紧密关联,引导他们在多感官体验中,亲身经历和感悟劳动精神,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懂得劳动最光荣,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
例如,教学“在劳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中国女排的光荣历史,五连冠的背后,是超常的艰苦训练,是用泪水、汗水换来的最高荣誉。教师要用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问题,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和精神,让学生能基于现实问题和职业规划,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鼓励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互动中经历思考、体验、感悟,自觉将知识经验转化为思想品格与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苦乐观。
(二)尊重主体意识,增强课程教学效用8F5FB75D-BE6A-4FB4-8C77-49E1ABF7B8D0
1.加强思辨推理论证。思政课涵盖国情、党情、世情、民情,涉及政治、社会、文化、党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诸多问题,教师在课内要强调学习的深刻性、多样性、思辨性,支持学生直面问题,为他们答疑释惑,引导他们在轻松活跃的分析、推理、判断、体验与表达中,加深对思想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内化。
例如,教学“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意見的平台,组织学生在不受束缚的学习环境中,经历头脑风暴。例如,教师提问:“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矛盾冲突时,应该怎么做?”教师要提供出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考兴趣,引导他们基于经验和认知,深度探究、交流、思考,就“中国梦”进行畅想、憧憬和期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里,每一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实践者、创造者,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每个社会成员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实践中,个人理想应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激辩与交流中,开阔思维视野,达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层理解与建构。
2.增深情感互动。思政课要强调德法兼修和互动体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打开思路,学会独立思考,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并非简单获取大量知识经验,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体验环境,引导他们在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感交流中,自主发现、推理、联想、建构,将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现实场景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例如,教学“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时,教师可设计一场“演讲评比”或“辩论竞赛”,引导学生在思辨和对话交流中,增强程序正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例如,让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各地为了对抗广场舞扰民问题,奇招频出,让学生思考“以暴制暴”的对抗方式是否可以被理解,并让学生思考交流怎样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教师要强调情感逻辑、道德观念与生活逻辑相统一,同时将思考和解释的权利交给学生,组织他们通过正、反双方的辩论,强化法制意识,学会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情感经验和实际需要出发,列举不同的民法案例,指导学生在课堂互动、体验与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践行能力和法治意识修养,理解法律程序对于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
(三)双线衔接联动,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1.拓展智慧空间。网络信息技术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高效、便捷,教师可依托QQ、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为学生构建一个课内与课外联动的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管理模式。课外,教师可利用微信,向学生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守礼法、讲礼信的思想意识,也可利用微视频推送《责任与角色同在》《积极奉献社会》《人间大爱》等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在线观看军人、医务人员等临危不惧、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有大爱、有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中职生受学业成绩和社会、舆论影响,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对事缺乏信心,自控能力较差,教师可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倾诉信箱”等平台,利用声音、图文、视频多种沟通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鼓励、帮助和心理辅导。
2.因材施教。网络平台让思政教育的形式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教师可利用微信定时、定期开展在线主题讲座,也可在线设立“马克思主义书屋”,让学生在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交流体验中,随时随地接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优秀职业道德文化的感染与熏陶。
教师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多样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例如,教师可利用微信、微博延伸课堂教学渠道,把党史、国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具体、讲深入、讲透彻。学生在课外登录网络平台后,可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地点,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还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能力与需求传道授业,解疑释惑;也可利用在线课程、问题链探究、情景剧体验、微课选修、观看点播课和直播课等模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让学生在深化职业道德、法治认识的基础上,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爱国情怀、品德修养、民族精神、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
总之,教师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与职业知识、技能的发展与提升,坚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指导学生在一个兼具思想性、多样性、体验性、实践性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中,不断强化思想认识,升华道德情感,成长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庄西真.论增值评价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4).
[2]王丽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逻辑理路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
[3]王石.用高职“思政金课”铸魂育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
责任编辑:王新国
*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学会2021—2022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苏北中职校思政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为例”(XHYBLX2021231)阶段性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2-01-21
作者简介:岳涛,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党支部书记,主任,高级讲师,第四届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徐州市首批“职教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发展。8F5FB75D-BE6A-4FB4-8C77-49E1ABF7B8D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